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耀圻

(中國台灣男導演)

鎖定
陳耀圻,出生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平市,中國台灣男導演。
於1965年代UCLA就讀獲碩士學位,1975年以《愛情長跑》一片躍登中國大導演的寶座。
中文名
陳耀圻
外文名
Richard Chen Yao-Chi
國    籍
中國
職    業
導演
出生地
中國 四川 成都

陳耀圻人物經歷

1945年定居台灣,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電影學系研究生班。1965年返回台灣,任中央電影公司編審。同年,陳耀圻導演攝製了台灣紀錄片史上第一部具觀察性紀錄片內涵的真實電影《劉必稼》。紀錄片當年發表時,在台灣藝文界引起很大的震撼。
1969年任導演。作為演員主演過《玉觀音》。1970年首次執導《三朵花》。1979年執導反映台胞尋根渴望祖國統一的心願的《源》。被選為1980年十大佳片第二名,並獲第二十六屆亞洲電影展最佳作品獎。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傳統節日》獲1972年美國加州旅遊影片展第一名,獲1974年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拉克那灘影片主題獎。後導演故事片《追球追求》、《蒂蒂日記》,分別獲1977年、1978年第十四屆、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近年多擔任導演、電視台顧問、影視傳播公司高級主管、電影公司編審等。憑藉其在電影界的傑出貢獻,被推舉為第四十二界台灣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66
《后羿》非劇情片
-
1966
《年去年來》非劇情片
1966
《上山》非劇情片
1966
《劉必稼》紀錄片
Liu , Pi-Chia
1970
《三朵花》
A Test of Love
1972
《無價之寶》
Judy’s Lucky Jacket
1972
《七個節慶》紀錄片
-
1973
《東邊晴時西邊雨》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1975
《鄉下畢業生》
Paul the Kid
1975
《愛情長跑》
Run Lover Run
1976
《追球追求》
The Chasing Game
1976
《我是一沙鷗》
Come Fly with Me
1977
《蒂蒂日記》
The Diary of Di-Di
1978
《月朦朧鳥朦朧》
The Misty Moon
1978
《追趕跑跳碰》
Making It
1978
《初戀風暴》
First Love
1978
《無情荒地有情天》
A Journey of Love
1980
《源》
The Poineers
1981
《東追西趕跑跳碰》
Going Up Anybody
1981
《痴情奇女子》
Kill for Love
1981
《兇劫》
Devil Returns
1982
《失節》
Anger
1982
《霹靂大妞》
Girl with a Gun
1982
《誘惑》
Temptation
1984
《山河錦繡》紀錄片
-
1989
《晚春情事》
Spring Swallow
1990
《明月幾時圓》
Autumn Moon
2002
《在親密與孤獨間漂流的愛情》電視劇
-
作品年表 - 編劇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78
《追趕跑跳碰》
Making It
作品年表 - 演出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68
《玉觀音》
-
1995
《重新開始》舞台劇
1998
《假面超人》客串演出
Falling Up Waking Down
作品年表 - 美術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1989
《晚春情事》
Spring Swallow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
作品名
英文作品名
2002
「同路人—詩説情愛」有聲書
-

陳耀圻詳細作品

《月朦朧鳥朦朧》1978
《月朦朧鳥朦朧》 《月朦朧鳥朦朧》 [1]
導演:陳耀圻 主演:林青霞/秦祥林/謝玲玲/馬永霖 主題曲演唱:鳳飛飛
《月朦朧鳥朦朧》的書名是來自民初上海時期的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篇名《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在台灣流行愛情文藝片的時期,本片導演陳耀圻的許多作品走的卻是另一種愛情喜劇片的類型。如『無價之寶』(1972)、『東邊晴時西邊雨』(1973)、『鄉下畢業生』(1974)等,1975年『愛情長跑』一片的成功,則使得他和其它名導同躋台灣大導演的寶座。1977年陳耀圻將華嚴的暢銷小説《蒂蒂日記》搬上銀幕,此片不但票房極佳,而且獲得第1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的入圍;最後,本片中的恬妞歸亞蕾則分別抱走當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大主獎。
媒體報道
國片電影史話: 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的先行者
黃仁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5/01
中文書 > 藝術 > 電影。 9折, NT$405元
本書主要介紹對台灣很有貢獻,卻往往被人遺忘,被人忽視,或遭受委屈人士,例如我國第一位留美攝影師王士珍,多年來遭受委屈,有志難伸。 在保守年代最勇於創新的作家導演潘壘,五○年代他替中影拍了一部描寫女人性苦悶的《颱風》,邵逸夫大大為讚賞,還有台灣第一位留美導演陳耀圻,也受過很多委屈。被稱為新電影新導演保母的明驥,更擔當過許多不為人知的責難重任。在中影製作《英烈千秋》等名片的張法鶴為何默默無聞。
==============
留美電影碩士陳耀圻在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放映間放映《劉必稼》、《后羿》、《上山》三部作品。(報導)
個人紀錄片 《劉必稼》獲好評
我國留美電影碩士陳耀圻,今日下午在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放映間舉辦電影發表會,放映《劉必稼》(紀錄片)、《后羿》(卡通片)、《上山》(短片)等三部留學期間攝製的作品。到場的影劇及藝文界人士為其新穎的影片形式及表現手法所撼動,給予好評。
1938年出生的陳耀圻,肄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後隨家人移居美國,轉攻藝術,先後獲得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學士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碩士學位。1965至1966年間,陳耀圻返台拍攝了《劉必稼》和《上山》兩部影片,這兩部作品
不但是陳耀圻獲得碩士學位的畢業作,前者並先後為他贏得1965年雷史基路頓獎和1966年華特.迪斯耐獎兩項榮譽。紀錄片《劉必稼》以一位參與花蓮豐田水壩建設的老榮民為題材,由劉必稼自報姓名、年齡、籍貫開始,緩緩記錄下他平凡樸實的日常生活。在導演平實自然的鏡頭下,寫實的影像和主角的現身説法,在在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性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今年4月10日在美國洛杉磯首映時,即曾獲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和《洛杉磯論壇報》的好評,上個月起並已開始在美國20個城市進行公演。
今日所放映的另外兩部影片,《后羿》是陳耀圻在校時的動畫習作,取材自我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全片從故事、劇本到人物設計,均由陳耀圻獨自完成;《上山》則是透過牟敦芾(後為電影導演)、黃永松(後創辦漢聲出版社)、黃貴蓉(後牟敦芾妻子)三位藝專學生登五指山的過程,反映現今台灣青年的苦悶,同樣也得到不錯的評價。
===============
參考資料
  • 1.    《月朦朧鳥朦朧》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