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煥鏞

鎖定
陳煥鏞(1890年7月12日—1971年1月18日),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新會,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2] 
陳煥鏞1919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樹木系,獲碩士學位;1920年任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林學系教授;1928年任教於中山大學農學院;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1年1月18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1歲。 [1-2]  [5] 
陳煥鏞畢生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和教育工作。 [1-2]  [4] 
中文名
陳煥鏞
外文名
ChunWoon-You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890年7月12日
逝世日期
1971年1月18日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籍    貫
廣東新會

陳煥鏞人物生平

少年陳煥鏞 少年陳煥鏞
1890年7月12日,陳煥鏞出生於香港。
1913年,考入哈佛大學森林系。
1915年,轉入哈佛大學樹木系。
1919年,從哈佛大學樹木系畢業,獲得林學碩士學位。
1920年,在南京金陵大學林學系任教,從事樹木系和植物地理學教學。
1921年,轉教於國立東南大學農學院。
1924年,赴美國鑑定標本1年。
1926年,於國立中山大學農科任教。
1928年,創建了植物研究室;翌年植物研究室擴充為農林植物研究所。
1935年,任廣西大學經濟植物研究所所長;兼任廣西大學森林系教授、系主任。
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廣西分所所長。 [3]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71年1月18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1歲。 [5-6] 

陳煥鏞主要成就

陳煥鏞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8年,陳煥鏞(左二)與蘇聯科學家交流 1958年,陳煥鏞(左二)與蘇聯科學家交流
陳煥鏞為中國近現代植物分類學奠基人之一。創建了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建成中國南方第一個植物標本室,創辦中國第一份用英文出版的植物學刊物《中山專刊》,對華南植物進行大量的調查、採集、研究,在木蘭科、樟科、殼鬥科、繡球花科、苦苣苔科、樺木科、胡桃科及裸子植物的分類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先後發表了100多個新種、10多個新屬,其中為紀念植物學家鍾觀光而命名的木蘭科孑遺植物“觀光木屬”和裸子植物“銀杉屬”在植物學分類上有重大意義,領導主編了《中國植物誌》、《廣州植物誌》和《海南植物誌》等專著。 [24] 
  • 學術論著
陳煥鏞主編《中國植物誌》 陳煥鏞主編《中國植物誌》
1922年,陳煥鏞編著《中國經濟樹木》(商務印書館);1927—1937年,與胡先驌教授合編中英文對照前後共5卷《中國植物圖譜》(先後在商務印書館和靜生生物調查所出版);還編寫了《中國植物分類學拉丁語基礎》和選輯了《植物學拉丁語例句引錄》;1930年,創辦了研究所學術刊物Sunyatsenia(《中山專刊》),該刊採用英文編寫,以植物分類學為主的植物學專業文章;華南植物研究所在陳煥鏞領導下編寫出版了《廣州植物誌》(侯寬昭主編),這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地方植物誌;主持編寫了分為四卷的《海南植物誌》(陳煥鏞主編第一、二卷);1959年10月,中國正式成立《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陳煥鏞與錢崇澍合作主編《中國植物誌》第二卷(195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第十一卷(196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截至1971年,論著還有《中國樟樹植物之研究》《樺木科植物的研究》《胡桃科植物的研究》《中國植物的新屬》《華南和廣東植物的研究》《中國殼鬥科新植物》《中國木蘭科植物的新屬新種》《中國被子植物各科綱要》等,共發表新屬10個,新種100多個,先後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專著50餘篇(部); [2]  [4-5]  部分論著參考如下:
[1] 陳煥鏞,侯寬昭. 我國魚藤新種[J]. 植物分類學報,1952(1). [11] 
[2] 陳煥鏞. 華南植物誌資料——樟科楠屬新種[J]. 植物分類學報,1952,2(3):163-171. [12] 
[3] 陳煥鏞. 繡球亞科資料的研究[J]. 植物分類學報,1954,3(2):101-205. [13] 
[4] 陳煥鏞. 從杜仲的研究來認識蘇聯科學的特點[J]. 科學通報,1954(8):22-22. [14] 
[5] 陳煥鏞,侯寬昭. 華南經濟樹木六新種[J]. 植物分類學報,1956,5(1):1-18. [15] 
[6] 陳煥鏞,方文培. 華南植物誌資料——廣西植物新種[J]. 植物分類學報,1957,6(2):159-173. [16] 
[7] 陳煥鏞,侯寬昭. 華南植物誌資料(I)[J]. 植物分類學報,1958,7(1):1-90. [17] 
[8] 陳煥鏞. 海南植物誌資料(一)[J]. 植物分類學報,1963,8(3):259-278. [18] 
[9] 陳煥鏞. 海南植物誌資料(二)[J]. 植物分類學報,1963,8(4):341-357. [19] 
[10] 陳煥鏞. 中國木蘭科新屬新種[J]. 植物分類學報,1963,8(4):281-286. [20] 
[11] 陳煥鏞. 海南島木蘭屬一新種[J]. 植物分類學報,1964,9(2):117-118. [21] 
[12] 陳煥鏞,譚沛祥. 海南山毛櫸科植物增補[J]. 植物分類學報,1965,10(3):207-209. [22] 
[13] 錢崇澍,陳煥鏞,吳徵鎰,等. 《中國植物誌》的編研[Z].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2010. [23] 
  • 學術交流
第四屆太平洋科學會議,前排左六為陳煥鏞 第四屆太平洋科學會議,前排左六為陳煥鏞
1929年,陳煥鏞參加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召開的第四屆太平洋科學會議。
1930年8月,中國代表團(陳煥鏞任團長)出席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的第五屆國際植物學會議。
1935年,中國代表團(陳煥鏞任團長)出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第六屆國際植物學會議。
1951年,中國代表團(陳煥鏞任團長)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南亞栽培植物起源與分佈”討論會。 [4-5]  [10]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9年
《中國植物誌》的編研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5] 

