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獻章

鎖定
陳獻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號石齋,又號病夫、白沙子、碧玉老人、石翁,因生活於白沙村,故被世人尊稱為“白沙先生”,廣東廣州府新會縣白沙裏(今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白沙街道)人,廣府名人 [47]  。明朝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明代心學的奠基者,廣東唯一一位從祀孔廟的大儒 [1]  ,後世尊為“聖代真儒”、“聖道南宗”、“嶺南一人”。 [2] 
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中舉,景泰二年(1450年)會試落第,後拜江西吳與弼為師,成化二年(1466年)又到國子監,後經國子監祭酒邢讓推薦出任吏部文選清吏司歷事。成化五年(1469年)又以落第告終,遂返回新會白沙,聚徒講學,潛心學習,四方學者慕名而至。成化十九年(1483年),曾被舉薦應詔入京,明憲宗令就試吏部,陳獻章託辭有病而未參加,並請求歸家終養,明憲宗授翰林院檢討而放歸。陳獻章從此居鄉講學,屢薦不起。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28]  萬曆初,從祀孔廟,追諡文恭。著作後被彙編為《白沙子全集》。 [1] 
陳獻章提出“學貴知疑”教育理論,強調“提出問題”之於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意義,逐漸形嶺南學派,倡導的白沙心學,打破程朱理學沉悶和僵化的模式,開啓明代心學先河,成為宋明理學史上是一個承前啓後、轉變風氣的關鍵人物。 [1]  [3]  他又是一位傑出的詩人,詩學觀點及詩歌開創明代性靈詩派。“不僅是明代思想史上的轉折點,同時也是詩歌史的轉折點。 [7] 
概述圖來源:陳獻章坐像明人繪,廣東省博物館藏 [41] 
全    名
陳獻章
別    名
陳白沙
江門漁父
南海樵夫
公甫
石齋、病夫、白沙子、碧玉老人、石翁
諡    號
文恭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廣州府新會縣白沙裏(今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白沙街道)
出生日期
1428年11月27日
逝世日期
1500年3月9日
主要成就
開明儒心學先河,開創明代性靈詩派,創茅龍筆、白沙書派、白沙琴學
主要作品
《慈元廟碑》
《忍字贊》
《戒色歌》
《戒戲歌》
《戒懶文》
最高官職
翰林院檢討

陳獻章人物生平

陳獻章科舉之路

宣德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428年11月27日),陳獻章出生於廣東廣州府新會縣白沙裏(今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白沙街道)。 [14] 
正統十一年(1446年),陳獻章進縣城讀書,受到了新會舉人梁益的高度讚揚,同年充邑庠生。 [28] 
正統十二年(1447年),陳獻章參加鄉試,以第九的成績中舉。 [28] 
正統十三年(1448年),陳獻章進京參加會試,沒有進入殿試,而是名列副榜,獲得了進入國子監讀書的資格,於是留在京城讀書。
景泰二年(1451年),陳獻章又一次落榜。兩次應試受挫後,陳獻章決心不再走科舉之路,轉而專心研習理學。 [28] 

陳獻章求學悟道

景泰五年(1454年),陳獻章前往江西臨川,拜在當時的理學名家吳與弼的門下學習。吳與弼無所不講,傳授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朱熹的學説。陳獻章還非常注重實踐,不僅親自從事勞動,也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們。從遊期間,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師生之情,陳獻章非常崇敬吳師,稱其為“一代人豪”,吳與弼也對其關懷備至。但陳獻章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此心”與“此理”未有“瀆泊”,於聖學“未知入處”,所以於半年後返回家鄉江門白沙村。 [28] 
陳獻章從臨川回到家鄉後,繼續採用讀書的老辦法,而且將範圍擴大到了道家、佛家典籍,野史小説也在其閲讀之列。這期間不僅足不出户,而且徹夜不寐,但還是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於是陳獻章築春陽台,修靜坐之法,在精神境界上有了一個大的飛躍。 [28] 

