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立雲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水稻育種專家)

鎖定
陳立雲,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49年11月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水稻育種專家 [1]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種子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點領銜人 [2-4] 
陳立雲於1972年,在湖南農學院農學專業學習;1975年,畢業留校湖南農業大學任教 [5]  ;199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 [6]  ;2014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7] 
陳立雲主要從事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理論與技術研究 [8] 
中文名
陳立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9年
畢業院校
湖南農業大學
職    業
科研教育工作者
主要成就
全國模範教師
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十大人物”特別貢獻獎
出生地
湖南華容
代表作品
《兩系法雜交水稻的理論與技術》《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 [5] 

陳立雲人物經歷

1949年11月,陳立雲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 [4] 
陳立雲 陳立雲
1972年,陳立雲到湖南農學院(現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習。
1975年,陳立雲畢業留校湖南農業大學任教 [5] 
1992年,陳立雲晉升為副研究員。
1996年,陳立雲晉升為研究員 [6] 
1999年,陳立雲被科技部授予“863十五週年先進個人”。
2001年,陳立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農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04年,陳立雲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
2006年,陳立雲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
2010年,陳立雲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14年,陳立雲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7] 

陳立雲主要成就

陳立雲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立雲創新並豐富了兩系不育系育性轉換理論;創建了水稻兩系不育系選育技術路線;發明了水稻兩系不育系株系育性鑑定保純法原種生產新技術;創立了低緯度高海拔水稻兩系不育系繁殖新技術,使兩系不育系的繁殖產量提高了6-7倍,種子質量大幅度提高;研創出安全高產高質高效的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新體系 [5] 
陳立雲圖冊
陳立雲圖冊(5張)
截至2015年3月,陳立雲從事作物遺傳育種和種子科學的教學及雜交水稻科研工作40年,創新並豐富了兩系雜交稻研究與應用的理論體系,解決了兩系雜交稻制種不安全的重大技術難題,創立了低緯度高海拔水稻兩系不育系繁殖技術新體系;育成61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審定(第一完成人43個) [9] 
截至2015年2月,陳立雲總結出一套全優中庸和諧理論。他選育的雜交稻母本“C815S繁殖”起點温度比原來降低了1.5度,這一成果使長沙地區夏季制種的安全性從55%提高到100%。用C815S配置18個雜交稻組合在湖南等8省市累計推廣近4000萬畝,新增效益20多億元 [7] 
截至2015年7月,陳立雲教授科研團隊育成水稻品種61個,累計推廣2億多畝,新增社會效益200多億元 [10] 
  • 學術論著
學術論文:
截至2020年1月,陳立雲先後在《作物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3篇 [5]  [11] 
1,陳立雲,雷東陽,唐文幫,鄧化冰,肖應輝,張桂蓮.論雜交水稻的育種方法[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01):1-6.
2,陳立雲,雷東陽,唐文幫,鄧化冰,肖應輝,張桂蓮.中國雜交水稻發展面臨的挑戰與策略[J].雜交水稻,2015,30(05):1-4.
3,陳立雲,雷東陽,唐文邦,肖應輝.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和應用中若干問題的思與行[J].中國水稻科學,2010,24(06):641-646.
4,陳立雲,唐文幫,肖應輝,劉國華,鄧化冰.廣適性超高產雜交水稻選育的新成就與體會[J].雜交水稻,2010,25(S1):54-58.
5,張順堂,陳立雲,張桂蓮.野生稻種質資源優異基因定位和利用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8(03):933-935.
6,陳立雲.超級雜交稻育種的創新思維與實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21-25.
7,陳立雲,肖應輝,唐文幫,雷東陽.超級雜交稻育種三步法設想與實踐[J].中國水稻科學,2007(01):90-94.
8,陳立雲,唐文邦,劉國華,鄧化冰,陳勢,李梅華,彭惠娟.優質高產一季雜交晚稻新組合三香優516的選育[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5):5-6.
9,陳立雲,李國泰,劉國華,肖層林.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新香優80的選育[J].雜交水稻,2004(S1):40-42.
10,陳立雲,熊煒,陽菊華,肖應輝,劉國華,唐文幫.亞種間雜交稻結實率穩定性的研究[J].雜交水稻,2003(03):52-55.
11,陳立雲,熊煒,陽菊華,肖應輝,劉國華,唐文邦,孫傳清,陳亮,朱作峯.水稻秈粳成分判定及亞雜組合結實率穩定性與親本親緣關係[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2):89-92.
12,陳立雲,李國泰,劉國華,肖層林.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培兩優288的選育[J].雜交水稻,2000(S2):19-21.
13,陳立雲,肖應輝,唐文邦,劉代苗.糧食結構調整的一種理想種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03):160-162.
14,陳立雲,李國泰,劉國華,肖層林.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新香優80的選育[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7(04):19-22.
15,陳立雲,李國泰,劉國華,肖層林.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培兩優288的選育[J].雜交水稻,1996(02):7-9. [11] 
學術專著:
時間
專著題目
出版社
作者
所獲獎勵
2001年
兩系法雜交水稻的理論與技術
上海科技出版社
陳立雲主編
上海市優秀圖書評比特等獎 [5] 
2005年
種子生產原理與技術
中國農業出版社
陳立雲主審

