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自強

(國民黨將領)

鎖定
陳自強(1914年-1996年08月15日),湖北蘄春青石鎮蓋天廟村人。黃埔軍校19期畢業生。抗日戰爭時期在華東前線,任魯蘇皖豫邊區總務處長,後晉升陸軍少將。1949年去台灣,退役前授予台軍陸軍中將銜。曾任蘄春縣旅台同鄉會理事長。1988年以來,多次回鄉探親,曾為蘄州玻璃製品廠引進資金牽線搭橋。1996年08月15日在台北去世。 [1-2] 
中文名
陳自強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96年8月15日
性    別

目錄

陳自強人物生平

陳自強,出生於1914年(民國三年)3月29日,世居蘄春縣青石鎮蓋天村。抗日戰爭爆發,投筆從戎,曾任後勤總部經濟處少校科長。後赴抗戰前線,任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部中校科長,總務處上校代處長,陸軍九十七軍少將軍需處長。特別是在著名的台兒莊戰役中,親冒槍林彈雨、督運糧彈,往來前線,為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主力磯谷師團作出了貢獻,受到總司令部通令嘉獎。
1949年5月,國民黨軍在上海戰役中潰敗,陳自強隨總司令湯恩伯逃至台灣。後在退役時,補陸軍中將銜。退役後,以經營企業供來台親友就業,先後創辦拔提書局、義民制袋廠、中國煉石公司、天聲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為蘄春旅台同鄉就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後“蘄春縣旅台同鄉會”成立,一致推舉陳自強為理事長。
陳自強身在台灣,心繫祖國大陸和故里家園。1983年海峽兩岸互相通信之後,他通過親友,與其留在大陸的家人通了信。家人介紹了故鄉的變化,他回信感概萬千。當時兩岸人員相互探親尚未開放,他對此生能否回鄉探親感到砂花。來信附律詩一首雲:
故園北望楚雲間,一水衣衣四十年。
夢裏每聞慈母泣,鏡中常見鬢斑添。
喜今斷雁終傳信,更盼驚鴻返蓋天。
國裂家分遺恨在,何時歡聚慶團圓。
詩中表述了他對祖國統一和回鄉探親的強烈願望。陳自強在上海潰敗出逃時,武漢已先解放,留住武漢的元配駱芸薇及女靜一,不可能隨同逃走。後在台灣又娶姚榴新為妻,生二男,四女。留在武漢的駱二嫂亦出身於封建大家庭,時年僅三十二歲,誓不再嫁,由“官太太”變為家庭保姆,教養女兒靜一用心讀書,直至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任武漢十九中高中數學教師,獲“高級教師”職稱(已被收入縣政協編輯出版的《蘄春名人錄》第一輯中)。故詩中有“國裂家分”之句。
1988年,台灣蔣經國先生終於准許台胞回大陸探親。陳自強先來信説:“我做夢也想不到,今生今世能夠迴歸故里與親人團聚。”後於五月間回鄉探親、祭祖,由長女靜一陪同回薪,堂弟陳紹儀陪同回故鄉,因過去尋求“望地”,祖垃分散、又在高山上,上至張榜、下至劉河,祭完祖墳之後,回到蓋天村老家,時已天黑。老家“陳家花屋”曾於1949年為青石區人民政府駐地。土改時分給貧下中農,多家共一個門出入,後拆散分開在原址做成十多家單家獨户。在暮色蒼範細雨中,陳自強在“花屋”擴岸上排觀望,就地與趕來看望的親友交談,問及故友多人去世,感嘆不已,外衣被細雨淋濕全然不顧,達十分鐘之久才上小車離去,堂弟亦感嘆萬千,作律詩一首贈他留念。
故園一別世三秋,物換星移倍賬。
雨夜難尋鄉佬憶,寒更常夢少年遊。
莫辭客路三千遠,總感人生七十疏。
且盼薪河重釣日,舊山舊水洗離愁。
