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衍庶

鎖定
陳衍庶(1851-1913),晚清民國富商、書畫家、大收藏家。陳獨秀的叔父,後嗣為子。一作衍鹿,安徽懷寧(今安慶)人,字昔凡,又名陳庶,晚號石門漁隱、石門湖叟,室名四石師齋。光緒元年(1875)舉人,以知縣治河有功,保直隸州。歷署軍糧同知,懷德、柳河等縣知縣,遼陽知州、鳳凰廳同知。以知府賞戴花翎,代理新民府知府,升道員。在官惠政,以柳河縣為著。該縣系新設,凡創建均出其手。考慮到百姓窮困,籌鉅款,並捐薪俸設局,貸款救濟。施行10餘年,百姓稱頌。回懷寧,於縣城(今安慶市城區)南水關購置房屋,置花木以自娛。工書畫,師承鄧石如、劉石庵、王石谷、沈石田。房自書匾為“四石師齋”,藏前人真跡、古玩甚富。“每陳列璀燦盈室,參觀者流連不肯離去。”平生最佩服同縣姜筠,謂當時畫家無出其右。晚年習漢隸,得其墨跡者,珍之如寶。尤喜獎掖後進,對潘強齋篆刻、蕭愁畫,稱譽不絕於口。無子,過繼三兄衍中次子乾生(即陳獨秀)為嗣。民國《懷寧縣誌》有傳。 [1-2] 
昔凡、錫藩
石門湖叟
所處時代
清末
出生地
安慶市白澤湖鄉
出生日期
1851年
逝世日期
1913年
本    名
陳衍庶
籍    貫
安徽懷寧(今安慶)

陳衍庶人物生平

陳衍庶年幼時跟隨哥哥陳衍中(陳獨秀的親生父親)讀書。光緒元年(1875年)中了舉人。初選為候補知縣,後因治理黃河有功,調盛京,歷任懷德和柳河兩縣知縣後,擢授遼陽廳,升遷鳳凰廳。光緒末年時辭官還鄉。
陳衍庶在遼陽、新民任職期間,正值日俄交戰,利用轄區買賣馬匹税收,發了點兒戰爭財,並在遼寧及老家置辦了一批田產。
雖然陳衍庶官運亨通,名利雙收,但卻有遺憾:娶妻3房,未生一子。於是,過繼了親哥哥的兒子陳獨秀為嗣子。陳衍庶很喜歡陳獨秀。在東北上任時,就把他帶在身邊,並親自教導其學業。
陳獨秀自幼性格剛烈。參加革命後,從不提官運亨通的繼父。後來,因其與結髮妻子同父異母的妹妹相愛,被陳衍庶趕出家門。由於陳獨秀投身革命,致使家庭也多次遭受其牽連。
1908年前後,陳衍庶感覺到大清江山有些不穩,便辭官歸鄉。歸鄉後又不甘過清閒安逸的日子,於是創辦了一家公司,想搭上洋務運動末班車,再發點洋財。不料因受人愚弄,不善經營終而傾家蕩產。1913年,陳獨秀因反袁"二次革命"失敗,遭通緝抄家,而此時的陳衍庶正病逝停屍家中。 [2] 

陳衍庶個人作品

陳衍庶《山水》 陳衍庶《山水》
陳衍庶因工書畫,喜收藏,所以在北京的琉璃廠開設了一間"崇古齋"古玩鋪。匾名由宣統皇帝的老師書法家陸潤庠親筆題寫。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該店改名"承古齋",匾名由著名書畫家李可梁先生題寫。如今的承古齋,仍為琉璃廠有名的古玩店。 [2] 

陳衍庶軼事典故

陳衍庶與張作霖的關係
陳衍庶是東北王張作霖的義父幹老子。甲午戰爭爆發後,張作霖在營口投軍當兵,升任伍長後不久,攜械潛逃,加入廣寧的土匪幫任個首領。
當時的陳衍庶正在新民府知府任上剿匪,他認為張作霖是土匪中的人才,於是收編了他,並任其為新民知府巡警馬隊幫帶,成了陳衍庶個人的貼身保鏢。後陳衍庶因剿匪有功,擢升為洮南鎮守使,而這時的張作霖也有了要拜陳大人為義父的念頭。
有一天,張作霖隨陳衍庶出訪歸來,見陳大人一進府就到書房裏親自教嗣子陳獨秀讀書,他內心十分羨慕,不由地向知府大人一跪,連磕了3個響頭,並誠懇請求道:“知府大人開恩,小人幼年喪父,沒有讀什麼書,請大人收小人為義子,教小人讀書識禮!”
張作霖這個舉動令陳衍庶十分意外,便讓他快快起來,張作霖不但不起,隨後又是三個響頭,再次懇求:"請大人開恩!"。官場上閲人無數的陳衍庶,一想張作霖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人卻十分機靈,且英勇善戰,如果收為義子,豈不是更可信任的貼身保鏢嗎?於是趕忙扶起張作霖,欣然同意,收其為義子。就這樣,張作霖與陳獨秀就成了幹兄義弟。
從那以後,每當知府陳大人辦完公事,就叫張作霖與陳獨秀一起讀書,有時還手把手地教他寫字。就這樣,張作霖與陳獨秀又成了同窗學友。張作霖也十分珍惜這難得的讀書機會,自覺發奮刻苦,幾年下來,學業亦大有長進,為後來的東北稱王打下了基礎。此為後話。 [2] 

陳衍庶史料記載

據《懷德縣誌.卷九人物》二十頁載:
“陳衍庶,字錫蕃。安徽安慶府懷寧縣人。光緒二十三年八月初十日接印。自甲午之後,馬賊又見蠕動。公乃正辦團練,令商民籌款,設立練營。以唐玉和為統練,分駐四鎮。各鄉則視民多寡,以定團丁。名額大團三十人,小團二十人,均無餉糈,自備軍火。有事則聚,無事則散,並嚴查界內匪人,以絕盜賊眼線。遇有賊來,練營邀擊,就近各團輔之。庚子之前,境內賴此以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卸任。” [2] 

陳衍庶人物評價

陳衍庶在懷德任上雖只一年二個月,但治於亂世,政績突出。他於任上創立的練團之制,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為維護懷德地方治安,穩定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