陳獻章再上京城

成化二年(1466年),陳獻章帶領學生在野外習射禮,因此流言四起,受到非議,但白沙卻泰然處之。不過三十九歲的陳獻章最終還是在翰林學士錢溥的規勸下再次進京,入國子監讀書。國子監祭酒邢讓命太學生唱和北宋理學家楊時的《此日不再得》詩,陳獻章的作品讓祭酒驚歎“龜山不如也”,宣稱真儒復出,於是陳獻章名揚京師。在此期間,陳獻章結交了羅倫、莊昶、賀欽等當時的名士。 [28] 
雖然學問得到了朝野的認可,但陳獻章卻只被國子監選送到吏部擔任一個小官。陳獻章對這樣的境遇泰然處之,盡職盡責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十分辛苦。有人為陳獻章鳴不平,勸陳獻章休息,陳獻章不同意。侍郎尹曼聽説了陳獻章的賢德,想要自己的兒子拜在其門下,但陳獻章先後拒絕了六七次。這種不肯趨炎附勢的精神使其徹底得罪了尹曼,也得到了賀欽的尊重。賀欽辭去官職,跟隨在陳獻章的左右,對其持弟子跪拜禮。 [28] 
成化三年(1467年),陳獻章辭官還鄉。 [28] 

陳獻章再次落第

成化四年(1468年),陳獻章再次進京參加科舉,卻因為試卷被扔進水裏而第三次落第。史家未有確鑿的證據,但此事應該與尹曼有關。當時京城中的販夫走卒都為其鳴不平,但陳獻章卻只是一笑置之。不久後又一次歸鄉,途中取道南京,拜會了羅倫、莊昶、章懋等人,又過清江,看望老師吳與弼。南歸後的陳獻章繼續做學問功夫,開門講學,門人弟子從遊者愈眾,其思想體系也逐漸形成。 [28] 
成化六年三月十一日(1470年4月12日),翰林院編修陳音上書舉薦陳獻章擔任台諫官,明憲宗不同意。 [15] 
成化十七年(1481年),重修後的白鹿洞書院派人邀請陳獻章擔任山長一職,但被其謝絕。 [28] 

陳獻章晚年授徒

陳獻章 陳獻章
成化十八年(1482年),廣東左布政使彭韶向朝廷上書,言其為醇儒,若朝廷不予錄用,實在是一大遺憾。於是陳獻章應召再次赴京,次年抵達。極具聲望的陳獻章又一次受到了京城官員的歡迎,但任職之事卻最終沒能實現。因為任職之前仍需要考試,陳獻章體弱多病,在路上已經染病,到京後病情加重,不得不申請推遲考試。後來帶病參加考試,不得不再次推遲。這時他得知母親身體抱恙,於是向憲宗皇帝呈上《乞終養疏》。憲宗皇帝於成化十九年九月四日(1483年10月5日)授予陳獻章翰林院檢討的官職,批准回鄉。此後,陳獻章繼續在家鄉講學、會友,其弟子科舉高中,入朝為官者越來越多,但他本人卻再也沒有進京。 [18]  [28] 
弘治十三年二月十日(1500年3月9日),73歲的陳獻章離開人世,去世的前幾天令弟子焚香,着朝服戴朝冠,面北五拜三叩首,口唸“吾辭吾君”。 [28]  [46] 

陳獻章身後哀榮

隆慶元年十月十五日(1567年11月15日),户科都給事中魏時亮請求將陳獻章從祀孔廟。 [20] 
萬曆元年七月十九日(1573年8月16日),明神宗下詔修陳獻章家祠。 [22] 
萬曆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584年12月19日),明神宗下詔陳獻章從祀學宮(孔廟)。 [23] 
萬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1609年1月24日),禮部請求為陳獻章補諡,明神宗同意了。 [24]  萬曆三十七年八月三十日(1609年9月27日),明神宗下詔對陳獻章追諡“文恭”。 [26] 

