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良

(抗美援朝老兵)

鎖定
陳良,1927年出生,參加過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及抗美援朝戰爭等。曾在抗美援朝時期被授予二級模範及“傷病員的保姆”稱號。 [1] 
中文名
陳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7年

陳良人物生平

陳良祖母和父親病故,全家七八口人,全靠母親一人種地、做手工養活。小學畢業後,他一邊幫母親種地,一邊做小販賣雞賣鴨。 [1] 
抗日戰爭爆發時,還在讀書的陳良常常見到“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標語,後來,新四軍路過江蘇啓東,在他心裏埋下了參軍的種子:“侵華日軍燒殺搶掠,大家都恨死他們了,所以我願意去參軍。”1944年,17歲的陳良加入遊擊連,到東台練兵,1個多月後,他又被送去高郵的師部學習報務員知識。 [1] 
能學習技術,陳良很高興,然而學成後卻沒有被分配工作。20多天過去,有一天一羣穿着軍裝的戰士進了屋,指着陳良對排長陳連生説:“這個兵沒人管,你把他帶去吧!”“你願意參加主力兵?”面對陳連生的提問,陳良毫不猶豫:“願意!”自此,他便跟着陳連生到了淮南新四軍軍部。 [1] 
到了軍部,同去的人都被分配了工作,又只剩下陳良一人。“有一個撿來的兵沒人管。”陳連生對分兵的人報告,於是,陳良被安排在特務團衞生隊,跟着打掃衞生,發藥打針。 [1] 
日軍投降後,陳良又到山東,在特務團門診部工作,後又在特務團做哨兵。1946年12月,宿北戰役打響,這是他第一次參戰,心裏緊張得很。 [1] 
他看到附近村莊燃起大火,天上不斷閃着照明彈,周圍一片肅靜,陳良感覺“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陳連生安慰他:“你不要怕,跟着我。” [1] 
天快亮時,原本該撤退的部隊已被三面包圍,後撤的路也被封鎖,敵機在頭頂來來回回地轟炸,這個時候,陳良反而不怕了,“我只專心搶救病人,沒有繃帶了就把傷員的褲子剪成條,給他們包紮止血。” [1] 
這場仗一直打到天黑,整個連隊只剩下不到20人。因為搶救傷員,陳良立了三等功。 [1] 
1950年11月,陳良所在的部隊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 
剛一過江,陳良就被震驚了——天剛亮,敵機就開始掃射,沿途車站和村莊都燃着火,女人頂着包裹,老人哭着尋找失散的家人。 [1] 
更難抵禦的是嚴寒。當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温至少零下40攝氏度,戰士們只穿着單薄的棉衣,一呵氣,睫毛和頭髮就蒙上了一層白霜。如何解決保暖問題成為“保健幹事”陳良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1] 
陳良提出,用棉被反披當大衣,用毛巾做耳包捂住耳朵,睡覺不能一個人睡,要幾個人合抱在一起。但衞生隊還是不停地收容凍傷的戰士,有的人腳和鞋凍在了一起,一脱鞋撕下腳底的一大塊皮,有的人凍得手腕抬不起來,陳良在包紮時,就會把戰士的兩隻手焐在自己身上取暖。 [1] 
凍傷的戰士很難用筷子吃飯,陳良向一位朝鮮老人借了一柄銅勺,一勺一勺地給傷病員餵飯。 [1] 
為了保證傷員的安全,陳良帶領大家連夜搭建掩體,一夜砍了20多棵樹,搭建了18個掩體,第二天接收的傷員得以躲在掩體內,成功避開了敵人炮火。 [1] 
在前沿陣地,戰士們沒辦法洗曬衣服,很多人身上都生了蝨子,陳良又發動大家把衣服收攏,從20裏外的陣地扛回來洗,泡在藥水裏,把蝨子殺死。他把衣服送回陣地前,又在每件衣服的口袋裏裝了防病殺敵立功的快報和慰問信,再塞上一把艾草。戰士們看到,格外受鼓舞。 [1] 
1952年,陳良離開朝鮮回國,幾經波折,最後進入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學習,他在學習期間娶妻生子,又在畢業後被分配到原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多次參加全軍神經內科醫學學術活動。 [1] 
1990年,已經離休的陳良拒絕了高薪外聘,在南京創辦了愛民醫院為老區服務,還組織起支援“老少邊”鄉鎮的巡迴醫療隊並擔任隊長。 [1] 
陳良定下規矩,要求大家自願參加不取報酬,住民房不住賓館,不吃請不收禮等。醫療隊的生活極為簡樸,吃的是野菜鹹蘿蔔頭,住的是磨坊或庫房,臨時用門板搭五六張牀,沒有枕頭,就用衣服裹着磚頭睡。 [1] 
14年間,這支巡迴醫療隊將足跡留在蘇、浙、皖、贛、魯、川、甘、豫等8省40多個縣(市),70多個縣醫院、鄉鎮衞生院,累計接診病人10萬多人次,特診病人(B超、心電圖、胃鏡等)33937人次,診斷疑症、糾正錯診4079例,搶救危重病人332人次,臨牀帶教及辦班培訓人員1200多人。 [1] 

陳良人物榮譽

陳良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四等功20餘次,曾在抗美援朝時期被授予二級模範及“傷病員的保姆”稱號。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