陳煥鏞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1958年陳煥鏞訪問蘇聯柯馬羅夫植物研究所 1958年陳煥鏞訪問蘇聯柯馬羅夫植物研究所
陳煥鏞先後在金陵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廣西大學任教授,講授樹木分類學、土木植物解剖學、樹木學等。授課實行理論與實踐統一,要求學生採集野外開花植物,解剖、查檢索表 [4]  拉丁語作為植物分類學工作者必修語言,陳煥鏞參考各種拉丁語本,結合多年應用拉丁語經驗,收集拉丁語應用資料,編寫了《拉丁語文法初階》。開設拉丁語課講授課程,幫助研究人員提高拉丁語水平,選輯《植物拉丁語例句引錄》,以供研究人員參考。 [5] 
  • 培養成果
1935年至1946年陳煥鏞共招收了10多名研究生。在金陵大學、東南大學受業於陳煥鏞的秦仁昌陳封懷李繼侗方文培、蔣英等都是現代植物分類專家。中山大學的任國榮、侯寬昭、梁寶漢、陳璐斯、何椿年、張宏達、戚經文、徐祥浩、黃成就、高藴章、賈良智等,以及廣西大學的鍾濟新、李樹剛、陳德昭、梁疇芬、蔡燦星、李治基、謝福惠等植物學專家。 [4] 

陳煥鏞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36年
英國愛丁堡植物園之蘇格蘭植物學會名譽會員 [4]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陳煥鏞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30年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審查委員會代表 [4] 
1934年—1936年
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26] 
1935年
第六屆國際植物學會議分類學組執行委員 [4] 
1935年
第六屆國際植物學會議植物命名法規小組副主席 [4] 
1936年
英國唐蒲學會(The England Glaqiolus Society)名譽副會長 [4] 
1936年
美國麻省園藝學會通訊員 [4] 
1938年—1940年
中央研究院第一、二屆評議員 [26] 
1950年
中國植物學會廣州區常任理事 [4] 
1954年—1971年
第一屆、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6-27] 