陳獻章主要影響

陳獻章思想

  • 心學
明朝初期是一個學術氣氛沉悶的時代,宋以來的程朱理學佔據了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思想界如同一潭死水。而陳獻章在思想學説的創立,打破了程朱理學原有的理論格局,使明代的學術開始了新的階段。 [8]  陳獻章晚年心學思想體系臻於完成,提出了“天地我立,萬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學原理和“靜坐中養出端倪”的心學方法。 [1] 
陳白沙像 陳白沙像
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歷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啓,湛若水完善,王陽明集大成。可以説,白沙心學、甘泉心學和陽明心學,構成有明一代心學。因湛若水與陳獻章有師承關係,二人學説總體上有繼承性與一致性,可合稱為“陳湛心學”,是陽明心學的直接源頭。陽明心學和與陳獻章的學説堪相一致,已是學界的共識,朱維錚説:“陳獻章,是王陽明學説的真正教父”;“廣東,是王學的策源地”。 [4] 
陳獻章學説高揚“宇宙在我”的主體自我價值,突出個人在天地萬物中的存在意義,對整個明代文人精神的取向產生了深刻影響。 [3]  陳獻章認為靜坐是一種修養心性的方法,人們通過靜坐,可以排除各種紛擾,使心之本體得以顯露,達到“心’’與“道”的合一,達到宇宙“大我"的境界。因此,陳獻章“以靜為主”的修養方法論是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和成就聖賢理想人格的根本途徑。這種修養方法着眼於每一個人,要求在靜坐中除去心中的雜念,使心境澄澈清明,因為“吾之心正,天地之心亦正”。只有這樣,“仁”才能在心中得以呈露出來,達到“心’’與天地萬物之道融為一體的境界,並在現實世界中能夠應付自如,進而不斷地完善自我,達到聖賢的境界。當然也將有助於整個世界的完善。 [13] 
陳獻章創立的心學思想,不僅開啓了明代心學的先河,而且承接程朱理學的影響,又影響着明代中後期哲學家,還在宋代陸九淵心學和明代王陽明心學中起到了橋樑的作用。陳獻章擺脱宋明理學繁瑣學風思想的束縛,化繁為簡,化約為陸學中養心涵養工夫,離朱入陸,提出以靜為主的心學理論,在明代理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標誌着程朱理學向陸王心學的轉變,影響廣泛。 [13] 
  • 哲學
陳獻章的哲學思想具有宋明理學一脈相承的文化特徵和基本精神。他所構建的理論體系的邏輯結構秉承了周敦頤所開創的“三位一體”的基本理論框架,以“為學之方”這一問題為核心進行展開。陳獻章所提出的“為學之方”是通過“自得”的路徑實現的,通過對“自得之學”何以可能的形上意義的追問,就推演出了“心道合一”的本體論;再向下追問“自得”在道德主體的生存活動中得以實現的歸宿,就推演出了“自然”的境界論。 [30] 
陳獻章所構建的哲學思想體系體現出了十分濃厚的時代特徵。既秉承了宋明理學“三位一體”的整體性結構和基本精神,同時也是站在認識論立場上對兩宋至明初時期理學文化形式的反思。雖然陳獻章的哲學思想在明代並未成為顯學,但是其思想在整個宋明理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宋明理學自身邏輯發展中重要的一環。陳獻章將“心”作為具有本體性質的概念提升到了與“理”相通的地位,使人在哲學體系中的核心位置又一次得到了彰顯,推動了明代學術風氣的轉變,對後世的哲學家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0] 
  • 倫理
陳獻章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他的仁愛思想,他的仁愛思想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藴,既關懷廣闊的現實民生,又追求一己的心靈自在,在他那裏,仁愛是面向於天地萬物的,人、大自然等無一不籠罩。二是他的政治倫理思想,他的政治哲學主要表現在愛國、以人為本的廉政主張以及“非才不治”的人才觀念上。三是他的齊家修身思想,主要包括孝道觀,貞潔觀和理欲觀。四是他自己的人生哲學,這主要包括夢如人生、順其自然以及出世入世思想等。 [33] 
陳獻章的倫理思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哲學思想自成一派,“江門學派”的創立是其心血所在。他和學生湛若水的“理欲一念”論為古代倫理學向近代轉換提供最早理論準備。陳獻章的倫理學説既繼承宋明理學,又有新的開拓和發展,他以自己的行為和學説説明其倫理思想的可操作性,對現代倫理學思想具有重要啓示作用。 [33] 
  • 養生
陳獻章的前半生過得並不順利,作為中國古代讀書人唯一的晉升之路—科舉考試,他兩次折戟。師從大儒吳與弼卻失望而歸。同時,嶺南地區盜賊四起,家鄉百姓水深火熱。外部環境的惡劣,卻沒能影響到陳獻章十年的坐陽春台,這就是源於陳獻章調息靜坐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原則。這是調息靜坐的第一核心要義,寵辱不驚、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摒棄雜念從而調攝心神,防止心神躁動,避免急火攻心、耗散心神。 [32] 
從情志養生的角度來講,七情平復,雜念不生,則臟腑氣機順達。情志養生講究形神並治,原因在於形、神在病理、生理的關係上聯繫密切。《黃帝內經》中就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由七情所引起的臟腑氣機失調從而引發的實質性病變數不勝數。而陳獻章調息靜坐中忘我的境界,起到了保持七情平衡而使神可以御形的作用。另外,七情引動,精氣耗散,臟腑氣機就將失調。如情志過激動,則可能導致氣滯,進而引發血瘀,從而加重病情。因此情志穩定的要則之一就是調理氣機。而陳獻章在調息靜坐中進入“恬淡虛無、精神內守”而忘我的狀態,就可以使全身氣機順達,臟腑血運通暢。坎坷的陳獻章和一路走來比較順風順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的湛若水不同,儒家講究“學而優則仕”,但陳獻章始終沒有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哪怕是獲得“真儒復出”的轟動名號,也更加跌宕了其內心中的憤恨。這才是陳獻章強調調息靜坐的原因,但這未嘗不是哲學界的一件幸事。陳獻章不僅求的是“心”和“道”,更是一種放鬆精神,穩定情緒,改善人體內環境的氣功導引法。陳獻章通過調息靜坐,獲得了精神世界的安寧,這為他的高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所以調息靜坐中藴含的調節情志、通達氣機養生思想不可小覷。 [32] 
陳獻章養生思想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對於靜坐形式,陳獻章反對繁文縟節,追求形式簡單是陳獻章調息靜坐的特點。第二,禪宗大師紫柏真可提出了三種坐禪境界:下劣坐、平等坐、增上坐。下劣坐是以信仰為基礎的;平等坐是以識三界本質為基礎的;增上坐是以洞徹本心為基礎的。因此陳獻章調息靜坐屬於增上坐,而無需糾結其形式。第三,陳獻章調息靜坐也有其治病的目的。也即陳獻章本人因身體虛弱,才通過學習馭氣之術,即調息靜坐來調攝身體。 [32] 
陳獻章的調息靜坐在養生學中的定位是一種預防保健功法,但預防疾病的前提就是掌握自身情況並根據自身情況去制定預防對策。比如對於有家族遺傳病病史的或者針對辯證原則確定人體不同體質後,以此為基礎確定養生方向。所以陳獻章提出的以自然為宗,不應簡單的止於與自然同頻也不應拋棄自身體質情況。還是要從人體本身出發,選擇不同角度去修煉調息靜坐。另外,以自然為宗的實質其實是一種整體觀念。通過種種不同順應四時的具體做法,已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因此,陳獻章調息靜坐追求的其實是一種人體自身、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 [32] 

