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玲玉

(演員)

鎖定
陳玲玉,一級演員。從1993年開始到2002年的9年間,陳玲玉一共開了30多場個人演唱會,單在香港便開了5場,每一次都贏得行家和觀眾的高度讚賞。她師承曲藝演唱家勞豔娟、李丹紅,還拜京韻大鼓名家駱玉笙為師,在兼收幷蓄各家各派所長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琵琶彈唱風格。她不但擅彈擅唱,還能編能寫和對演唱曲目進行音樂、唱腔設計。九一年曾代表廣東曲藝界赴天津參加首屆全國曲藝節演出,引起全國同行的注目,飲譽津門,獲榮譽獎。近年來,先後前往新加坡、澳洲、美國等地區進行演出和講學,為推廣和普及曲藝事業而努力工作,得到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讚揚。還曾獲第二屆中國曲藝節表演"牡丹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全國、省、市最高獎項。九六年成功舉辦《陳玲玉96京津滬穗港澳巡迴演唱會》,2000 年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
2016年11月,當選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第九屆副主席。 [1] 
中文名
陳玲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演唱家
代表作品
再折長亭柳 [2] 
代表作品
《魂斷藍橋》
主要成就
2000年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
廣東省魯迅文藝獎
性    別
職    稱
一級演員

陳玲玉個人經歷

陳玲玉
陳玲玉(2張)
陳玲玉出自大喉白燕仔的門下,復隨李丹紅學習琵琶彈唱。1995年更獲得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納為入室弟子,開了曲藝界北師南徒的盛事。令陳玲玉的發聲、唱腔等技巧上的掌握更進一步,造就了她在舞台上揮灑自如,儀態萬千的條件,尤其不持曲本的演繹,風範超然,成為了現代粵曲表演者的模範。 陳玲玉的琵琶彈唱,獨步今天曲壇,無論是英雄人物或是悲劇角色,她氣勢磅礴、低迴婉轉的強烈對比演繹總是掌握得絲絲入扣,被認為是當今曲藝界演出最全面的演員。近年陳玲玉潛心研究徐柳仙的名曲,在柳仙腔的基礎上,結合了她本身的條件,更吸收了現代觀眾的喜歡,創造了有陳玲玉特色的徐柳仙名曲。不管是《再折長亭柳》《魂斷藍橋》,還是《紫妮留痕》,所到之處,都是被指定選唱的歌曲。一個年青的曲藝演員,能把前人的曲藝精髓再次選送到新一代觀眾的面前,這個貢獻,價值很高。
陳玲玉憑着她優美的表演、紮實的曲藝功力,足跡遍佈世界各地,近年來,先後前往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區進行演出和講學,為推廣和普及曲藝事業而努力工作,得到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讚揚。1996年她舉辦了《陳玲玉96京津滬穗港澳巡迴演唱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和反響,被譽為跨江渡河第一聲。2000年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成為廣東曲壇一顆耀眼的明星。

陳玲玉作品

陳玲玉經典粵曲琵琶彈唱再折長亭柳
介質:1CD
主演:陳玲玉
語言:粵語
ISRC:CN-F18-05-870-00/A.J6
產地:中國大陸
琵琶彈唱:陳玲玉
小提琴:卜燦榮琵琶、箏:陳少華二胡:潘芊芊、黃德興
楊琴:黃麗萍笛子:劉國強中胡:何克寧
大提琴:彭繼光低音提琴:陸家估合成器:葉建平
薩克斯:林祖德板:李燕熙鑼:陳佐波
小鑔:王文
1、再折長亭柳傳統曲目
2、魂斷藍橋撰寫:胡文森
3、潯陽月夜聽琵琶撰曲、唱腔設計:陳玲玉音樂設計、配器:彭繼光
出版:廣東音像出版社 陳玲玉-再折長亭柳
曲:吳一嘯詞:佚名編:區志雄

陳玲玉個人評價

陳玲玉是當今曲藝界最年青的國家一級演員。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到二○○二年的九年間,她一共開了三十多場個人演唱會,單在香港便開了五場,每一次都贏得行家和觀眾的高度讚賞。陳玲玉出自著名大喉白燕仔的門下,復隨李丹紅學習琵琶彈唱。一九九五年更獲得中國曲藝國寶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納為入室弟子,開了曲藝界北師南徒的盛事。令陳玲玉的發聲、唱腔等技巧上的掌握更進一步,造就了她在舞台上揮灑自如,儀態萬千的條件,尤其不持曲本的演繹,風範超然,成為了現代粵曲表演者的模範。陳玲玉的琵琶彈唱,獨步今天曲壇,無論是英雄人物或是悲劇角色,她氣勢磅礴、低迴婉轉的強烈對比演繹總,是掌握得絲絲入扣,被認為是當今曲藝界演出最全面的演員。近年陳玲玉潛心研究徐柳仙的名曲,在柳仙腔的基礎上,結合了她本身的條件,更吸收了現代觀眾的喜歡,創造了有陳玲玉特色的徐柳仙名曲。不管是《再折長亭柳》《魂斷藍橋》《紫妮留痕》,所到之處,都被指定選唱的歌曲,儼然她的嫁妝曲。一個年青的曲藝演員,能把前人的曲藝精髓、作品心血,再次選送到新一代觀眾的面前,這個貢獻,實在價值彌高。
陳玲玉潛心研究徐柳仙的名曲,在柳仙腔的基礎上,結合了她本身的條件,更吸收了現代觀眾的喜歡,創造了有陳玲玉特色的徐柳仙名曲。不管是《再折長亭柳》《魂斷藍橋》《潯陽月夜聽琵琶》,所到之處,都被指定選唱的歌曲,儼然她的嫁妝曲。一個年青的曲藝演員,能把前人的曲藝精髓、作品心血,再次選送到新一代觀眾的面前,這個貢獻,實在價值彌高。陳玲玉憑着她優美的表演意態,紮實的曲藝功力,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先後到過香港、澳門、新加坡、美國、澳洲、法國等地宣揚曲藝,亦常在各地舉行曲藝知識的講座,力行舞台上傳播聲藝,舞台下傳揚固有的文化,毋負觀眾對她的熱情愛戴和期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