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祥榕

(革命烈士,福州工運先驅)

鎖定
陳祥榕(1910年-1934年),乳名陳依細,1910年1月出生於連江城關。其父擅長中醫,母親持家。1929年3月,陳祥榕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至1934年6月間,他先後任中共連江縣委城關支部書記、縣委委員、武裝部長、中共連江中心縣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政委,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執委、市委常委、市委職工黨團書記、軍委書記等職。1934年1月起,他任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委員、省委軍事部部長等職。1934年8月12日,陳祥榕英勇犧牲。他是連江縣民主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中黨內級別最高的同志。 [1] 
(概述圖來自福州新聞網 [1] 
中文名
陳祥榕
別    名
陳依細、陳尚榮 [2]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福建連江
出生日期
1910年1月
逝世日期
1934年8月12日
出生地
福建連江縣城關鎮

陳祥榕人物生平

陳祥榕早年經歷

陳祥榕1910年1月出生於福建連江縣城關鎮一箇中醫世家。 [2]  1923年春,陳祥榕讀小學六年級時,父母因肝病相繼去世。後來,他被迫輟學,擔負起撫養弟、妹的責任。他先由同族人作保,到縣城的益齡藥店當學徒。由於不堪藥店老闆的苛刻剝削與狠毒打罵,他憤然離開藥店,到“打銅春”工藝店學鑄銅手藝。店主亦為師傅,出身窮苦,秉性耿直,手藝高強。師徒倆情同父子,陳祥榕很快就學會了淬火、鍊銅、修銅鎖、釘皮箱等技藝。白天,陳祥榕勤奮學藝;夜晚,他如痴如醉地閲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説岳全傳》等書籍,對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等仁人志士崇拜不已。 [1]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連江民眾聞訊激憤不已,愛國熱情高漲。嚴明傑(嚴靈峯)、吳本瓊、陳興桂、盧珍端等積極響應上海等地的總罷工、罷課、罷市,組織有各界代表參加的“連江“五卅’慘案後援會”,開展反日反帝鬥爭,從事愛國宣傳。陳祥榕積極參加後援會活動,併成為骨幹會員。1926年6月,中共連江特支在連江城關明倫堂開辦“貧(平)民夜校”,吸收成年工人、店員、市民免費入校學習,以培養工運、農運骨幹與中堅力量。陳祥榕成了首批報名參加夜校學習的工人。他在夜校裏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啓蒙教育,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大革命”失敗後,陳祥榕的鬥爭意志並未消沉。 [2] 