陳獻章教育

新會圭峯山白沙講學亭 新會圭峯山白沙講學亭
陳獻章面對明初社會文化轉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教學育人的目標與國家命運、社會責任緊密結合,國家社會當以教育為本,而“學校之設,其重在乎得人”。重視教育,強調教育在國家治理、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這是陳獻章教育思想的根本目標。陳獻章深切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若教育不興,則大道難立、風俗難正、人才難得。除此之外,他還把教育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風俗”與“人才”作為衡量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的標準,認為只有通過後天的教育,國家才能培養出有賢德的人才,天下才能形成清正的風氣,這也是他開館設學、興辦書院的根本目的。 [35] 
陳獻章培養了眾多弟子,為社會造就了一批人才,他們有的進入官場成為社會棟樑,比如湛若水、林俊;有的則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歸隱田園“宗自然”而淡泊名利,比如張詡、林光、李承箕等。但無論他們走了什麼樣的路,他們都能以自我為主體,發揚自我本性,灑脱自如,這不得不説是陳獻章的教育思想在實踐上的成功。陳獻章不僅培養了眾多弟子,造就了一批人才,還促進了書院的發展,不僅如此,陳獻章還以教育正風俗,為嶺南這個重商的地區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藴,改變了嶺南地區的學術文化風氣。 [35] 

