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蘆荻

鎖定
陳蘆荻(1912~1994),廣東省南海縣人。1937 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此後曾在廣西南寧私立粵華中學、廣州市立二中、桂林逸仙中學、達成師範學校、香港香島中學、嶺英中學任教。1939-1944 年,先後任桂林《廣西日報》、貴陽《南明晚報》編輯。1948年在香港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當選為港九支部宣教委員。1949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任民進香港支部理事、秘書。同年8月參加革命隊伍,任東江解放區崑崙山獨立教導營學習委員。10月,調廣州市軍管會文藝處任羣眾文藝編導組長; 12月,任廣州華南文聯籌備會文學部副部長。1950-1953 年在華南文藝院任教。後調廣東作家協會進行專業創作;期間曾擔任廣東作協《作品》編輯部主任。1960年調暨南大學中文系,任副教授。1970年暨大停辦,遂轉入華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1978年暨大復辦,重返暨大中文系,1981年升為教授。1986年3月在教任上離休。歷任民進廣州市分會副主任、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民進廣東省委員會顧問。先後當選為廣東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州市第一屆和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陳蘆荻青年時期始工於詩文,歷年出版新詩集有《桑野》、《馳驅集》、《荻花集》等,詩歌論文、散文屢在粵、穗報刊發表。1994年10月10日,在廣州逝世。 [1-2]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陳蘆荻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南海
出生日期
1912年10月 [1]  [3] 
逝世日期
1994年10月10日 [1] 
性    別

