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燕子

(中國畫家)

鎖定
陳燕子,湖北宜昌人,現生活、工作於北京。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長期活躍於當代藝術圈的資深媒體人。現為職業畫家、藝術檔案網執行主編。 [1] 
中文名
陳燕子
外文名
Chen Yanz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6年8月15日
畢業院校
湖北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藝術檔案網執行主編
出生地
湖北宜昌
代表作品
《顆粒》
《雲彩》

目錄

陳燕子展覽

陳燕子在工作室 陳燕子在工作室
2013年 “另一種紀錄”,現象藝術中心,北京 [1] 
2013年 “各自為政”宋莊湖北籍藝術家聯展,藝術園區,北京
2013年 “迷你”藝術展,玖層美術館,北京
2013年 “長城的緯度,國際的維度”首屆長城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北京金山嶺長城,中國
2013年 “115位藝術家的自畫像”聯展,北京當代藝術館
2013年 “回到敍事性”聯展,藝兵空間,北京
2013年 “理智與情感”女藝術家展,怡達藝術展廳,北京
2012年 “微敍事”聯展,中壩河藝術西區,北京
2012年 “形·勢”——陽光計劃(第二季)女藝術家聯展,奇安藝術館,北京
2012年 “文化·沙漠”庫布其當代藝術展,庫布其當代藝術館,鄂爾多斯
2011年 “歷史·新宋莊”藝術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2010年 “雙重語境”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2009年 “羣落!羣落”第五屆宋莊藝術節·宋莊藝術羣落展,萬盛美術館,北京
2008年 “她們!她們”當代女性藝術作品展,原創博展中心,北京
2008年 “生活在宋莊·女性版”田野調查展,宋莊美術館,北京
2008年 “一·一”當代藝術邀請展,彼岸畫廊,深圳
2008年 “形色各異”女藝術家第二回展,中壩河藝術中心,北京
2006年 “13個同學”,湖北美院美術館,武漢
2005年 “熱賣現場”聯展,世紀歐洲城,宜昌
2004年 “走出幻想”聯展,湖北美院美術館,武漢

