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道隆

鎖定
陳道隆(1903~1973)字芝宇,浙江杭州人。早年就讀於杭州師範學校,14歲考入浙江中醫專門學校,19歲畢業考試,榮登榜首。按學校規定,畢業考試第一名者委以學校附屬中醫院院長,並授予校政監督。民國13年(1924年)在杭州開業,師事名老中醫黃香巖,醫道大進,聲譽日隆,求治者不絕。
中文名
陳道隆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73年
畢業院校
浙江中醫專門學校
職    業
醫生
出生地
浙江
代表作品
《陳道隆醫案》
《內科臨證錄》

陳道隆個人生平

陳道隆 陳道隆
民國26年日軍侵佔杭城,陳道隆不願就任杭州“維持會長”,避居上海行醫。每天中午留出三十個號額專為窮人診治,還常免費送藥、贈款,不數年間,名噪滬上。解放後,陳道隆先後
被聘為廣慈醫院和華東醫院特約中醫顧問。1958年開始,與廣慈醫院著名內分泌專家鄺安堃合作,探究運用中西兩法治療內分泌疾病,並結為摯友。
陳道隆早年以善治傷寒温病著稱,後期以治療內傷雜病見長。臨診立足於本,不拘一格,對理、法、方、藥辨證論治,運用自如;處方古今兼採,用藥靈活多變。陳道隆兼善書法,自成一體,甚得著名書法家沈尹默的賞識。醫著有《陳道隆醫案》,另有與學生合著的《內科臨證錄》。

陳道隆學術觀點

簡介
陳道隆 陳道隆
陳道隆主張治病不拘一格,要立足於本,對理、法、方、藥,辨證論治,運用自如。平素用藥以輕靈見長,對垂危病人施以大劑重任,疾病突發時當機立斷,蜕變時勇起直追,緩解時因勢利導,消退時培元固本,既用時方,又善用左方,以治療內傷雜病為主。學術思想歸納如下。
以簡馭繁主蕪存菁
陳道隆一生對醫經典籍之研究,能以簡馭繁,去蕪存菁。以《傷寒論》為例,他提挈八綱,統轄六經,不尚文字的考證,專從虛、實、寒、熱間推求。如26條與63條,同為發汗之後,然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為邪傳陽明,津液受傷,予白虎加人蔘湯清熱救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為邪熱戀肺,肺氣失宣,給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辛涼泄衞。病機不同,治法亦異。又如34條與163條,同為表證誤下邪陷,一從陽明熱化,表裏俱熱,喘而汗出,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清熱解表;一從太陽寒化,表有邪,裏虛寒,心下痞硬,以桂枝人蔘湯温中和表。陳道隆讀《金匱》,於寒、熱、虛、實間刻意求工。以“瘧疾脈證並治第四”篇為例,雖寥寥數語,而於寒熱真假,剖析靡遺。其謂:如陽虛陰氣有餘,必偏寒多熱少,以柴胡桂薑湯温之,如陽氣為痰飲所遏,但寒不熱者,蜀漆散温之;若痰多兼表者,以牡蠣湯通陽攻寒;若身無寒但熱,骨節煩疼,時嘔,其脈如平者,名曰温瘧,辛涼重劑白虎加桂枝湯治之;若瘧病發渴者,以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和之;症瘕按之有形,堅者削之,宜鱉甲煎丸
研古通今由博返約
陳道隆 陳道隆
陳道隆治學,旁徵博引,擇善而從。《內》、《難》而後,膺服仲景。金、元四大家中,宗東垣、丹溪,明、清以降,於張景嶽之《大寶論》、徐大椿之《元氣存亡論》、喻嘉言之《秋燥論》、葉天士之《温熱論》、《三時伏氣篇》、薛生白之《濕熱病篇》等,均有深究。嘗謂:“此等承先啓後工作,能開人思路,教人大法,使人耳目一新”。陳氏能擷各家之長,以用於治。順應四時方中肯綮
《素問·五常政大論》雲:“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知人之形氣矣。”蓋地有南北高下之異,時有四季寒温之序。春時氣暖多風,肺經見證居多,每取辛涼疏風之品,宣暢肺氣;暑為燻蒸之氣,濕為重濁之邪,暑濕互藴,三焦翕受,方用辛苦芳香之味,上下分消;秋令肅殺,燥氣流行,藥選味辛體潤之品,甘涼肅上;嚴冬凜冽,寒侵肌腠,衞陽被遏,多和辛温發散之品,以宣肺達邪,調和營衞。其又注重脈症,不為時令所囿,隨證應變,巧思而心裁之。
升降開闔各得機宜
陳道隆於陰陽開闔,升降浮沉之理,頗多闡發。嘗謂:“葛根生津之説,實由升提胃氣而來,其性燥爍津,舌苔乾燥者,即非所宜。荷蒂升提清陽而降胃濁,而升提之力,又勝葛根,其於陰虧肝旺,脾胃虛寒者,既可升提清陽,又可平熄肝風,最為合拍。用於久痢納鈍者,升提清氣,胃機自開,如久瀉陽氣下陷,須與補氣藥同用。曾見其治營絡瘀阻,心陽浮越之怔忡,石菖蒲配以五花龍骨,取其一開一闔,通心竅,斂心陽;治氣虛不能固攝之子宮下垂,於益氣方中加入荷蒂一味,升舉清陽;治蹺脈滿溢,陽不入陰之不寐,必入半夏一味,引陽入陰;治衝氣上逆,喘息汗出者,於温柔攝納方中加入懷牛膝一味,引浮陽直達下焦;治風陽旋擾清靈者,多選介類沉靜,甘味緩急之品,潛陽以制逆;治熱邪襲肺,鮮紅迸泄者,於清肺止血方中入淡秋石一味,取其鹹寒下引;治濕熱藴於下焦,帶脈弛緩者,於清化方中加焦山梔一味,導熱下行。