陳獻章書法

陳獻章書法作品
陳獻章書法作品(3張)
陳獻章書法的第一個分水嶺為成化十三年(1477年),此時陳獻章書寫的工具發生改變,之前所追求的出入晉人也開始轉變,開始追求自己心中的書法形象。但是此之前的書法作品存世不多,大部分留存的作品基本上是五十歲以後所作。陳獻章擅長的書體主要有三種:一是楷書,二是行書,三是草書。但是書家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並不會拘泥於某一書體,他更喜歡將字體融合,多行楷、行草。陳獻章早年的楷書代表作以《誄潘季亨詩序》為最,翻刻為碑,得以流傳,取法顏柳,從翻刻的碑刻中能看出陳獻章的作品未見於成熟。後來的楷書作品更多地顯露出歐的痕跡,《永恃堂記》可看出陳獻章後期的楷書作品雖也瘦勁秀雅,筆勢卻更加放縱,未拘泥於形式,左右顧盼姿態明顯,筆力則更加沉著。 [29] 
陳獻章的書法以成化十九年(1483年)為界,陳獻章的書法風格轉變極大,由瘦勁轉向豐腴平淡,後將書寫工具改用為茅龍筆,便慢慢走上了槎枒峭削、奇橫開張一路。首先為陳獻章所作成化五年(1469年)所作草書《應試後作》,是陳獻章進京會試復下第所作,作為陳獻章早年作品,此時的面貌已經擺脱時風的束縛,欹側之勢顯現,參差錯落,得蘇黃之態勢。其次是成化十九年(1483年)所作《南歸》,這幅作品是陳獻章向朝廷乞求歸養,回嶺南開始他的隱居生活時所書。此作品得蘇軾風韻為多,此時的陳獻章書法美學思想已經趨於成熟,在他的作品中放而不放之勢已經顯現,整體瀟灑自然,用筆卻還是瘦勁且顯鋒芒。 [29] 
陳獻章的書法觀中充滿着求新求變的思想,這種思想不僅影響着其書法取法與學習方法,也影響着其書寫工具的創新。在陳獻章的書法藝術中,茅筆是一個極具特色的亮點,其以自創的茅筆書法名垂青史。陳獻章一生的書法風格是較為多變的,湛若水將陳獻章的書寫工具以五十歲為分界線,在五十歲之前多用兔穎,便是暗示陳獻章五十歲之後多用茅筆,但並未明確説明書寫工具與其書風改變的關係。而在陳獻章逝世一百多年後,清代學者屈大均則是直接將茅筆和書法風格聯繫在了一起,可見茅筆的使用與其書法風格是有密切聯繫的。 [31] 

陳獻章文學

陳獻章詩歌創作有着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明代詩歌演進中有着重要意義和價值。白沙詩歌所取得的成就得益於他自覺的詩學見解,作為明代心學開風氣的領袖人物,其哲學思想滲透到他的政治主張、文學思想、處世心態等方面。檢《陳獻章集》,其中論詩之語甚多,雖散佈於題跋、序記、與友人的書札等散文及詩歌中,如同碎珠散玉,但無不有着明顯的心學特色,並且呈現出一致貫通的特點,可以説,陳獻章文學主張始終都處於其心學思想涵蓋之下。 [34] 
《白沙先生文集》書影 《白沙先生文集》書影
從陳獻章的心學理論出發,陳獻章的詩學理論首先就認為,人的本心與外部世界的互動,產生的感情,是詩的淵源。陳獻章批評那些毫無感情、迷失本真、矜奇眩能的詩,不是詩。在強調詩抒發本心感情的同時,陳獻章也強調詩要有風韻,並把情感和風韻統一起來。陳獻章重視詩歌的作用,反對宋代儒家認為詩只是“小技”的看法,提倡認真作詩。陳獻章的詩學觀點,奠定明代性靈詩派的詩學理論,對詩歌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陳獻章喜愛用詩的形式闡發的理念,平易質樸而藴含哲理,細讀思之,頓有感悟。 [7] 
陳獻章的詩歌總體上呈現出一種清新自然、率真超逸的藝術特色。陳獻章詩歌的藝術風格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總的來説,其可以概括為淡易自然、雅健清新、洞妙超逸三種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風格不僅與詩歌各體裁的特徵有關,還與表達的思想內容有關。表達理學思想,或寓之於體“道”內涵的詩歌往往“洞”“逸”“妙”,表現“自然”“自得”等自身或自然界狀態的詩歌往往“健"“逸”“清”,書寫日常生活的詩歌則有“清”“雅”“淡”的特點。 [28] 

