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洪光

(革命烈士)

鎖定
陳洪光(1906-1935),化名張鵬久,陽新縣人,革命烈士。早年曾參加學生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統治。1922年,陳洪光從學堂畢業,閲讀了《新青年》等大量的革命書刊,開始信仰共產主義。隨後幾年,陳洪光加入了“福豐青年促進會”,宣傳革命思想,並在福壽鎮開展禁煙、禁賭、剪髮放足、破除封建迷信等活動,鬥爭矛頭直指土豪劣紳。1926年, 陳洪光根據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併到國民黨陽新縣黨部青年部工作。期間,他帶領師生參加中共陽新部委和國民黨陽新縣黨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萬人示威遊行。
1927年,汪精衞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後,陳洪光轉移至鎮江,化名張自航在一家藥店當店員。1929年3月,陳洪光返回陽新,恢復組織關係,負責福豐區的黨務訓練班,培訓黨員幹部近百名。1932年秋,國民黨武漢行營調集10萬兵力對鄂東南蘇區實行第四次“圍剿”,龍港失陷,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陳洪光帶領機關人員克服困難,保證了各項工作的照常運轉。1933年春,陳洪光以道委常委身份在龍湖瑞建立了縣委和遊擊大隊,並組建了龍湖瑞青年模範團。1935年3月,在敵人的一次“清剿”行動中,陳洪光壯烈犧牲,年僅29歲。 [1-2] 
中文名
陳洪光
別    名
化名張鵬久
張自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35年03月
畢業院校
陽新高等學堂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湖北陽新
性    別

陳洪光人物生平

陳洪光,化名張鵬久,陽新縣宣化裏上徐村陳皮羅灣人,生於1906年5月。祖輩以種田為業,其父陳志鎬通文墨、懂醫道、務農兼行醫,家境頗為殷實。陳志鎬常為貧苦人家治病,不收分文,深受鄉人尊重。6歲,陳洪光入讀本村私塾。
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陽新高等學堂。在思想進步的教師影響下,他接受了愛國主義思想,常與校友討論拯國救民之道。
1919年,“ 五四”愛國運動的消息傳到了陽新,陳洪光同數百名師生參加了陽新高等學堂和陽新中學舉行的示威遊行,強烈反對北洋軍閥政府在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上簽字。隨後還參加了“陽新愛國後援會”組織的驅趕軍閥走狗李知事的鬥爭。在他們的宣傳鼓動下,陽新縣城的碼頭搬運工人、店員工人和廣大民眾掀起了抵制日貨運動。
1922年,陳洪光從學堂畢業,回家務農,耕作之餘,他閲讀了《新青年》《嚮導》《每週評論》等大量的革命書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宣傳,開始信仰共產主義。
隨後幾年,陳洪光在共產黨員羅偉、羅冠國、羅海門的影響下,加入了“福豐青年促進會”,走村串户地宣傳革命思想,並在福壽鎮開展禁煙、禁賭、剪髮放足、破除封建迷信等活動,鬥爭矛頭直指土豪劣紳。
1926年,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陳洪光根據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併到國民黨陽新縣黨部青年部工作。期間,陳洪光組建了陽新青年文藝宣傳隊,掀起了迎軍熱潮,他還帶領師生參加中共陽新部委和國民黨陽新縣黨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萬人示威遊行。
1927年,震驚全國的陽新“二·二七”慘案發生,陳洪光迅速趕赴武漢,向上級彙報了慘案詳情,請求援助。在毛澤東、董必武和國民黨左派人士的干預下,國民革命軍赴陽新平定了暴亂,鎮壓了反革命,使陽新的工農革命運動迅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同年7月15日,汪精衞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陳洪光轉移至鎮江,化名張自航在一家藥店當店員。1929年3月陳洪光返回陽新,恢復組織關係,負責福豐區的黨務訓練班,培訓黨員幹部近百名。
1932年秋,國民黨武漢行營調集10萬兵力對鄂東南蘇區實行第四次“圍剿”,龍港失陷,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陳洪光帶領機關人員克服困難,保證了各項工作的照常運轉。第二年春,鄂東南蘇區被敵軍分割為陽新、通山、龍(港)湖(市)瑞(昌)等4塊.龍湖瑞蘇區因地處偏遠,陳洪光便以道委常委身份在龍湖瑞建立了縣委和遊擊大隊,並組建了龍湖瑞青年模範團。1935年3月,在敵人的一次“清剿”行動中,陳洪光壯烈犧牲,年僅29歲。 [1] 