陳祥榕領導連江工人運動

1929年3月,陳祥榕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發展工友楊惠、吳依俊等人入黨,組建連江城關黨支部,他任支部書記。翌年11月底,中共連江縣委成立,陳祥榕為縣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城鎮工運。他利用給工廠與商店送暗櫃、配銅鎖之機,廣泛接觸工人,啓發他們的覺悟。不久,織布、百貨、藥材等行業成立了工會,並陸續開展罷工鬥爭。 [1] 
1930年10月29日,中共連江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城西關公亭召開,陳祥榕與楊而菖、梁仁欽等8人出席會議。會上成立了“連江縣行動委員會”(縣行委),陳祥榕當選武裝部長。會後,縣行委分工陳祥榕負責收集武裝彈藥,參加省委鼓山訓練班,指揮武裝暴動。11月底,連江縣行動委員會改建中共連江縣委員會(縣委),陳祥榕為縣委委員,仍兼武裝部長,縣委分工他負責城鎮工運工作。 [2] 
1931年3月,連江工人運動開始蓬勃開展。陳祥榕與連江城關黨支部黨員一道,深入工廠、商店、碼頭、作坊等,廣泛接觸工人,調查瞭解各行業情況。在陳祥榕的領導下,藥材工會率先發動罷工鬥爭,提出減輕工作量、縮短工時、不得非法開除與打罵工人、不得隨意扣發工人薪金與年關發雙薪等四項要求。時值藥材收購旺季,罷工使行業生意日衰、利潤鋭減,資本家被迫答應工會的條件。接着織布工會也組織工人罷工、怠工,工人的工資與福利待遇有所提高。與此同時,陳祥榕又指導東湖黨支部發動東湖磚瓦工人罷工。陳祥榕與東湖黨支部書鄭厚炘到瓦窯中向工人們宣傳求解放求生存的道理,秘密發展工人黨員。隨後,磚瓦赤色工會成立,着手醖釀罷工。東湖磚瓦工人堅持罷工兩個多月,最終取得勝利。 [2] 
1931年12月,陳祥榕參與領導透堡農民暴動。他親自到馬尾購買硫酸、雷管等材料,秘密運回製造土炸藥、土手榴彈。透堡農民暴動失敗後,陳祥榕遭國民黨連江縣政府的通緝。同年底,陳祥榕奉命來到福州,先後擔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執委、市委常委、市委職工黨團書記、軍委書記等職務。 [1] 
1932年1月,中共中央調廈門中心市委組織部長陶鑄擔任福州中心市委書記,陳祥榕積極熱情地給予協助與配合,尤其是在吸收工人入黨、建立赤色工會、發動工人開展罷工鬥爭等方面。在福州中心市委領導下,到1933年1月,已經有了鋸木、人力車等16個支部,黨員115人,其中工人就佔到了80%。1932年9月17日上午,倉山區以鋸木廠赤色工會、藤山肅劣會、英華學校為基礎,召開500多人的羣眾大會,紀念“九一八”事變一週年,反對日本侵佔東北三省。陶鑄、陳祥榕等到會並講話,號召福州市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拯救中華民族,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 [1] 

陳祥榕英勇就義

1932年10月中旬,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陳祥榕去連江,配合縣委發動羣眾粉碎敵人的修路陰謀。此事緣於市委領導下的閩中工農遊擊第一支隊,在連江羅源地區頻頻襲擊敵人,並在連江長龍山區建立了根據地。國民黨當局為了便於圍剿游擊隊,策劃修建連羅公路。同年11月,陳祥榕帶領連江人民取得反修路鬥爭勝利後回到福州。旋即,市委又派他去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並進入中央訓練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軍事知識。翌年2月初,陳祥榕學習結束返回福州,兼任中心市委軍委書記。1933年2月中旬,陳祥榕不幸被捕關押在位於福州城內經院巷的省第一監獄。由於敵人拿不出證據,只得以“共黨嫌疑犯”罪名判他有期徒刑四年。在獄中,他參與編寫獄中刊物《獄焰》。同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與中共中央代表簽訂了抗日反蔣協定,實行一定程度的合作。根據協定第三條,12月4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釋放了陳祥榕與範式人等同志。 [1] 
陳祥榕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陳祥榕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1]
1934年1月7日,陳祥榕奉命擔任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政委(魏耿任團長),2月兼任中共連江中心縣委書記,創作了《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團歌》。在羅源境內,陳祥榕先後參與指揮攻打了王坂、百丈、大霍、蓬泉、大湖、小善、深坑、上地等村的地主民團;在連江境內,消滅了國民黨海軍陸戰隊駐紮在丹陽的一個整編連,殲滅了活動在粗蘆島與可門灣一帶的土匪陳啓棋部數十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由原先的2個連和1個特務隊的250多人,發展到8個連的1200多人。他還領導成立了全國蘇區第一支紅軍海上游擊隊,保護閩東與福州的海上交通線。1934年3月下旬,陳祥榕奉令調回福州到臨時省委機關工作。同年4月6日,陳祥榕被叛徒發現,關押在省戒嚴司令部監獄。任憑敵人軟硬兼施,陳祥榕不吐一字。1934年8月12日,陳祥榕等9位難友于福州英勇就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