陳獻章歷史評價

陳獻章 陳獻章
劉吉等:獻章為人貌謹,願為詩文,有可取者,然於理學未究也,自領鄉篤入太學,務自矜持以沽名,因會試不偶,家居海南,不復仕進,一時好事,妄加推尊,目為道學,自是從而和之,極其讚頌形,諸薦奏者不知其幾,以其所居地名白沙,稱為白沙先生,雖其鄉里前輩素以德行文章自負者,亦疑之謂獻章不過如是之人耳,何其標榜者之多也要之,皆慕其名,而不察其實者,及授官,稱病,不辭朝,而沿途擁騶從列,又槊揚揚得志,而去聞者莫不非笑雲。 [19] 《明憲宗實錄》
彭韶:①國以仁賢為寶,臣才德不及獻章萬萬,猶叨厚祿,顧於獻章醇儒,乃未見收用,誠恐國家坐失為賢之寶。 [11] 《陳白沙集》引② 切見廣州府新防縣依親監生陳獻章,心術正大,識見高明,涵養有素徳,性堅定,立志願學於古人,榮辱不足,以介意誠,高世之儒也。 [42] 《名臣經濟錄》
胡居仁:陳獻章學近禪悟,莊昶詩止豪曠,此風既成,為害不細。 [17] 《明史》引
陳音:新會縣舉人陳獻章所學醇正,所養光大。 [16] 《明憲宗實錄》引
賀欽:①檢討陳獻章學術醇正,稱為大賢。 [9] 《明史》引)②監生陳獻章天性高明,學術純正,非記誦辭章之流,實躬行心得之士,有格君之德,有經世之才,是誠當代之大賢,宜為士夫之矜式。 [43] 《醫閭先生集》
崔銑:成化中白沙陳獻章,學禪而疏,一峯羅倫,尚直而率,定山莊泉,好名而無實,皆負巨望焉。 [45]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
徐文溥:先朝有吳興弼、陳獻章者,皆以大臣論薦,崇以殊禮,雖二臣雅志,弗究厥用,然亦足以彰。 [27] 《明武宗實訓》引
魏時亮:薛瑄、陳獻章、王守仁均得聖學真傳。 [21] 《明穆宗實錄》引
詹仰庇:是故士之幸而生於我朝,其修身得道,妙契聖賢之真傳,如薛瑄 、胡居仁、陳獻章、王守仁者,既得進而從祀孔庭,廟食百世;其飭躬砥行,確守聖賢之正軌,如羅倫、羅洪先者亦得諡為文恭、為文毅,以六品之秩,而被華袞之褒。 [44] 《安溪縣誌》引
楊道賓等禮部官員:獻章澄心超物,蕭然舞雩,陋巷之風,養志辭榮卓矣,進禮退義之概。 [25] 《明神宗實錄》引
黃宗羲:①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緊工夫全在涵養,喜恕未發而非空,萬感交集而不動,至陽明而至大。 [5] 《明儒學案》)②先生之學,以虛為基本,以靜為門户,以四方上下往古來今穿紐湊合為匡郭。以日用常行為殊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間為體認之則,以未當致力面應用不為實得。 [5] 《明儒學案》
屈大均:陽明之學,多繇甘泉啓發,而陽明亦未嘗數言甘泉之師為白沙,則又何故? [37] 《廣東新語》
馮友蘭:白沙卒於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時王陽明二十餘歲。甘泉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與陽明時相辯論。陽明之學,雖亦自得,然亦必受此二人之影響也。 [37] 《中國哲學史》
朱維錚:陳獻章,是王陽明學説的真正教父;廣東,是王學的策源地。 [37] 《走出中世紀》
歐陽永裿:有明一代大儒林立,而能直揭本體,不為功夫節目所拘,則自先生始。 [13]  《陳獻章集》引
梁啓超:他的學問,在宋代的幾位大師中,有點像大程子,又有點像邵康節。那種蕭然自得的景象,與其謂之為學者,毋寧謂之為文學家。古代的陶淵明,與之類似,文章相彷彿,學問亦相彷彿。再遠一點,道家與之類似——老、莊之道,非陳、種之道,他的學問很像莊子。孔門弟子中,曾點與之類似。 [33] 《清代學術概要》
繆天綬:在這個因循蹈襲的空氣瀰漫一時的時候,而白沙獨擺脱一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36] 《與古今書家的二十場約會:論其對中國書法的歷史貢獻》引

陳獻章軼事典故

陳獻章母親林太夫人 陳獻章母親林太夫人
陳獻章的父親早逝,成了遺腹子的陳獻章由母親林氏獨力撫養成人。特殊的家庭環境,使陳獻章對母親特別孝順。他的詩文字裏行間,也充滿了報答親恩的赤子之心。成化十九年(1483年),在應詔上京期間,陳獻章收到了母親病重念兒的家書,遂向憲宗皇帝上《乞終養疏》,請求歸家奉養母親。“天下母子之愛雖一,未有如臣母憂臣之至、念臣之深也。”感人至深的話語,至今讀來讓人仍覺滿紙慼慼。陳獻章祠牌樓的正中木匾書有“聖旨”、“貞節”字樣,而在背面木匾的題字裏有:“母節子贒”。牌坊上的“贒”就是“賢”異體字,意即“忠臣為國家之寶”,反映出朝廷對陳獻章母子的嘉許。 [8] 

