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謹齋家傳

鎖定
《陳謹齋家傳》是清代散文家姚鼐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陳謹齋家傳
作    者
姚鼐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惜抱軒全集》
作品體裁
散文

陳謹齋家傳作品原文

陳謹齋家傳
陳謹齋諱志鋐,字純候。休寧有陳村,在縣治西南山谷之間,俗尚淳樸,陳氏世居之。謹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稱,為鄉飲賓。其子耀然、孫世墱,皆敦厚不欺為長者。世墱又為鄉飲賓,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謹,故自號曰謹齋也。
謹齋以行賈往來江上,或居吳,或居六合、江浦。所居貨嘗大利矣,而輒捨去之,既去而守其貨者果失利,其明智絕人如此。而內事親孝,養寡姊甚厚姊亡,盡力上請,獲旌其節。在裏則歲以米平糶;建陳氏宗祠,置祀田,設為條制甚備;倡修邑鄉賢祠。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達婺源而溪漲輒阻為人患。謹齋為造舟設義渡,置田以供其費。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寧焉。
其自奉甚簡陋,而濟人則無所惜。人或欺忤之,夷然未嘗較也。人或頻以事求索之,輒應,未嘗厭也。暇則以忠謹之道訓其家人,而未嘗言人之過。少時遇一術者為言:君某歲當少裕,某歲大裕,及他事成毀,後皆奇驗。又言君當五十三歲死矣!故謹齋至五十即歸卧陳村不出以待終,然壽七十八乃沒,人謂其修善延也。既沒而其家不失長者風,謹齋之教也。
謹齋子四人:有灝、文龍、有細,皆篤謹為善人,皆先之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終,時年五十矣,而以盡禮致毀有稱有涵之子兆麒,從姚鼐學為文,嘗為鼐述謹齋之行。
姚鼐日:謹齋生平皆庸行今人多稱之者,以其誠也。夫使鄉里常多善人,則天下之治無可憂矣。如謹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 [1] 

陳謹齋家傳作者簡介

姚鼐(1731~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清代詩人,桐城人。人稱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歷主江寧、揚州等地書院,凡四十年,並曾參與編修《四庫全書》。伯父姚範授以經文,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並以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又發展劉大櫆擬古主張,提倡從模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模擬其“神理氣味”。所作多為書序、碑傳之屬,大抵以程朱理學為依歸。他的散文簡潔精練,温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所著有《惜抱軒全集》,並選有《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 [2] 
參考資料
  • 1.    錢仲聯主編.姚鼐文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166頁
  • 2.    王榮初 蔡一平 .清代散文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