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次升

鎖定
陳次升(1044~1119),字當時,仙遊(今屬福建)人。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進士(《寶祐仙溪志》卷四)。歷知安丘縣,累遷監察御史。哲宗立,提點淮南、河東刑獄。紹聖中,復為監察御史,進左司諫,謫南安軍,復極論章惇、蔡卞曾布、蔡京之惡,惇等皆坐竄逐。徽宗立,召為侍御史,遷右諫議大夫。崇寧初,以寶文閣待制知潁昌府,繼除名編管循州。錄除名徙建昌,編管循州,皆以論京、卞故,政和初復舊職卒,有讜論集。政和中,復舊職。宣和元年卒,年七十六(同上書)。《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本    名
陳次升
當時
所處時代
宋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福建仙遊
出生日期
1044年
逝世日期
1119年

陳次升人物概述

北宋後期,仙遊人蔡京權傾朝野,巴結依附者趨之若鶩,而其同朝為官四十年的同鄉陳次升卻不屑與之為伍,並且一再彈劾,成了誓不兩立的死敵。這位秉性剛直的御史一生嫉惡如仇,儘管屢遭權貴同鄉打擊迫害,也從未屈服退縮,錚錚氣節不能不令後人景仰。
陳次升,字當時,仙遊善化裏(今大濟鎮)人,生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宋神宗六年(1073)登進士第。
據史載,陳次升任監蔡御史時,曾到兩湖視察民情。在發現貪官騫周常行不軌後,當即上疏,無情揭發其濫用職權,擅自制訂鹽税法令,侵害百姓擾亂綱紀之罪行。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陳次升調任殿中侍御史,亦是蔡京一夥權勢日隆之時。可他非但不去依附,反而不顧同鄉情面,當廷歷數其累累惡行,力斥其奸邪禍國殃民,從此成了權奸們眼中釘,橫遭排擠。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權傾朝野的蔡京因作惡多端被罷相,陳次升才得以復出,任集賢殿編撰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陳次升恢復寶文閣待制之職,以朝散大夫出任漳州知府。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事已高的陳次升上奏告老返鄉。他還念念不忘朝政清明,續寫奏章呈獻“體道、稽古、修身、仁民、崇儉、節用”六策予朝廷,當年病逝,終年76歲。 [1] 

陳次升人物簡介

陳次升,字當時,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甲申九月癸酉日甲寅時生,仙遊縣善化裏山山尋人。次升祖父陳畫,官朝議大夫,畫傳子云從,以子次升貴,贈正議大夫。雲從傳子五:次顏、次龍(後改名寵)、次升、次宗、次禮。兄弟讀書“日知其所不足,月無忘其所能。”政和二年(1112),次顏、次龍、次宗三兄弟同膺特奏名。據《永樂大典》卷三千一百四十六《讜論集·侍制陳公行實》載:“公諱次升,字當時,行第三十,乃十四朝議之次孫,正議大夫之次子。母王氏二十九娘,東陂人,贈碩人。族處於仙遊龜峯之下。……(次升)熙寧六年(1073)餘中榜賜同進士及第。是時,公之伯仲,如知縣公次顏、教授次寵(龍)、士曹公次宗,皆力學起家,閭里稱耀。”
壺山蘭水秀氣兼,高士惟知孫兒嚴。陳畫課孫窮經究史,毫分縷析,致知力行,蓋終身焉!次升入太學讀書,日異其能,歲增其智。時學官始得王荊公《字説》,招諸生訓之。次升作而曰:“丞相豈秦學耶?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謂李斯解事,非秦學而何?”坐屏斥。次升讀書勤于思索,不盲從,“道因窮理悟,命以儘性知。”即第進士,初官安丘縣,任上始知州從事攝,拘捕囚犯頗眾,擠滿監獄,次升曰:“子不教我期於無刑,乃教我廣獄耶!”未幾,次升斷案公允,片言裁決,事無留者,次獄空,郡人歎服。轉運使吳居厚以聚斂進,檄尉罔徵税於遠郊,得農家敗絮,捕送縣,次升縱遣之,居厚怒,將被以文法,會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察御史。 [2] 