陳獻章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遠祖
字仲躬,潁川許縣(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古橋鎮陳故村)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高祖父
陳判鄉
——
曾祖父
陳東源
——
祖父
陳永盛
號渭川,憨厚而剛直,喜好讀道家的書籍,仰慕陳摶的為人。
父親
陳琮
號樂芸居士,讀書一目十行,擅長寫詩。
母親
林氏
教導陳獻章。
——
原配
張氏
——
繼室
羅氏
——
後輩
兒子
陳景雲
陳獻章長子,能仿造唐詩體裁作詩。
陳景暘
陳獻章次子,邑庠生,先於陳獻章去世。
女兒
陳氏
陳獻章長女,嫁黃彥民。
陳氏
陳獻章次女,嫁指揮倪麟,後改嫁譚某。
孫子
陳田
庠生。
陳畹
庠生。
陳豸
陳獻章去世時尚幼小。
參考資料: [12] 

陳獻章主要作品

陳獻章生平作有大量的性理詩,由門人整理成《陳獻章集》刊行,有《白沙子集》、《白沙詩教解》傳世。 [1] 

陳獻章後世紀念

陳獻章陳獻章墓

陳獻章墓位於廣東省新會市蘆村皂帽峯。墓依山而建。墓前立有其學生湛若水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所撰“明故翰林院檢討白沙先生改葬墓碑銘”石刻,後移江門市白沙公園內。 [38] 

陳獻章陳白沙祠

陳白沙祠位於廣東省江門市西區大道仁賢裏。明萬曆十二年(1583年)為紀念明代著名理學家陳獻章而建。為四合院式建築,由貞節牌樓、春陽堂、貞節堂、崇正堂、碧玉樓等建築組成,佔地約960平方米,門前有木石結構牌樓,牌樓立面三間四柱三樓。樓上有檐,檐下有玲瓏緻密的斗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雕飾,是廣東現存的明代精巧牌樓。 [39] 

陳獻章白沙街道

白沙街道位於蓬江區南部,西與環市街道、杜阮鎮相鄰,南與新會交界,東面沿西江、江門水道與江海區隔河相望。轄區面積22.2平方公里,下轄54個社區居委會和3個經聯社,常住人口28.3萬人,以明代大儒陳白沙為名。 [40] 