陳自強回到漕河堂弟家小住,陪同他參觀了漕河、蘄州幾家企業,並帶去若干樣品,答應返台後為蘄春引進台資,為發展故鄉經濟出力。1991年第三次回鄉探親,果然為蘄州玻璃廠引進台資人民幣600萬元家用玻璃生產車間,產品暢銷國內外。時任中共蘄春縣委書記劉友凡出席了簽字儀式,並與陳自強親切交談。他表示要盡心盡力多為故鄉辦好事。
返台後,他以蘄春縣旅台同鄉會理事長的名義,號召蘄春同鄉自願捐資,為蘄春縣台灣事務辦公室損贈小汽車一輛。他説:祖國大陸建設真是日新月異,我三次回鄉,僅公路建設一項,一次比一次好,武漢到黃石是高速公路,漕河到青石路面拉直擴寬。我們捐贈一輛小汽車交縣台辦管理,以後我們回家有車接送,只出個油錢,又方便又節省。1992年第四次回鄉,帶回購車捐款交縣台辦,劉友凡、程坤波等出席了捐贈儀式。這次回到故鄉蓋天村,參觀了新建的村小學大樓,當得知無錢添置圖書和體育設施,陳自強當即捐款二萬元為蓋天小學添齊了設備。
1993年,陳自強自己投資,在武漢興辦了台資企業“武漢精緻食品公司”,由其在武漢退休的長女陳靜一任總經理。陳自強規定:興辦此企業的目的,主要是支援家鄉興辦教育,解決故鄉青年就業問題。所僱職工,全系蓋天村及青石鎮其他村的男女青年。在1996年秋陳自強去世之後,其長女靜一遵照父親遺囑,將“武漢精緻食品公司”利潤人民幣10萬元匯票帶回故鄉,親手交給青石鎮人民政府鎮長,創辦“陳自強教育基金”,將此款存入青石鎮信用社,年息1萬元,作為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生之專用。並由青石鎮鎮長、青石鎮教育組組長,陳靜一、陳紹儀等人組成的“陳自強教育基金理事會”,在每年暑假期間,由青石鎮教育組組長、陳紹儀等在鄉理事、審查全鎮各中,小學應救助、獎勵之學生名單,於當年秋季開學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由陳靜一回鄉主持,在青石中學禮堂舉行“陳自強教育基金”助、獎學金的發放。1997年首次發放儀式舉行時,蘄春縣人民政府主管教育的副縣長葉愛新,縣教委主任張常啓、青石鎮長等到會講話,對陳自強先生為故鄉興辦教育事業的貢獻予以高度讚揚。此後,每年秋季開學後均舉行“陳自強教育基金”發放會。後因銀行利息下降,將10萬元基金由青石信用社取出,作為“般金”存入“武漢精緻食品公司”,由該公司每年提取1萬元利息,將基金髮放堅持下去。隨着“精緻食品公司”的發展,第二批的10萬元基金正在籌集,最後目標達到100萬元,每年將有10萬元救助、獎勵青石鎮的學生。已經發放三個年度的“陳自強教育基金”,數目雖小,影響很大。如草鋪村一初中畢業生考入黃岡中學,家人又喜又憂,因無錢送孩子到黃州上學。青石教育組組長與陳紹儀及時商量決定,在基金髮放前(秋季開學後),由教育組先墊付500元,二人親自送到草鋪村學生家長手中,讓學生按時赴黃州入學,時轟動全鎮。 [3] 
陳自強自1988年至1995年,先後6次回故鄉探親、祭祖。除為家鄉建設辦了諸多好事,還十分關心兩岸的和平統一。他多次與堂弟談過祖國統一的問題。他説:我是“國裂、家分”的典型之一,早盼祖國和平統一。“我是國民黨員,你是共產黨員,我倆的觀點是不一致,但手足之情是天然的,和平統一的願望是一致的。”他還説:“在我們這一代去台老兵還當家的時候不能和平統一,等到下一代統一就更困難了。”
他還十分憂傷地説:“我們這一代人堅決反對台獨,即使我們想的‘中華聯邦’搞不成,到萬不得已時,就搞你們所説的“一國兩制’也行。兩岸千萬不能打仗,把寶島打爛了,兩敗俱傷,中國人痛心,外國人高興。那是最不值得的。’蘄春縣旅台同鄉會,在每年春節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團拜會”。“同鄉會館”大門兩側,每年都要貼上新春聯。陳自強曾作過多次春聯,有一幅抄錄如下:
醫聖故鄉人,盼兩岸,早一統,要興縣發家,薪陽子弟當努力;
炎黃後代仔,實一國,行兩制,為富民強國,中華兒女應同心。
1996年8月15日,陳自強不幸在台北家中去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