2012年
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
陳立雲等 [5] 
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12] 
  • 授權專利
截至2016年4月,陳立雲先後獲發明專利2項、植物新品種權24項 [5] 
截至2015年3月,陳立雲先後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 [9] 
  • 承擔項目
起止時間
研究項目
項目來源
作者排名
2006年至2013年
長江中下游稻區超級早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
農業部重大專項
主持
2010年至2012年
株兩優4026配H優518雙季稻畝產1100公斤的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
國家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主持 [5] 

早秈稻飼用良種選育
國家水稻工程難題招標項目
主持

長江流域兩系法品種間雜交早稻及亞種間雜交組合選育
國家863生物領域重大關鍵技術項目
主持

兩系法雜交水稻培兩優288的試種示範
863生物領域中試項目
主持

新香優80
國家農作物新品種後補助項目
主持

長江流域兩系法亞種間超級雜交稻新組合選育
國家863計劃項目
主持 [3] 
  • 科技獎勵
截至2015年3月,陳立雲先後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9] 
時間
研究項目
所獲獎勵及等級
獲獎人員或作者排名
2012年
水稻兩用核不育系C815S選育及種子生產新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陳立雲唐文幫肖應輝,劉國華,鄧化冰,雷東陽 [22] 
2001年
水稻兩用核不育系培矮64S選育及其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羅孝和、李任華、白德朗、周承恕、陳立雲、邱趾忠、羅治斌、廖翠猛、劉建賓、易俊章、王豐、何江、覃惜陰、薛光行、劉建豐 [23] 
2015年

第九屆湖南光召科技獎

2011年
超級雜交早稻組合陸兩優996的選育與應用
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排名第一
2009年
水稻兩用核不育系C815S的選育及應用基礎研究
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排名第一
2007年
水稻兩用核不育系C815S的育成及應用技術與理論基礎研究
教育部高校技術發明一等獎
排名第一
2000年
優質高產三系雜交水稻新香優80的選育
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排名第一
1998年
兩系法雜交水稻培兩優288的選育
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排名第一
1995年
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早圭巴(含圭巴抗)的選育
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排名第一
1994年
增強秈型雜交水稻耐冷性的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排名第一 [5] 

陳立雲人才培養

  • 研究生培養
截至2016年4月,陳立雲先後培養博士後5名、博士生16名、碩士生31名 [5]  ,其中優秀的博士研究生有唐文幫肖應輝雷東陽、鄧化冰、張桂蓮、熊偉、唐浩等 [13] 
  • 培養理念
教育講座:
2019年12月5日下午,由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主辦的陳立雲教授主題教育講座在大禮堂舉行。陳立雲希望各位同學首先要找到自己前進的動力,只有“愛農”,才能更好地“強農興農”。他還對同學們提出了四點要求:在工作上做好本職工作,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實幹精神;在言行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活中勇於面對苦難,把經歷過的苦難看作人生的財富;在學術上敢於創新,提升創新能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取得科技成果,投身鄉村振興 [14] 
寄語學生:
2015年11月19日,陳立雲出席2014年度“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評選頒獎典禮活動。陳立雲寄語學生:“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年輕人要有理想、抱負、追求,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並用湖南農業大學的校訓“樸誠、奮勉、求實、創新”和學生們共勉” [15] 