《中國植物誌》第一屆編委會主編 [28] 

陳煥鏞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陳煥鏞與吳徵鎰在印度(1951) 陳煥鏞與吳徵鎰在印度(1951)
陳煥鏞出生於香港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陳言是清廷派駐古巴的公使,創辦香港最早的華文報紙之一 ——《華字日報》;母親是古巴籍西班牙人。陳煥鏞是家中獨子。 [1]  [29] 
  • 婚姻家庭
陳煥鏞第一任妻子唐直珍是富家小姐;唐直珍過世後陳煥鏞與家中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女工結婚,兩人育有一兒一女,女兒陳都就職於某保險公司。 [1] 

陳煥鏞人物評價

左起侯學煜教授、徐仁教授、殷宏章教授、陳煥鏞教授 左起侯學煜教授、徐仁教授、殷宏章教授、陳煥鏞教授
“他(陳煥鏞)忍辱負重,歷盡艱危,完成任務——保存該所全部文物,使中國植物學研究得以不墜,且成為中國植物學研究機關唯一復興基礎,厥功甚偉,其心良苦,其志堪嘉。”(1945年12月31日中山大學農學院長鄧植儀給校長王星拱的報告中評陳煥鏞) [1] 
“在我看來,他(陳煥鏞)是一個優秀的植物學家,但不是一個好父親,他的時間、精力都投到了研究中,好像很少有空來管我跟哥哥。也許爸爸心底還是愛我們的,只是他實在沒有時間來表露吧。”(女兒陳都評價陳煥鏞) [1] 
“他(陳煥鏞)是一個特別‘專’的人,大多數時間在標本室裏搞研究,對在學術上特別認真、特別投入的學生常常刮目相看。”(陳煥鏞助手,中山大學教授張宏達評) [1] 
“地熱潤交融,農林生物喜春風。果木桑麻花卉盛,欣榮,科教同歲月崢嶸。歸國獻才雄,涉水跋山千萬重。綠寶集成千百萬,陳公,一生論著志豐功。”(紀念陳煥鏞誕辰105週年,海南師範學院熱帶生物資源研究所鍾義賦詩) [1] 

陳煥鏞人物紀念

  • 植物命名
煥鏞木果實 煥鏞木果實
以陳煥鏞姓名命名的4個植物新屬:棕櫚科瓊棕屬、夾竹桃科樂東藤屬(煥鏞藤屬)、金縷梅科山銅材屬、木蘭科煥鏞木屬,分別由同時代的德國植物學家巴瑞德、他的學生蔣英以及後輩張宏達、劉玉壺定名發表;1924年至2019年,以陳煥鏞姓名來命名的植物新種達44種,其中13種由國外植物學家命名,用以致敬陳煥鏞在植物科學研究上作出的貢獻。 [8] 
  • 陳煥鏞講座系列
2009年10月23日,首屆“陳煥鏞講座系列”學術報告會在華南植物園舉行。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華南植物園決定開展以陳煥鏞命名的系列講座。 [7] 
  • 陳煥鏞雕像
陳煥鏞雕像 陳煥鏞雕像
1995年、2005年分別在華南植物園、仙湖植物園為陳煥鏞舉行了銅像落成儀式,桂林植物園也安放了他的銅像,以紀念陳煥鏞。 [5] 
1996年12月2日,華南植物研究所在植物標本館舉行陳煥鏞院士銅像揭幕暨《陳煥鏞紀念文集》首發式,以紀念陳煥鏞。 [4] 
2009年,華南農業大學為陳煥鏞豎立了一尊雕像以紀念和緬懷這位先驅者。 [5] 
2018年12月7日,廣西大學雕塑園開園儀式舉行,陳煥鏞雕塑像位列其中,以此紀念前輩先賢們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待。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