陳次升歷史記載

章惇、蔡卞等在構成孟後冤獄後,還想追廢宣仁太后。他們為了誣告宣仁,竟與邢恕、郝隨等定計,説是司馬光、劉摯、梁燾、劉大防等人曾勾通崇慶宮內侍陳衍密謀廢立哲宗。崇慶宮系宣仁太后所居,陳衍時已得罪,被髮配朱崖,章惇就先派使往郴州,召還原崇慶宮內侍張士良,由蔡京、安惇逼供,再擅擬草詔,呈入御覽,議廢宣仁為庶人。陳次升獲知此事後極力為宣仁太后辯誣,他對哲宗密言:“宣仁太后是一直保佑陛下的,始終與陛下沒有嫌隙,希望陛下不要聽小人的惡毒毀謗。”
嶺南歷來是謫臣的流放之處,章惇與蔡卞等欲舉漢唐故事,請戮元祐黨人,就議遣呂升卿、董必等察訪嶺南,伺機盡殺流人。就在哲宗擬派呂升卿為廣南按察使時,陳次升上疏密奏:“陛下並沒有要殺戮流放元?諸臣的旨意,為何要派呂升卿出使廣南呢?呂升卿在元?間負罪致仕,他生性殘暴刻薄,好挑剔別人的過失,如果派他察訪遷謫之地,他會逞志釋憾,為所欲為。”於是哲宗打消了派呂升卿去廣南的念頭,從而使章、卞的陰謀沒有得逞。
哲宗親政期間,次升曾多次上疏彈劾章惇,但都被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章惇博學善文,宋神宗熙寧初,王安石秉政時就十分喜歡他的才能,並委以重任;哲宗即位後授他樞密院事,到親政時有復熙寧、元豐之意,又首起他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專以“詔述”為國是,凡元祐所革一切都復之。哲宗還親口對次升説:“章惇文字勿令絕。”次升回去後把哲宗的所言轉告王鞏,王鞏便道:“你為何不説諫臣是耳目,帝王是心,心會有不知之處,須由耳目為它傳達,要是心能知道,還用耳和目做什麼?”過了數日,次升再去朝覲哲宗,哲宗仍重申前旨,次升就用王鞏的話來回答。哲宗聽後説:“你所言的很對,但現在還沒有能替代章惇的人。”因此次升最終沒能説動哲宗。
京都裏有一户富家的乳婢因怨主人,故意把小兒放在椅上坐,然後跪着三呼萬歲,結果被關進牢獄。次升請求皇上下道命令,所有官員都不準去觀望。哲宗問蔡卞:“是觀望什麼?”蔡卞乘機説:“就是觀望陛下。”這下次升的話被認為是詆譭先烈,蔡卞當即擬罪,欲把次升謫貶監全州酒税,但哲宗認為全州稍遠些,改為南安軍。
元符三年正月八日,只活了二十五歲的哲宗病逝,太后宣旨召神宗的第十一子、端王趙佶入宮,即位柩前,趙佶即宋徽宗。徽宗即位後,次升調任廣德軍,接着召為侍御史。次年徽宗頒詔改元,改為建中靖國元年(1101),次升被任命為右諫議大夫。他向徽宗獻“體道、稽古、修身、仁民、崇儉、節用”六策,內容大抵是規勸。適逢右司諫陳瓘因指責曾布被解職,陳瓘也因上書論曾布的過錯被出知泰州,次升均上疏,懇求皇上留用他們,但沒有答覆。
陳次升剛正不阿,疾惡如仇,他繼續上疏彈劾章惇、蔡卞、曾布、蔡京等權奸,列舉他們的罪惡。那時范仲淹之子範純仁已病逝家中,司諫任伯雨上疏追論純仁被黜,禍由章惇,要求亟置重典,他接連申奏,章至八上,仍無消息,就叫陳次升與陳瓘聯銜具疏再奏,申論惇罪。於是章惇被貶為雷州司馬參軍,不久改徙睦州,病發而死。蔡京也被降為端明殿和龍圖閣學士,後又貶到杭州任職,蔡卞被降為少府少監,到池州(今安徽貴池)居住。後來曾官居宰輔的曾布也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
建中靖國元年八月,陳次升出使契丹。在這期間,徽宗聽信鄧洵武之言,欲重用蔡京為相,蔡京也入都“詔述”,於是徽宗再詔改元,定為“崇寧”。崇寧元年(1102),陳次升回到朝中,任給事中,不久以寶文閣待制出任穎昌知府。由於權奸的一次次報復和誣陷,他又被降職為集賢院修撰,沒有多久再度被貶任菜州知州,接着被罷官為民,遷居建昌,再送循州編管(即管制)。崇寧四年(1105),他也被列入“元祐黨籍”。
大觀四年(1110),蔡京被罷相,陳次升復出,任集賢殿修撰;政和八年(1118)六月,恢復寶文閣待制,以朝散大夫任漳州知州;宣和元年(1119),他奏請告老,這年病逝於真州私第,終年76歲,追贈太中大夫。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