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染

(詩人、小説家)

鎖定
陳染,女,1962年生於北京。幼年學習音樂。18歲興趣轉向文學。23歲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曾在北京做過四年半的大學中文系教師,後調入作家出版社做編輯。曾在澳洲墨爾本英國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等旅居生活和講學。現居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 
中文名
陳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2年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分校
職    業
詩人、小説家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私人生活》
性    別

陳染人物介紹

陳染 陳染
陳染,女,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生於北京。幼年學習音樂。1986年大學畢業。曾任大學教師,後到出版社工作。已出版小説專集《紙片兒》《嘴唇裏的陽光》《離異的人》《無處告別》《陳染文集》6卷,長篇小説《私人生活》,散文隨筆集《聲聲斷斷》《斷片殘簡》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流水不回頭》,創作談《不可言説》等多種專著。作品在中國大陸和港台地區以及英美德日意韓瑞均有出版和評介。<<私人生活>>(英文版長篇小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4.4出版。<<私人生活>>(日文版) 日本慶應大學出版社2008.1月出版。《私人生活》(瑞典版)2012年出版。現已出版了近200百萬字文學作品。中國當代文學史代表性作家。
80年代她以小説《世紀病》在文壇脱穎而出,書寫了彷徨不定的青年人的苦悶與孤獨,對封閉、僵化的傳統秩序的叛逆。她的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與往事幹杯》《無處告別》等作品刊出後,她的小説越發趨於心理與哲學,特別是《空的窗》《時光與牢籠》《巫女與她的夢中之門》等小説,那些獨特離奇的敍述方式、大膽怪異的想象,使她的小説獨樹一幟。90年代中後期,她的小説和一系列散文隨筆,呈現出濃厚的“邊緣心理”和女性意識,如《另一隻耳朵的敲擊聲》《破開》,多以現代女性的生活為背景,表達人與世界的對抗關係。特別是長篇小説《私人生活》後,在文學界引起很大震動,各報刊紛紛刊出書評,這部小説強調了故事性和哲理思辯性,探索了中國現代女性意識深層的那些潛在而微妙的演變,並折射出複雜的社會生活。該書的銷路打破了長期以來先鋒小説發行市場的凋零局面,累計發行20餘萬冊。
2000年以後,寫作以散文雜文為主。作為個人化寫作以及女性主義作家代表作家,她始終獨立於當今文壇的某種“熱鬧”之外,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位獨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曾入圍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首屆女性文學獎,人民文學雜誌獎(2006年度)等。

陳染人物特點

陳染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發表詩、散文,已有十幾年,作為純文學先鋒小説中的女性作家,她始終獨立於當今文壇的某種“熱鬧”之外,越來越引起國內外文學研究者的關注。
陳染曾獲首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創作獎等。

陳染個人經歷

1962年4月,生於北京。
1982年7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分校中文系,開始在《詩刊》《人民文學》等發表詩歌。
1985年,轉向小説創作,開始在《收穫》《花城》《人民文學》《鐘山》《當代》等刊物發表小説。
1986年7月,大學畢業,任北京師範大學分校中文系教師四年。
1989年2月,出版第一本小説集《紙片兒》。
1991年,調入作家出版社做編輯。
1992年,創作《嘴唇裏的陽光》《無處告別》等大量中短篇小説。
當代著名作家陳染第一本小説集《紙片兒》 當代著名作家陳染第一本小説集《紙片兒》
1995年,完成長篇小説《私人生活》,很快在大陸出版,由此引發中國文學界關於“私人寫作”或“個人化寫作”的強烈爭議。香港、台灣相繼出版此書,反響熱烈。
1996年,《陳染文集》4卷本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9年,完成《聲聲斷斷》《不可言説》兩部書稿並出版。
2001年3月,《陳染文叢系列》6卷本出版:《紙片兒》《與往事幹杯》《嘴唇裏的陽光》《另一隻耳朵的敲擊聲》《私人生活》《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2年後,生活日趨低調,極少外出。
2003年,發表《夢迴》《離異的人》等小説。
2004年,在美國出版《私人生活》英譯本。
2007年,出版散文集《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2009年4月,《人語物語狗語》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陳染作品介紹