目錄

陳蘆荻人物生平

陳蘆荻,原名陳培迪,筆名蘆荻,廣東省南海縣(今南海市)學堂人。1912年10月出生,生前曾住越秀區小北路。讀高中時在文藝刊物《南國》上發表第一首詩。1935年(民國24年),陸續在文藝月刊《紅豆》上發表新詩。次年,參與發起成立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創辦《今日詩歌》。還與陳殘雲等人創辦小型同人詩刊《詩場》。抗戰之初,作為中堅力量與廣州新詩界同人共同發起組織廣州詩壇社,創辦詩刊《廣州詩壇》(後改名《中國詩壇》)。1937年(民國2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同年5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桑野》; 9月,到廣西南寧,與李樺、張在民出版3期木刻畫配詩刊物《抗戰詩畫》,且辦小型展覽。畢業後曾在廣西南寧私立粵華中學、廣州市立二中、桂林逸仙中學、達成師範學校、香港香島中學、嶺英中學任教。
廣州淪陷後,陳蘆荻輾轉於合浦(廉州)、北海、桂林、貴陽等地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曾任《廣西日報》副刊《灕水》主編、《南明晚報》 副刊編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其間,創作大量詩歌,結為詩集《馳驅集》出版。還與丁明(何家英)合編出版兩期小型詩刊《詩歌戰線》。1940年(民國29年)6月,發表《二十年中國新詩發展的回顧》一文,頗有影響。1942年(民國31年),出版第三本詩集《遠訊》。
1945年(民國34年)秋,陳蘆荻在香港香島中學任教,並從事民主運動。1948年(民國3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曾任民盟港九分會宣傳委員、民盟廣東省委委員,民進港九分會理事兼秘書,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港澳分會候補理事等職。同年8月,參加革命隊伍,任東江解放區崑崙山獨立教導營學習委員。10月,調廣州市軍管會文藝處任羣眾文藝編導組長; 12月,任廣州華南文聯籌備會文學部副部長。1949年, 創作歌頌解放戰爭的長詩《百萬雄師下江南》(葉素作曲)以及一些反對 反動統治的歌詞,後輯成詩集《旗下高歌》。
1949年8月,陳蘆荻進入東江解放區; 10月廣州解放,隨軍入城。1950-1953 年在華南文藝院任教。後調廣東作家協會進行專業創作;期間曾擔任廣東作協《作品》編輯部主任。歷任廣州市軍管會文藝處羣眾文藝輔導組副組長、廣州華南文聯籌備會文學部副部長、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文學部教授、《文藝快報》主編等職。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出版《海南頌》《田園新歌》(與畫家蔡迪支合作詩畫配)兩本詩集。1960 年調暨南大學中文系,任副教授。
1970年,暨大停辦,遂轉入華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間,創作被迫中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恢復創作。1978年,暨大復辦,重返暨大中文系,1981年升為教授。1986年3月在教任上離休,享受廳局級離休幹部待遇。陳蘆荻於建國初期曾任中國同盟廣東省臨時工委委員,後又當選為民進中央候補理事; 1979年當選為民進中央委員,並先後擔任民進廣州市分會副主任、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民進廣東省委員會顧問。歷任第二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四屆廣東省政協常委,第五、第六屆廣東省政協委員,第一、第二屆廣州市人大代表,民進第三屆中央候補理事、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一屆廣東省副主委、第七屆廣州市副主委,廣東省文聯委員,廣州對外文協理事等職。
陳蘆荻青年時期始工於詩文,以詩歌作武器,積極參與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從此一直從事詩歌創作。陳蘆荻所作新詩直抒胸臆,氣勢磅礴,遠近聞名。而他對中國傳統的詩歌形式同樣愛好,舊體詩詞創作成果甚豐,曾任廣州詩社副社長、顧問等。60年代初、70年代末,陳蘆獲兩度在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主講中國古代文學、現代詩歌等課程。著有《中國曆代詩歌名篇選》(唐五代部分)、《劉禹錫生平及其作品》(與朱帆合著)等。曾出訪港澳、泰國等地參與文學交流活動。歷年出版新詩集有《桑野》、《馳驅集》、《遠訊》、《旗下高歌》、《田園新歌》、《南海頌》、《荻花集》等。省內的《粵海新詩》、《廣東新詩選》、《新詩選讀》等選集均入選陳蘆獲詩作品。陳蘆獲的詩歌論文、散文,屢在粵、穗報刊發表。
陳蘆荻畢生迷戀詩歌,日常生活中反而顯得不通世務,常有可笑的舉動。6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困難,市場的貨架上空空如也。一天陳蘆荻奉他夫人伍敏之命外出購物,見到處處排長隊,便搖頭回府。見他空手而歸,伍敏便教訓他説:“死鬼! 你想買到東西,一定要排隊。下次見到排隊,你不必問,先排再説,輪到你自然知道有什麼賣。”改天陳蘆獲再次外出,走到倉邊路口,見到許多人排成一列長隊。他於是謹遵閫命,上前排隊。等了半小時,好不容易輪到他,窗口內有人問:“你要探什麼人?” 陳蘆荻莫名其妙,説:“我不探人,你這裏賣什麼東西?”窗口內的人大聲説:“這裏是監獄。別人排隊等着探監,你搞什麼鬼?”陳蘆荻聞言,連忙轉身落荒而逃。
1984年,廣東新會縣岡州詩社成立,陳蘆荻等乘坐一輛麪包車從廣州出發,前往致賀,同行的還有陳蘆荻之弟陳培淦。陳培淦是著名中醫師,留着拂胸白髯,談鋒很健,一路上大家談得很熱鬧。眼看快到九江渡口,司機通知大家就要下車乘渡輪。陳蘆荻自言自語説:“過渡了,要做好思想準備。”全車人聽到陳蘆荻的話都不理解,便不答話,且看他如何做思想準備。但見陳蘆荻伸直雙腿,把上車時鬆開的鞋帶繫好,便跟着大家下車。原來他所謂“思想準備”,無非是繫鞋帶而已。
一次,廣州詩社的詩人到廣州第二捲煙廠採風。採風結束後,大家在泮溪酒家餐聚。席上陳蘆荻談起,他新近為一位名為“周冰”的女士作了一副嵌名對聯,是為“周天日月,冰雪風姿”。陳蘆荻自己覺得對得很工整,遂一一央求在座的詩友評論。劉逸生、李曲齋、莫仲予等幾位當時都默不作聲,唯獨張採庵説:“好! 對得很好。”陳蘆荻十分高興,舉杯大聲説:“知我者,張採老也!”
出生於1905年的張採庵作詩填詞頗有功力。他等陳蘆荻乾了杯中殘酒,才徐徐説:“我來講個故事。” 他説,廣東從前有個私塾教師,帶一個學生到花園春遊,見花草欣欣向榮,便對學生説,我出個上聯,“園中萬物皆生髮", 你來對下聯。學生應聲對道:“扁鼓千靴巷旦毛”。老師聽完,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便問:“ 你對的是什麼?”原來,粵語中“物”、“襪” 二字同音,學生以為老師出的上聯是“圓鍾萬襪街生髮”,便以“扁鼓”對“圓鍾”、以“千靴”對“萬襪”、以“巷”對“街”。戲劇演員的行當有生旦淨醜末,因此他以“旦”對“生”,再以“毛”對“發”,還自以為對得很出色。聽完故事,大家鬨堂大笑,陳蘆荻卻有些沮喪。他説:“張採老,你這是嘲笑我對子作得不妥。”不過,陳蘆荻一下子就將此事拋開,興高采烈繼續與大家談詩論文,他的周圍不時爆出歡樂的笑聲。
陳蘆荻晚年旅居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仍寫下不少以謳歌祖國、異域風光為題材的詩作。1993年, 反映其創作軌跡的詩集《荻花集》在廣州出版。陳蘆荻至臨終,遺囑託“墓碑上刻‘詩人陳蘆荻之墓’即可”。
1994年10月10日,在廣州逝世。 [1-4]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1979-2000 32 人物卷,方誌出版社 , 2014.08,第281-282頁
  • 2.    越秀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1991-2005廣州市越秀區志,廣東人民出版社 , 2009.11,第684頁
  • 3.    歐初,詩人陳蘆荻的純真(上),中山日報,日期: 2012.09.09
  • 4.    歐初,詩人陳蘆荻的純真(下),中山日報,日期: 201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