陳立雲榮譽表彰

時間
所獲榮譽
1995年
湖南省優秀教師
1995年
省政府記一等功
1998年
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
1999年
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0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1年
863計劃十五週年先進個人
2001年
湖南省農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01年
省政府記一等功
2004年
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
2007年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
2009年
湖南省優秀專家
2014年
全國模範教師
2014年
湖南十大教育新聞人物
2014年
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十大人物”特別貢獻獎
2016年
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5] 
2020年11月13日
第十一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 [16] 

陳立雲社會任職

陳立雲先後任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兼職教授、湖南省農業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超級稻研究協作組副組長及育種組組長 [2] 

陳立雲個人生活

陳立雲婚姻家庭

陳立雲妻子是劉國華 [17] 

陳立雲兩大心願

陳立雲有兩大心願:一個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應用耐鹽鹼水稻種植,持續擴大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二是竭力支持和幫助解決兩系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問題,有效降低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成本 [18] 

陳立雲交納特殊黨費

2020年3月2日,陳立云為支持疫情防控鬥爭、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他獲得的2019年湖農業大學年度人物獎的1萬元獎金,通過人事處負責人作為特殊黨費轉交給湖農業大學黨委組織部。陳立雲表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現在國家有難,黨員同志們就應該衝在前面,發揮表率作用,積極為疫情防控作貢獻。這錢雖然不多,但是我的一份心意。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 [19] 

陳立雲人物評價

陳立雲始終堅守教學一線,堅持給本科生上課,無微不至關心學生,注重學生人品、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做好“私人定製”人生規劃。他治學嚴謹、潛心教學科研,積極幫助和關心青年教師發展,帶領團隊在雜交稻育種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情繫“三農”、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真正把農民裝在心裏、把科研寫在大地上,在種子生產技術突破、水稻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4] (湖南農業大學評)
陳立云為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服務“三農”,做出了突出貢獻 [17] 湖南省教育廳評)
陳立雲在雜交水稻理論、技術創新、水稻新品種選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5]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評)
陳立雲是個‘三不怕’的農民教授,科研和教學就需要這種務實精神 [20]  。陳立雲是農大教師的優秀代表,他始終紮根土地,心繫農民,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始終把研究與民生緊密結合,把研究優質穩產高效的水稻作為一生的追求 [12] (原湖南農業大學校長符少輝評)
陳立雲矢志不移,持之以恆,潛心水稻科學研究。他像候鳥一樣輾轉於湖南、海南、雲南,奔波於課堂、田野、村莊,不辭辛勞,幹着別人不願乾的活,真正把論文寫在了大地。(湖南農業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陳光輝 [21]  評)
陳老師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對學生,像慈父無私關懷;對水稻育種,把科研成果無償貢獻給行業。他為兩系雜交稻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陳立雲學生、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唐文幫評)
陳老師心中總是把農民的需要,把為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問題作為研究的第一要務 [12] (陳立雲學生、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肖應輝評)
陳立雲對推動兩系雜交水稻的快速發展和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2] 袁隆平 [7] 
2014年度“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特別貢獻獎組委會頒獎詞:“年少飢轆,心懷滿倉壯志;青年發奮,澎湃富農雄心;中年成功,收穫數十專利;名滿天下,仍舊海角天涯。40年,他輾轉於湖南、海南、雲南,奔波於課堂、田野、村莊,學子紮實的數據,農民切實的豐收,是他一生最美的勳章。守衞國家糧食安全,他深知肩頭責任比天大。常懷一顆憫農心,願為蒼生謀稻粱” [15] 

陳立雲人物影響

陳立雲的事蹟先後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報道 [17] 
陳立雲由教育部安排,作為湖南省高校教師的唯一代表受邀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國慶觀禮活動,2019年10月2日晚,湖南農業大學舉行儀式歡迎陳立雲教授參加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慶觀禮歸來。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弘指出:全校師生要以陳立雲教授為榜樣,發揚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實幹精神,發揚敢於突破、善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發揚吃苦耐勞、求真務實的鑽研精神,並要求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切實做好“陳立雲精神”的廣泛宣傳,策劃陳立雲教授專場系列報告會 [18] 
2014年10月1日,湖南衞視新聞聯播《絕對忠誠》專題介紹了陳立雲教授的事蹟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