《紙片兒》
收錄了陳染在文壇脱穎而出的《世紀病》等一系列表現青年人苦悶、孤獨和叛逆的小説,他們急欲衝破陳舊的觀念和秩序,為心靈的荒野尋求出路。而《紙片兒》等瀰漫着詭秘憂傷與人性扭曲的故事,使陳染一度被視為神秘主義者。這是孤獨者、叛逆者的破碎童話。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另一隻耳朵的敲擊聲》
女人是可以彈奏的花朵,需要輕撫,也需要傾聽。那喁喁獨述的,不僅有笑面桃花,還有些枯葉殘枝,而潛風暗送的,不知是幾許心香,還是幾許心痛……本書展示了女性獨有的複雜或變異的心理,把一個女人的慾望、心智、孤獨、恐懼、病態、陰暗等等一切的本來面目都呈現了出來,被視為中國女性主義的先聲和代表作。《嘴唇裏的陽光
以獨特離奇的視角、大膽怪異的想象,敍述了一系列女人的故事。巫女、空心人和禿頭女們都在為幻覺守寡,在雜草叢生的情慾地帶,人影都像靈魂一樣輕……本書是陳染先鋒氣質的代表作品。
《私人生活》
本書是一部描寫現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軌跡的嚴肅的先鋒小説,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經驗和隱秘的內心生活為視角,講述了一個女孩兒在成長為一個女人的過程中不尋常的經歷和體驗。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長大,敍述了在學生時代她是個孤寂的不能融入集體的“陌生人”……
《聲聲斷斷》
是作家陳染繼長篇小説《私人生活》之後的又一本力作。她用日記這一文體,細膩、委婉而又冷峻、幽默地敍述了她的生活、思想與情感,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內核,把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注入了無限詩性、哲思和感悟,把生命與藝術交融到了極致,如同一束束思想的閃電,令人猝不及防、怦然心動而又感懷深思。
本書為陳染的中篇小説集,在這些形式不一風格各異的小説裏,陳染講述了一些女人的秘史,在肉體與靈魂之間、精神和內心之間、愛與婚姻、愛與背叛之間她們的掙扎和反抗。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不可言説》
是陳染的一部談話錄,這部思想密集又豐富多彩的談話錄是與《聲聲斷斷》同時出版的姊妹篇。《聲聲斷斷》是她深摯的內心獨白,《不可言説》是她與國內外友人的充滿智性的交流。兩相對照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較為豐富全面的陳染。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在書房照片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在書房照片
書中共分十一個篇章。講述我與我,我與物,我與生存我與思考等話題。文字一如陳染以往的風格,文字的背後,我們看到作家坦誠的人生態度和單純的心理境界。那些對生活和自我的調侃,讓人讀後忍不住浮上會意的微笑。該書是陳染沉默幾年來最新的一本散文集。與以往不同的是,該書雖依然充滿個性,但卻處處滲透出作者從容淡定成熟的生活態度。《誰掠奪了我們的臉》的文字一如陳染以往的風格。
《人語物語狗語》
本書是當代著名作家陳染的散文集,集合了她的部分老作品和部分新作品。作品文字一如陳染過去的風格,精緻細膩,意味獨特,滲透了作者從容淡定和成熟的生活態度,每個人都可以在她的作品中讀出生活本初的意義。