陳獻章史料索引

張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9] 
張詡《陳獻章集·附錄·白沙先生行狀》 [11] 
張詡《陳獻章集·附錄·白沙先生墓表》 [11] 
湛若水《陳獻章集·附錄·明故翰林院檢討白沙陳先生改葬墓碑銘》 [11] 
李調元《南越筆記·卷四·白沙先生》 [6]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八十六·陳獻章》 [10] 
參考資料
  • 1.    陳獻章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06-10]
  • 2.    薛瑄河陽懷古  .洛陽日報[引用日期2019-12-03]
  • 3.    江門用“心”打造“嶺南儒城”  .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9-07-15]
  • 4.    陳湛心學:陽明心學的直接源頭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6-29]
  • 5.    《明儒學案·文恭陳白沙先生獻章》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29]
  • 6.    《南越筆記·卷四》  .漢典古籍.2014-05-20[引用日期2014-05-20]
  • 7.    【人物春秋】陳獻章開創明代性靈詩派  .廣東省情網[引用日期2022-05-01]
  • 8.    陳獻章:廣東唯一一位從祀孔廟的明代碩儒  .南方網.2021-01-25[引用日期2022-11-19]
  • 9.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19]
  • 10.    《堯山堂外紀·卷八十六·陳白沙》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19]
  • 11.    《陳白沙集·附錄》  .中華典藏[引用日期2022-11-19]
  • 12.    《陳白沙集·附錄·白沙先生行狀》:先生諱獻章,字公甫,姓陳氏,系出太丘,高祖判鄉,曾祖東源,祖永盛,號渭川,少戇,不省世事,好讀老氏書,嘗慕陳希夷之為人,父琮,號樂芸居士,讀書能一目數行下,善詩,年二十七卒,卒之一月而先生,生母太夫人林年二十有四守節,教育之……先配張,生子二人,曰景雲,作小詩,得唐人體裁,曰景暘,充邑庠生,先先生卒,女二人,壻黃彥民,指揮倪麟,後改譚某,孫男三人,曰田,曰畹,皆庠生,曰豸,尚幼,繼室羅無出。
  • 13.    朱瑞. 陳獻章心學思想研究[D]. 山東大學, 2010:第35-39頁.
  • 14.    《陳白沙集·附錄·白沙先生行狀》:先生以宣德三年戊申十月二十有一日生於都會村。
  • 15.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七十七》:(成化六年三月十一日),翰林院編修陳音言:“國家養士百年,求其可用者亦不多,得一二可用者,又未嘗用,如致仕吏部尚書李秉侃侃公忠,忘身徇國,雖小過不能無,而大節則可,許養病,翰林院修撰羅倫、編修張元禎皆抱經濟之學,困不得施,故託疾引退,以免素餐之恥,新會縣舉人陳獻章所學醇正,所養光大臣,願陛下起秉復為吏部尚書,起倫元禎復置侍從,徵獻章寄之台諫,則賢才得用,治效日臻矣。”又言:“朝廷雖置言官,多緘口不言者,以有擯斥之辱也,臣願取回判官王徽及評事章懋等,復其舊職,以 陛下天地之量。”事下吏部,具秉致仕及倫元禎養病,徽、懋等改官之由,取旨,且言:“獻章乃科目銓選之人,不繫山林隱逸之士,查無徵聘監生事例,詔徽等改任,已屢有成命,秉被劾罷,輒欲取用,倫元禎告病,結勘明白,卻言託疾引退,音偏見妄言,俱不許。
  • 16.    憲宗純皇帝實錄 卷七十七 成化六年 三月 十一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1-19]
  • 17.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19]
  • 18.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四》:(成化十九年九月四日),授吏部聽選監生陳獻章為翰林院檢討,許歸餋其親。
  • 19.    憲宗純皇帝實錄 卷二百四十四 成化十九年 九月 四日 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1-19]
  • 20.    《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十三》:(隆慶元年十月十五日),户科都給事中魏時亮請錄真儒。以彰道化,舉薛瑄、陳獻章、王守仁均得聖學真傳,並宜崇祀孔子廟,庭章下禮部,議。
  • 21.    《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十三》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2-11-19]
  • 22.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十五》:(萬曆元年七月十九日),詔祀吳與弼、陳獻章、胡居仁及元儒吳澄於各鄉社。
  • 23.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一十五》:(萬曆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準王守仁、陳獻章、胡居仁從祀學宮。
  • 24.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百五十三》:(萬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禮部請補陳獻章、胡居仁謚,稱獻章澄心超物,蕭然舞雩,陋巷之風,養志辭榮卓矣,進禮退義之概。居仁禔身孝友,學實踐於躬行,措趾準繩,敬不衰於妻子,得旨,陳獻章等既經從祀,準與補謚。
  • 25.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四百五十三 萬曆三十六年 十二月 十九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1-19]
  • 26.    《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百六十一》:(萬曆三十七年八月三十日),予從祀臣故翰林院簡討陳獻章謚文恭,布衣胡居仁謚文敬。
  • 27.    附錄 明武宗寶訓 卷一 尚賢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11-19]
  • 28.    曲勁竹.陳獻章理學詩研究[J].延邊大學.2019:第7-9頁、第36頁.
  • 29.    肖佰芳. 陳獻章書法美學思想研究[D]. 廣西師範大學, 2019:第11-16頁.
  • 30.    徐文殊. 陳獻章哲學思想研究[D]. 吉林大學, 2021:第27、46頁.
  • 31.    姚堅燃. 陳獻章書法觀研究[D]. 曲阜師範大學,2018:第36頁.
  • 32.    魏亦威.陳獻章調息靜坐養生思想研究 [D]. 江西中醫藥大學, 2020:第17-18頁、第31-32頁.
  • 33.    戴菀珊. 陳獻章倫理思想初探[D]. 湖南師範大學, 2012:第17、24、46頁.
  • 34.    文儀.陳獻章詩歌研究[J].西北師範大學.2011:第53頁.
  • 35.    王珍. 陳獻章教育思想研究[D]. 石河子大學,2019:第15、31頁.
  • 36.    範桂覺,與古今書家的二十場約會 論其對中國書法的歷史貢獻,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04,第339頁
  • 37.    黃明同,白沙真儒,廣州出版社,2018.11,第121、124頁.
  • 38.    趙社民主編,中華名人墓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09,第362-363頁
  • 39.    單樹模主編,中國名山大川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12,第1367頁
  • 40.    白沙街道辦事處簡介  .蓬江區人民政府.2015-08-18[引用日期2022-11-19]
  • 41.    名人圖像  .浙江圖書館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22-11-26]
  • 42.    名臣經濟錄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04]
  • 43.    醫閭先生集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04]
  • 44.    安溪縣誌-清-謝宸荃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04]
  • 45.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12-04]
  • 46.    《陳獻章集·附錄·明故翰林院檢討白沙陳先生改葬墓碑銘》:越二年,庚申二月十日乃卒。
  • 47.    《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廣府名人讀本系列”今日首發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3-11-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