陳燕子作品分析

文︱張海濤
蓋新房 130×130cm&amp 蓋新房 130×130cm&amp
很多人第一眼見到燕子,覺得她是個開朗快樂的小女人,時尚而物質,個性而羅曼蒂克;其實不然,接觸時間長了才發現她內心更多的是悲觀、敏感和細膩,這種雙重性格中它更傾向於後者。她時常為一段記憶或情感而感傷流淚,對生命情感與對物的衝動表現出心靈的搖擺與失落。這也是七十年代青年的內心寫照,與物質現實的感應和對精神的樸素的嚮往,這樣
的雙重性格是燕子個人特殊的內心成長經歷和時代浸染形成的。燕子作品中表現出對物這個永恆體的當代化思考和體驗,具有時代“顆粒”的人生觀。燕子作品對生命的物觀,我更喜歡理解為燕子通過個人內心的碎片對於永恆物觀的異延,而非個人私密的小情節。作者冥想着當下人與當下物的關係,透過“顆粒、雲彩”隱藏着對物象的凝固和偏執的感悟。她的作品也通過不同的階段“記憶物象”、“生存寓言”、“社會實證”不斷地走出自我,關注更大、更實際的人文事物,通過貫穿的物象消解人類的慾望,從而改變我們的心境。
燕子作品中的圖式如我們兒時看圖説話,擺事實講道理,一物一人或一人一景,將畫面切分為二,在作品中燕子特殊地放大了物的比例,縮小了人的尺度,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讓我們對於人與物的關係產生了新的思考。畫面的人、物構成,限於兩個畫面,也是一種有意思的嘗試,我設想了若畫面正常一幅畫一個圖或一幅畫多個圖,都達不到這樣的物化關係,這種人的生活碎片與物的“生硬”對照,將兩者似乎沒有關係的事物產生了異樣的關係,應證着這樣的一個哲理:世界上很多看似沒有關係的事物,卻有着一定的“聯繫”,這樣的關係產生什麼樣的感覺,是作品的關鍵的價值支點,同時也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人或什麼樣的物,這種關係自動突顯的感覺,需與觀眾共鳴得到,交給觀眾感應,也與觀眾產生了靜態的互動,這就是作品想達到的效果。選擇即為一種藝術價值的判斷。選擇決定一種態度、眼光和價值標準。在我們這個類像叢生的信息時代,很多類像隨時大量轉載、剪輯、發送,這時選擇與轉換也即一種藝術。一個事物的選擇是藝術家的修養和綜合能力的體現。對照圖式及色彩的樸素語言,透析着畫面中作品的非修飾、自然的潛在力量,更是作者“觀物”心境的表達。
顆粒NO·11 150×150cm 布面油畫 2008 顆粒NO·11 150×150cm 布面油畫 2008
燕子作品從生存感悟、關注的內容上分為“顆粒”系列和“雲彩”系列。
燕子作品《顆粒》系列第一階段繪畫語言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作品中對於作品名稱“顆粒”的理解與物有着一致的感覺,同時有着雙重的意思,顆粒即人與物的寓體,“顆粒”正常解釋的本身就是一種微小和弱勢的感傷特性。
《顆粒》系列第一階段畫面物與人的選擇,主要是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的生活記憶場景與對應的物產生的寓言關係。如果説時間是記錄微觀和宏觀的情感本源,我們書寫燕子的作品之時,這個年代的藝術家必定會回憶他們的年代,這些年代記憶中傳達給我們的生存感受,即帶有七零後的時代特徵。
顆粒NO.25 100cm×100cm 布面油畫 2008 顆粒NO.25 100cm×100cm 布面油畫 2008
時間與物的變化,是永恆的自然物態,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朋友蓋房子、海邊游泳、妹妹瑜伽生活與對應的物象……生存環境帶給我們的不論是快樂和苦澀終極都會消逝,記憶物象的時空感帶給我們的感傷是藝術家藝術表達情感的一個願望。燕子作品中題材以物與人的記憶對照語言來進行的轉換,也給記憶帶來了個性新鮮的感覺。
《顆粒》系列的第二個階段作品中的人與物都是網絡上下載的,這時作品的物象走出身邊私人化記憶,而更多的是作為公共或虛擬的人與物的關係。這個階段作品更多是“時代人”的生存寓言和感悟。藝術的當代性在於把當下的生存感受與永恆的寓言嫁接,給我們以新的啓示。在表現這些寓言時多采用不現實的手法,讓這個世界產生強烈的象徵,這樣畫面不相干事物潛意識的並置,產生的靜止、神秘感給我們述説生存的道理,也是將永恆哲理的當代化轉換。
人——稚氣兒童、時尚的女性、幸福的老人和他們有異味的生活片段;物——象徵男性力量的物(如鉗具、刀具)、樸素自然的物(如桶、筐、鞋、油燈)和女性時尚消費品(如咖啡機、化妝品、圍巾)。這些人、物的選擇和對照有一種網絡快照截取的凝固,有一種生命啓示,宿命輪迴和對浮華背後自然原始動力帶給我們感傷的思考,這是燕子的作品呈現的感覺,也是她對整個人的思考:人最終都會走向物化,面對物化的態度與人生觀更是重要。
雲彩NO·11 130cm×130cm 布面油畫 2011 雲彩NO·11 130cm×130cm 布面油畫 2011
如果説記憶物象的“顆粒”適合於黑白灰的色調,那麼“雲彩”系列也有了豐富的色彩,“雲彩”有種不確定的浪漫主義物態的意思,也是一種逍遙的心態。燕子作品的這個階段關注的物象更拉近了物與現實的關係,我稱為藝術的社會實證。作品強調藝術家以社會學者的身份介入現實,以社會學視角對現實社會現象進行證據和材料的整理和收集。畫面中郭美美、蘇紫紫、錢雲會和鳳姐事件揭示了亂象的價值觀,以真實、真誠的良知為改變社會生存環境作出一份努力,由外及裏的為藝術提供參考的文化背景。這樣的作品避免了當代藝術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概念空洞的點子化特點和與現實脱節的現象。
雲彩NO·17 100×100cm 布面油畫 2011 雲彩NO·17 100×100cm 布面油畫 2011
燕子作品中的人事場景和色彩不論怎麼變化,然而對於物象的對應是她作品貫穿的線索,這些物象是在消解人的慾望,也希望自己能看淡一切。物觀的思考從古至今從來沒有放棄腳步,除了世界各類宗教都談到拯救精神物化的問題,各時代思想家也對物的關注與文化針對性不同:莊子“齊物論”、佛教的“格物”、馬克思的“唯物”、存在主義的物和東方的物派……物觀不同與東西方差異有關,更與“此時”存在有關,這也是藝術家應該探索的問題。燕子作品的人、物對照的語言圖式很突出,然而對於人、物的選擇和它們關係呈現感覺仍需發現和敏鋭,這也是我們對她的作品的期待。
雲彩NO·8 130cm×130cm 布面油畫 2011 雲彩NO·8 130cm×130cm 布面油畫 2011
2008年3月8日於通州宋莊
2012年7月28日稍作修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