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蓮笙

鎖定
陳蓮笙(1917-2008),道教正一派—代宗師、上海道教界精神領袖,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中為祖國的道教事業貢獻甚偉,對於上海道教音樂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1949年後,陳道長與虹廟住持張源錕、大鏡關帝廟住持李錫庚等發起籌備成立道教組織,同時以全部精力研讀道書,並開始蒐集、整理道教齋醮音樂。1956 年,上海市道協籌委會成立,陳道長被推選為秘書長,次年當選中國道教協會理事。這一時期,他一方面致力於各類道教教務工作:另一方面,蒐集整理上海道教史料,從民間廣泛蒐集各種道教文物、音樂資料等。“文革”結束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貫徹後,1981 年市道協籌委會恢復工作。陳道長再度走上秘書長的崗位,在道教界百廢待興之時,勇挑重擔,奔走呼告,承擔起重新恢復道教活動場所,整理幾被破壞殆盡的道教文獻、科儀以及培育新一代年輕道士的繁重工作。1985年, 上海市道教協會正式成立,陳道長曆任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等職務,並於1992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直到1998年,為了提攜後進,陳道長主動辭去職務,轉而擔任顧問。為了完善道協的職能,配合黨的宗教政策開拓新時期道教服務於社會、促進社會主義宗教事業發展,陳道長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寶貴年華。 [2] 
中文名
陳蓮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7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8年
職    業
道士,方丈
主要成就
上海城隍廟住持
中國道教協會顧問
主要成就
中國道教協會原副會長
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
上海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常委
出生地
中國上海
信    仰
道教
代表作品
太歲神傳略》《上海道教音樂集成·第一卷》 等
弟    子
張繼禹 、陳賢金

陳蓮笙人物生平

陳蓮笙大師生於1917年10月25日,上海市人。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中國道教協會顧問,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上海道學院院長,《上海道教》雜誌主編,上海市宗教學會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七、八、九屆委員。上海市政協第八、九屆常委,《藏外道書》顧問,《中華道教大詞典》顧問,《中華道藏》總顧問等職。陳蓮笙大師出身道教世家,七歲開始學道。在多名嚴師指導下,十八歲時就成為上海道教界最年輕的法師,得到同道中人的讚歎和肯定。1935年,陳蓮笙大師蒙江西龍虎山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頒授萬法宗壇“三五都功策”,成為道教正一派高道。1940 年被上海保安司徒廟(虹廟)聘為高功。1947 年,受張恩溥之邀擔任“大世界”“羅天大醮”的高功法師之一。同年。擔任上海道教會理事和滬中區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陳蓮第大師看到新舊社會的鮮明對比。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新生的人民政府,積極投入各項社會改革和建設事業。1956年,上海市道協籌委會成立時,陳蓮笙大師被推選為籌委會秘書長。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積極參與籌備工作。並作為上海道教界的代表出席,被選舉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61 年,他參加了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代表會議,並繼續當選為理事。
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左”的干擾期間,陳大師堅定相信黨,相信人民政府,進行道教文化研究。收集道教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離廟轉業,參加生產勞動,他仍然堅信天道眷顧神州,中華必將復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隨着宗教信仰白由政策的貫徹落實,陳蓮笙大師在1980年5月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公議上,再次被選為理事。1981 年,上海市道教協會籌委會恢復了工作,仍然擔任秘書長,協助政府進行各項落實宗教政策的繁重工作。
1985年4月22 日上海市道教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成立上海市道教協會,當選為會長兼秘書長。1990年上海市道教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陳蓮笙大師當選為會長兼秘書長。1992 年3月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上,被推選為中國道協副會長。1998年8月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期間,公議考慮到中國道教協會領導年事已高,擬請他們退居二線擔任顧問,同時仍然保留常務理事的職務。陳蓮笙大師為了提攜道門新秀,主動提出不再擔任常務理事,只任顧問。他的高風亮節,使同道深為感動,特別是使青年道長們獲得極大教益。
1999年,上海市道教協會第四次代表會議上,陳蓮笙大師主動提出不再擔任會長。鑑於他為上海道教界長期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不川磨滅的貢獻,大家一致尊奉他為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公長,2000年底德高望重的陳蓮笙大師升座為上海城隍廟住持。 [3] 

陳蓮笙後世評價

陳蓮笙大師是一位愛國愛教的楷模,他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愛國愛教,以其赤誠的愛國之心和虔誠的愛教之情,為我們青年道教徒樹立了榜樣。他常常告誡青年道教徒,我們雖是一名道教徒,但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所以我們必須要先做一名愛國守法的好公民。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國家的昌盛,就沒有道教的復興,更沒有我們道教的今天。 [1] 
參考資料
  • 1.    劉仲宇著. 弘道八十年 陳蓮笙道長事略[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12:9.
  • 2.    吉宏忠主編. 上海道教音樂[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5.05:119-122.
  • 3.    陳蓮笙著. 陳蓮笙文集 下[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10:58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