陳道隆擅長領域

陳氏早年以善治外感著稱,傷寒既有根基,温熱列擅勝土。嘗謂:“温熱肇始《內經》,自河間倡導三焦,至葉、薛、吳、王,又闡發衞氣營血,治法已經大備”。
陳氏治温熱,善握邪正進退之機,因勢而利導之。嘗見其治新涼襲肺,藥用輕苦微辛之品,輕揚疏達;春温奪血,方取清熱宣肺之法;温熱痰熱藴阻,掀動肝風,則用滌痰熄風,通絡宣竅圖治;温邪化火,灼傷氣營,肝風妄動,方用氣營兩清之;暑熱合邪,留連氣分,多用辛苦芳香之味,上下分消;暑熱耗傷津液,藥選甘寒辨涼,益氣生津,輕清暑熱;伏邪不從氣分宣解,逆入營陰,耗氣傷津,以扶正清營並施;温邪內陷,熱擾營分,每用清營泄熱之方,以透熱轉氣,兼顧益氣存。以其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助邪,輒能得心應手而取效。
陳氏遇有疑難雜症,必上控經旨,下承百家,悉心推敲盡善之策。舉風、勞、臌、膈四大證為例:
治中風,本諸《素問》、《靈樞》風痱、薄厥、大厥及《千金》風懿之説外,兼取繆仲淳“內虛暗風”之説,首辨中髒、中腑、中經、中絡,次分閉、脱。
治虛勞,溯《內經》“形不足者,温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難經》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衞;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温;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之義,及明代胡慎柔《五書》“淡養胃氣,微甘美脾陰”之意,主金水相生,培土生金之法而獲效。
治臌脹,遵《金匱》“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説,謹守“肝為剛髒,體陰用陽,脾屬至陰,喜燥惡濕”之病機,用柔養疏和治其本,化瘀行氣治其標。
治膈證,宗《內經》“三陽結謂之膈”之旨,仿張仲景三瀉心湯、劉河間金鈴子散辛開苦降之意,並徐之才“通陽泄濁”之法,熔於一爐。

陳道隆人物軼事

滬上名醫陳道隆(1903-1973年)經常仗義疏財,慷慨濟困。他的案几上放着一塊醒目的標牌“貧病不計”。每天留出30個名額,專門免費接待付不起診費的窮困病人。有一次出診到一個窮人家裏,開方後方知這家根本無錢買藥。陳在自己衣袋裏摸了半天,發現分文未帶,情急中他摸出懷裏的金錶,囑咐病人快到當鋪換錢買藥,以免貽誤病情。病家手捧金錶感動得不知説什麼才好。第二天陳才叫司機去當鋪贖回金錶。
另有一次,一老太因思念兒子外出掙錢久無音訊而抑鬱成病。兒媳延請陳到家看病,陳環顧四周,知是貧寒人家。在為病人切診時,忽聽樓下敲門高喊領取匯款之聲。老太一聽兒子有錢寄來,頓有喜色。細心的陳道隆卻從兒媳強作笑容的臉上看出疑竇。開方之後,他暗問那兒媳是否真的有錢寄來,女子不禁悲從中來,哭泣着告訴他,剛才敲門喊取款之事,全是做給老太看的,以圖安慰之。陳道隆聽了十分動情,不僅不收病家分文,反而解囊相助20塊銀洋,配合兒媳“假戲真做”。不久,老太病癒,兒子亦歸,全家三口一起到陳家下跪,感謝他贈款救命之恩。

陳道隆個人評價

醫乃仁術,當以仁愛之心治病,華佗廟有聯雲:“岐黃之外無仁術”,對“醫乃仁術”可謂褒揚有加。凡為醫者當以博施濟眾為己任,對貧困者尤應寄予同情,盡力給予關照,像陳道隆那樣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盡顯仁者之德。孫思邈説:“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先發大慈惻隱之心”,提出了大醫治病的先決條件。明陳實功則提出:“貧窮之家,……凡來看病,不可要他藥錢,只當奉藥。再遇貧難者,當量力微贈,方為仁術。不然,有藥而無火食者,命亦難保也”。大凡名醫,都能像孫思邈、陳實功所言,對貧困者予以救濟;像陳道隆那樣演繹出許多博施濟困的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