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蔭南

(陸豐籍烈士)

鎖定
陳蔭南,廣東陸豐人,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從小開始經商,後被推選為陸豐商民協會第一任會長。1930年12月,任新組建的海陸紫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兼秘書長。1931年被錯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為他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
中文名
陳蔭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出生地
廣東陸豐
人物生平
陳蔭南,1900年出生於廣東陸豐縣東海鎮新圩一漁船主兼商人家庭,小時就讀於本鎮西門小學,後升龍山高等小學,高小畢業後到廣州廣雅中學就讀。
五四運動後,廣州革命氣氛更濃,學校的進步思想也較活躍。在廣州讀書的陳蔭南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的啓蒙和反封建思想的洗禮。他從廣雅畢業後,返回陸豐,繼承父業,做起陳家有較高文化的經商者。由於他有知識、有家庭富足的財產,加上宗族權勢,為人又正直,所以年輕的陳蔭南很快便在陸豐商界嶄露頭角了。
1922年12月,陸城以鄭重、黃振新等為代表的一幫知識青年,受到海豐彭湃組織農會的影響,組織青年成立一個進步團體“協進社”,進行革命活動,向陸豐的封建勢力挑戰,推動陸豐革命運動發展。同時以黃華等為首的一羣敵視革命的青年也組織一個叫“同進社”的團體,與協進社對抗,以維護統治階層利益。由於陳蔭南的地位和影響,也被拉進“同進社”,併成為一名重要成員。1923年春夏間,彭湃親自到陸豐籌建農會組織,這場農民運動似乎和經商的陳蔭南沒有什麼關係,但作為一個同時代的知識青年,眼看原來自由散漫、落後自私的農民在彭湃等教育組織下,覺悟起來,抱成團體,團結互助,形成一場蓬蓬勃勃、新興向上的大規模羣眾性運動,陳蔭南在思想上是不能沒有觸動的。加之目睹出身有產階級又留過學的大知識分子彭湃如此甘心拋棄個人一切為農民謀利益,陳蔭南對彭湃及他所從事的運動更加敬佩和嚮往了。
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真誠合作,推動了第一次革命高潮的到來。1925年春,廣東革命政府發動了第一次東征。3月初,東征軍到達陸豐,在隨軍到達的周恩來、彭湃等關心和領導下,陸豐農民運動迅速恢復,張威等共產黨人開始籌建國民黨縣黨部和各種羣團組織。五六月間,陸豐商民協會在東海鎮下圍尾楊家祠成立,陳蔭南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他這個有產階級青年,就這樣被推上了革命的道路,並在革命的實踐中,使他逐步認識共產黨的偉大,最終變成一個徹底的共產主義者。陸豐當時沒有什麼現代工業,大多數工人都是受僱於商業資本家的失業農民,勞資糾紛也多是商界和工人的事。陳蔭南利用自己的威信,在調解勞資糾紛、支持工會鬥爭上做了不少有意義的事,為安定當時陸豐市面,繁榮經濟,作出了貢獻。
1926年初春,陸豐各界在中共陸豐特支領導下,為聲援省港大罷工,成立陸豐各界援助省港罷工委員會(也叫省港罷工後援會)。陳蔭南和張威、李國珍、吳祖榮等當選為委員,具體領導商界發動抵制英貨、禁止商品進出口香港、動員商民捐款等活動以支持省港大罷工。由於陳蔭南等人努力工作,當時陸豐支持省港大罷工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受到罷工領導人蘇兆徵的表揚。這年冬,陳蔭南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背叛了革命,4月15日,廣東軍閥也叛變了革命,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在反動派的瘋狂屠殺面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繼續堅持戰鬥。有着良好革命基礎的陸豐人民不畏強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於4月、9月、10月連續三次舉行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陳蔭南在革命的緊要關頭對黨和革命有堅定信心,毅然走在革命前列,和張威、鄭重、莊夢祥等一起參與和領導了這一系列的武裝鬥爭。
