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正乾

鎖定
陳正乾 [2]  ,男,1981年出生於廣西欽州市 200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職業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重慶。
中文名
陳正乾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1年10月
畢業院校
四川美術學院
職    業
藝術家
出生地
廣西欽州
主要作品
《縉雲情話系列》
代理畫廊
寶龍藝術中心等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陳正乾藝術風格

陳正乾是一個對藝術十分認真而又富有理性思考能力的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沒有用揮灑的筆法去表達詩意的山水意境,而是用心力去編織着個人的平面世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開啓了一個平面化的世界,它把歷史、現在、未來同構在平面的鏡像中,從歷史的深邃中走入圖像化的扁平現實。這正是他把山水的意境轉化為都市人生的平面生活。一方面,他從這平面化的角度切入到當代藝術的形式語意,既切割了對傳統山水意境的複製,又置身於山水之外,以觀者的方式來看待自我的平面世界。另一方面,他以細碎般的筆觸構置出一個簡約而又繁複的文化地圖,把萬千山水編織成個人的平面圖像,企圖通過這種編織來重構都市人在今天對漸行漸遠的傳統精神的理性思考,讓我們從扁平的世界中復甦,喚醒我們重歸精神的家園。
陳正乾的平面山水,既是個人的編織,也是對時代圖境的自我重構。也許“山水”對我們僅是一個傳統的情節,但對於精神世界的我們來説,山水既是心靈的寄託,也是對自我的放逐。

陳正乾藝術履歷

陳正乾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15
境與心遊——陳正乾2015藝術個展 [3]  ,廣西博雅藝術沙龍
南寧,中國
2008
積筆多項式——陳正乾個展,四川美術學院畫廊
重慶,中國
積筆圖式·雪災記憶——陳正乾作品展,柳州博物館
柳州,中國

陳正乾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1
新視點—青年藝術+優秀作品展 [4]  ,新加坡吉隆坡中國文化藝術中心
新加坡、馬來西亞
自然的回聲——四人油畫聯展,重慶合川寶龍藝悦酒店
重慶,中國
2020
黃漂獎藝術展,重慶102美術館
柳州當代雕塑裝置藝術展,柳州博物館
柳州,中國
2019
保利學院之星當代藝術展,北京保利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2018
“青年藝術+”優秀作品海外巡展,瑞典站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
斯德哥爾摩,瑞典
新時代學院風--學院新鋭畫家提名展,北京華方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陳正乾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1
黃漂獎藝術展 最具有影響力獎,重慶九龍坡區政府大禮堂
重慶,中國
2011
第二屆保時捷“溢彩心”藝術展 優秀獎,重慶美術館

陳正乾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簡單重複》系列作品
布上丙稀
120cm×135cm
2007年
《縉雲情話》系列作品
布面丙稀
150cm×180cm
2009年
《存情天地》系列作品
布面丙烯
60X60cm
2015年
《存情天地》系列作品
布面丙烯
尺寸不等
《虎溪山居圖》
《虎溪山居圖》 《虎溪山居圖》
綜合材料
40X540CM
2021年

陳正乾他人評價

何晉渭(藝術家)
陳正乾是一個對藝術十分認真而又富有理性思考能力的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沒有用揮灑的筆法去表達詩意的山水意境,而是用心力去編織着個人的平面世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開啓了一個平面化的世界,它把歷史、現在、未來同構在平面的鏡像中,從歷史的深邃中走入圖像化的扁平現實。這正是他把山水的意境轉化為都市人生的平面生活。一方面,他從這平面化的角度切入到當代藝術的形式語意,既切割了對傳統山水意境的複製,又置身於山水之外,以觀者的方式來看待自我的平面世界。另一方面,他以細碎般的筆觸構置出一個簡約而又繁複的文化地圖,把萬千山水編織成個人的平面圖像,企圖通過這種編織來重構都市人在今天對漸行漸遠的傳統精神的理性思考,讓我們從扁平的世界中復甦,喚醒我們重歸精神的家園。
楊衞(批評家、藝術家)
縱觀陳正乾的這些鄉村風景畫作品,我能夠看到他心理釋壓的痕跡,其深入的層次,細膩的筆觸,以及絢麗的色彩,都可以表徵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傳遞出了他精神解放的心聲。不過,我更感興趣的,還是陳正乾的語言方式,因為只有通過語言,我們才能感受到一個藝術家的獨特之處,也只有通過語言,藝術家的個人情愫,才能獲得更為廣泛的思想共鳴。在我看來,陳正乾的藝術不僅視角獨特,語言也很新穎。儘管他對家鄉的描繪,是由來於寫生,但作品中卻完全剔除了寫生的痕跡,而是從裝飾繪畫,尤其是刺鏽和織錦等民間工藝中吸取營養,轉換成一種新的個人化語彙,來表現家鄉的山山水水與風土人情。正是這樣一種取向民間藝術的價值途徑,使陳正乾在表現自己的家鄉時,擺脱城市化的束縛和當代藝術的單一模式,獲得了與鄉村記憶更為貼切的語言。同時,通過這種語言,也為自己的家鄉煥發出了表現的活力,重新賦予了它的勃勃生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