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翼龍

鎖定
陳翼龍(1886―1913),留學日本。名意農,字潤泉。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人,中國社會黨的創始人。 [1] 
本    名
陳翼龍
出生地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13年
人物生平
先在故鄉入私塾,15歲隨家遷安徽廣德,後奔走於湘、鄂、蘇、贛,廣泛尋求和聯絡革命志士。1909年,赴上海任《神州日報》記者,鼓吹反滿。後經宋教仁介紹赴日求學,與孫中山、黃興會晤,投身民主革命事業,年餘回國1911年7月在上海創“社會主義同盟會”,未幾改名為“中國社會黨”。同年12月,在蘇州成立支部,陳被當選為總幹事,到1912年,各地社會黨支部達二百餘個。1912年秋冬,陳赴北京,結識李大釗並得其協助,突破萬難,遂於1913年2月在北京親自創立社會黨北京支部,並設“法律出版社”,創辦《生計雜誌》,又借北京的《公論雜誌》宣傳黨義,並以北京支部為核心,擴大活動範圍至山東、奉天、張家口、保定、太原等地。陳還致力於籌辦平民義務學校,招集貧民子女人學,開通社會風氣。在北京宣武門外南街園通觀西隔壁淮陰會館裏,籌辦了一所“平民學校”,請張星華為校長,又向天津楊寶峯女士發出聘請,邀她到校任教。1913年初,楊女士攜帶不滿10歲的女兒鄧文淑,也就是鄧穎超,來到北京,住在平民學校內,鄧穎超同志亦在該校讀初中班,課外參加世界語學習。是年署假,陳南下籌款,並聯絡“二次革命”,以推翻袁世凱政權,自上海返京時,不幸於7月24日被袁世凱反動政府京師警察所偵輯隊逮捕。8月4日,被殺害於宣外老牆根北面的荒郊空野,年僅27歲。陳翼龍為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事業,灑盡了最後一滴血,鄉鄰同仁將他的骨灰送回鄂東老家羅田。1981年,鄧穎超對陳翼龍留的信札撰寫《讀後補記》一文,明確寫道:“陳先生確屬革命忠誠之士”,“在中國革命史上,應略有記之”。
參考資料
  • 1.    丁永淮主編,鄂東文藝家辭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