11月16日,陸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陳蔭南當選為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負責清查逆產。陳蔭南兢兢業業,精打細算,為維持蘇維埃政府財政,開展土地革命,鞏固蘇維埃政權做了大量工作。由於他較長時間在商界、有着豐富的經營經驗,所以陸豐蘇維埃政府工作一走上正軌,他便和戰友們一起創建蘇維埃商業合作社,為蘇維埃創辦公有商業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1928年2月,中共陸豐縣委改組,陳蔭南任縣委委員。3月初,國民黨集中強大兵力“圍剿”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陸豐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被迫撤出縣城。陳蔭南和縣委負責人彭元章、陳谷蓀、餘章南等移住夏隴,指揮西路一帶農村赤衞隊等武裝同敵人戰鬥。縣城失陷後,陳蔭南家房屋被國民黨軍隊放火燒燬,母親被逼懸樑自盡,妻兒到處流浪躲藏。陳蔭南聽到噩耗後,悲痛萬分,義憤填膺。為了革命大業,他忍着悲痛,和吳祖榮等繼續堅持鬥爭,相信終有一日會報國仇家恨。
1928年下半年,由於縣委負責同志多數被捕犧牲,陸豐重新組成以吳克綿為首的新縣委,陳蔭南仍任縣委委員之職,在激石溪一帶領導羣眾對反動派開展鬥爭。當時激石溪的鬥爭環境十分惡劣,但他們依託山高林密,依靠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持,堅持鬥爭在山區中,並且出其不意地打擊小股敵人。由於山區人煙稀少,敵人又不時“圍剿”,除要經常爬高山鑽密林之外,陳蔭南等人還得忍飢挨餓,因為糧食供應非常困難,大都靠野菜度日。有一次他們在山溪邊發現一張不知放了幾天的死牛皮,同志們高興極了,刮掉毛後用清水煮了幾遍,雖然還遺留異味,總算是開了一次葷。這種鬥爭環境,一個健康正常的人都難於忍受,何況患高度近視的陳蔭南?但他和同志們一樣鑽山洞、穿密林,這要具有多大的毅力、忍受多大的困難啊?!一次,陳蔭南和一位戰友在陣地前沿觀察地形,敵人擲來一顆手榴彈,他卻看不見,幸虧那位同行的同志迅捷把他推倒,他的眼鏡甩出去老遠,手榴彈掀起的泥土蓋了他一身,他卻從容自在,事後還詼諧地説他“命大”。後因敵人把“圍剿”重點放到山區,對激石溪一帶人民羣眾採取迫遷、隔離、連保等手段,使縣委和武裝隊伍無法立足,1929年春逐漸東移東南山區。陳蔭南等在深坑、田仔一帶,一邊隱蔽一邊工作,等待革命時機到來。
1929年5月,中共陸豐縣委向東南轉移,縣委負責人陳蔭南、黃超如、陳允釐等先後到達陸(豐)惠(來)邊界,並在陸惠邊界地區發展黨的組織,恢復了南塘區的三個支部,重新聯絡、發展黨員110人。夏秋間,駐陸豐國民黨正規部隊陸續調出,陳蔭南和縣委同志一道,抓住有利時機,領導邊區羣眾起來重組武裝隊伍,恢復武裝鬥爭。1930年12月,海、陸、紫金三縣黨的負責人根據上級指示,在陸豐新田的激石溪,組成海陸紫縣委和海陸紫蘇維埃政府,陳蔭南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兼秘書長,主持縣蘇維埃政府日常工作。
1931年夏,黨內的“左”傾路線貫徹到了東江各根據地,在海陸豐也抓起所謂的“AB團”來。陳蔭南在這次運動中被錯誤殺害。
解放後,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古大存等的關心下,陳蔭南冤案得到徹底平反,被追認為烈士。他對革命的貢獻得到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