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華

(潮劇樂師)

鎖定
陳華(1919~1975.7),原名陳仙花。福建省東山縣人。潮劇樂師。1953年受聘到汕頭專區戲改會工作,1957年調入廣東潮劇團任音樂組長,他對潮劇音樂諸多建樹,為之奉獻52年,被推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理事。 [1] 
全    名
陳華
出生地
福建省東山縣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75年
原    名
陳仙花
人物生平
陳華(1919~1975.7),原名陳仙花。福建省東山縣人。潮劇樂師。7歲時即隨父跟班學藝,較全面掌握潮劇吹、拉、彈、打多種主要樂器的演奏技藝,尤擅嗩吶,以技巧嫺熟和多變花音著稱,一次在詔安梅州鄉參加“五班鬥“(五個潮劇班賽台)時,他用四支大小不同的嗩吶吹奏《粉蝶採花》《得勝令》等曲,連續7次受到喝彩,從此聲譽日隆。16歲起,先後在源春香班、梅福興班及當地業餘潮劇班任領奏(頭手)、司鼓和導演。解放初期,他在東山縣城關振聲園潮劇班工作,並參加現代潮劇《血海深仇》《愁龍苦鳳》《鴨綠江上》等劇本的編導、作曲和演出工作。1953年受聘到汕頭專區戲改會工作,1957年調入廣東潮劇團任音樂組長,蒐集和整理了大量嗩吶牌子和絃詩樂曲。先後參加《潮劇音樂》(三冊)和《掃窗會》(總譜)的記錄、校勘出版工作。他整理並演奏的嗩吶曲《粉蝶採花》《公婆鬧》,二絃樂曲《獅子戲球》等被灌錄成唱片,發行海內外。他參加潮劇唱腔音樂設計的劇目有《續荔鏡記》(上集)《辭郎洲》《松柏長青》《江姐》《萬山紅》等。他吸收現代作曲手法,在潮劇現代戲的唱腔設計中敢於大膽創新,對潮劇樂器如嗩吶和二絃等也進行改革,使嗩吶擴大了音域(由兩個8度增加到兩個半8度),克服了過去低音高吹、高音低吹的弊端;使二絃降低發音頻率,更接近聲腔,提高了樂器的表現力。此外,經他改革、引進和使用的樂器有中胡、大三絃、低音洞簫、高音笛、欽仔(打擊樂器)、中音抗鑼、雲鑼等幾十件,完善了潮劇樂隊建制。他對潮劇音樂諸多建樹,為之奉獻52年,被推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理事。 [1] 
參考資料
  • 1.    汕頭市文化局,汕頭市文化藝術志,內部資料,1999.10,第340-3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