陳洪光革命事蹟

1929年3月,陳洪光由鎮江返回陽新,此時,中共陽新縣委及各級基層黨組織業已建立,黨領導的土地革命鬥爭在全縣方興未艾,陳洪光異常振奮,他顧不了回家,立即找到縣委委員,福豐區區委書記羅冠國,彙報了自己近年的情況,並要求恢復組織關係,經羅冠國,羅海門介紹,縣委確認陳洪光為中共黨員,並任命他為福豐區委宣傳委員,
同年9月,縣委鑑於許多區、鄉幹部的政治理論和政策水平不高,與革命形勢的發展不相適應,遂決定開辦黨務訓練班,加強對幹部的培訓,調陳洪光具體負責這一工作,陳洪光經短期籌備,使該班如期在縣委駐地福豐區之汪武頸開學;第期學員40人,均系支部書記以上幹部,開設的課目為“共產主義與共產黨”.“黨的基本理論”,“中央通告”、“六大決議”,“支部工作”,“游擊戰爭”等。陳洪光負責辦了兩期,每期20天,共培訓黨員幹部近百名。
同年冬,陳洪光調任縣委宣傳委員,到任後,他根據縣委中工作和革命鬥爭的需要,大量印製標語,傳單、戲曲、歌謠畫報等宣傳品,在全縣廠為散發;組織粉筆隊、墨寫隊在各交通要道刷寫標語;建立新劇團,到各個鄉村演出;組織演講隊,到各個集鎮演講,舉辦唱歌訓練班,培訓歌手.派到各鄉教唱革命歌謠;全縣的宣傳鼓動工作搞得轟烈烈,紮紮實實,從而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革命熱情,有力地推動了土地革命鬥爭的蓬勃發展。
1930年5月,中共鄂東特委在陽新成立,管轄陽新、大冶、通山、鄂城、黃梅、廣濟、薪春、靳水(浠水)、武寧.瑞昌等10縣,特委書記吳致民、陳洪光任特委秘書兼特委黨刊《川鄂東通訊》編輯。
1932年1月,湘鄂贛省委決定,撤銷鄂東南特委,分設鄂東道委和蒲沂中心縣委,陳洪光任鄂東道委常委、秘書長。同年6月,根據省委決定,中共鄂東南道委成立,管轄鄂東、鄂南、贛北等14個縣,在鄂東南第一次黨代會上,陳洪光當選為鄂東南道委常委、秘書長。
同年秋,國民黨武漢行營調集10萬兵力對鄂東南蘇區實行第四次“圍剿”;10月4日,鄂東南紅色首府龍港失陷:道委及其所屬機關轉移至陽新西南部的沙洲店。這裏地處偏深山,各種物資短缺、陳洪光帶領機關工作人員,幹方白計,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正常工作,夜晚辦公無燈油,就點松明子;沒有紙張,就發動機關工作人員上山砍毛竹、剝茅杆,利用該地廢棄的碾槽,自辦造紙廠;印文件無油墨,便就地取材,自己製作;選一小房,在樓板上吊滿松針,下面燃燒松柴,然後提取附着在松針上的煙末,用油調勻,即成松煙油墨;沒有複寫紙,就用黃土碾末,過篩後用油調勻,塗在紙車,幹後即成複寫紙;沒有複寫筆,就將筷子削尖磨光當複寫圓珠筆,就這樣,一個個困難被克服了,機關各項工作,仍然照常運轉。
陳洪光到達龍湖瑞後,緊緊依靠當地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羣眾,致力於保衞蘇區,恢復和發展蘇區的鬥爭。同年5月,他為了加強黨對這一地區革命鬥爭的統一領導,決定撤銷原瑞昌縣委和龍燕中心縣龍湖辦事處黨委,建立龍湖瑞縣委,書記何英(後由陳洪光自己兼任)。縣委成立後,將轄區內的各支小型游擊隊集中合編為龍湖瑞遊擊大隊,由曹橫善任大隊長。接着,抽調各區優秀共青團員,進行軍訓後,組建為龍湖瑞青年模範團,隨後,他又以活動在該地的紅二連、紅六連為骨幹,再從各區赤衞隊、赤先隊中挑選一批精壯隊員,組建為河南警衞師。同年7月,他根據道委決定,將河南警衞師、贛北遊擊大隊,紅軍獨立第一團合編為贛北師(後改稱紅一師),由柯興任師長,俞照光任政委,全師900 餘人槍。
1934 年1月初,道委為了執行省委關於“向東南發展”的指示,決定組織木石港戰役,同時決定由張燾(後叛變)、葉金波,陳洪光、俞照光、柳潤泗、馬先勝等人組成前敵指揮部(指揮長張燾,副指揮長葉金波)負責部署、指揮這次戰役。木石港地處陽新東南,為富水南岸重鎮。國民黨第二十六師師長郭汝棟為了切斷富水南北兩岸蘇區的聯繫,調新七旅李宗鑑部駐守木石港,並在木石港周圍的何子恕、湖田畈構築工事,駐兵把守,形成戰略支點。針對敵人分兵把守”的弱點,紅軍前敵指揮部決定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將敵人圍而殲之。
1月6日,紅三師、贛北師、河北師和龍湖瑞地方武裝共8000餘人,將守敵分割包圍,三戰三捷,是役,共殲敵一個旅部另 一個團,三個營、俘敵 800餘人,繳槍千餘支,摧毀敵碉保13座,恢復了木石港及其周圍的蘇區。
同年1月中旬,紅三師、贛北師、河北師在王文驛遭強敵伏擊,損失達三分之二以上,隨後龍湖瑞蘇區被敵攻陷,淪為游擊區。2月,龍湖瑞中心縣委(由龍湖瑞縣委改為中心縣委)集中王文驛之役失敗後流散到龍湖瑞地區的紅軍官兵,與龍湖瑞遊擊大隊合編為龍湖瑞獨立團,由王武之任團長,袁鳳鳴任政委,陳洪光隨同獨立團行動,指導該地的游擊戰爭。9月8日,由於叛徒告密,獨立團在漆坊被敵軍第三十七旅包圍。戰鬥中,王武之壯烈犧牲,袁鳳鳴被俘(後慘遭殺害)。陳洪光突圍後率餘部十餘人轉移到大德山,與嶽大尤領導的大德游擊隊會合,堅持大德山區的游擊戰爭。
1935年3月,敵軍對大德山大舉“清剿”,陳洪光在突圍中壯烈犧牲,年僅 29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