陳染作品賞析

作品:《離異的人》
陳染的寫作生涯持續近二十年,她的寫作一直是中國文學中最強烈地追尋個人世界的隱秘表達的一脈的代表。她總是活在一個高度個人化的世界之中,從不屈服於外界的衝擊和壓力,也並不向自我的孤獨和寂寞低頭。她始終在內心的禁中守望,不斷試探內心與外部的邊界所在。她的作品有一種強烈的從個人的內心出發的傾訴慾望,也有不斷清理個人記憶的願望。她一面向讀者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外部的他者發出詢喚,期望得到他者的理解和認同,一面不斷拒絕外部世界的衝擊和侵擾,強化了個人在社會中的孤絕感和個人世界的自主性。 這部題為《離異的人》的作品集集中了陳染二十年來創作的短篇小説代表作,也有一部分新作。作為一個一直關切陳染寫作的批評者,我在這裏感到陳染的堅持的力量。二十年來她堅守內心世界的情緒和感情,不斷地在表達私人生活的獨特價值。這樣的寫作曾經是文學的一個重要潮流,但潮流已逝,今天的文學已經是滄桑變幻,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時代將我們帶到了不可知的方向,但陳染始終在感情的空間中將私人的內在世界呈露出來,這種在風雲變幻中的不變的情懷正是陳染不可替代的價值。
陳染的作品有一種強烈的自我傾訴的特色。她總是不憚於將內心最複雜和最微妙的感情加以表達,從她走入文學之時,她的這一特點已經為人們所關注。這種內心感情的傾訴當時曾經突破禁忌,深入女性的被壓抑和被不見的一面。她在當時異常地捕捉那種複雜、微妙和難以表達的心靈世界,女性自我的複雜性在一個相當封閉的社會中面臨的挑戰。這些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都具有衝擊力和先鋒性。她的這種表達是對計劃經濟時代對於個人性的忽略的一種突破。從這個角度看,陳染其實不可思議地召喚了一個新的個人化的時代的到來。而這個時代的到來正是今天的市場化與全球化的新的時代。個人確實得到了實現,而個人的自由也意外地變成了不受拘束的放縱的身體和急於被滿足的慾望。而表達複雜的內心世界卻已經被直接的身體經驗的表達所替代。但陳染並沒有將這個新時代浪漫化或簡單化,而是發現得到自由之後,問題依然存在。女性得到了身體的自由,但卻被消費和時尚的潮流奇觀化,變成了被享用和消費之物。自我不是一個孤立的絕對主體,它不能不在和他者的相遇之中存在。陳染的內心獨白式的傾訴總是試圖期待、接納、認可他者,將自身的希望寄託於他者。但隨着他者的面貌的展開,她卻總是發現他者的面貌總是破壞、侵越自我的安寧和尊嚴。於是個人試圖逃離他者。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在採訪中的照片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在採訪中的照片
陳染的另一個特徵是對童年和少女時代不斷的追溯和回憶。這種追憶是確認自我的惟一的途徑,卻又是自我心靈危機的一種顯現。陳染對於自我歷史的記憶的發掘當然是類似精神分析式的一種嘗試。將童年和少女時代的經驗中朦朧的、不清晰的過程通過回憶來加以展開,這種展開的目的是理解和認知自我,將我是誰的問題通過回憶再度提出來。陳染的回憶裏經常有少女和成人男性接觸的奇詭經驗。這些經驗是少女告別童年的不可逃避的過程,但這種和他者面貌的相遇卻也是幻滅的過程。少女的幻想的浪漫被堅硬的現實擊碎,少女失掉了天真,體驗了實在世界的無法消除和忽視的殘酷。人脱離天真進入世界的過程是無奈,又是期望。陳染在這裏提供了個體生命的最真切、最切實的表達。這種表達也意外地變成了中國告別天真,進入世界的隱喻。天真少女發現了外部與自身的疏離,發現形成的自我在外部的衝擊中進退失據的慌亂和猶疑。於是,個人失掉了天真,變成了成人。陳染在這裏將不間斷的、綿延的回憶展開成為今天中國記憶的重要部分。它的關鍵之處在於陳染用小説表現的個人經驗在此變成了一個社會在曲折和困擾中探求和尋找的可能性的表徵。

陳染人物言論

被遺忘才能成長
我現的心理狀態,和過去小説裏呈現出來的已經不盡相同了。我現每一天的日子都過得很平常,不壓迫自己,更不難為別人。我們需要遺忘,在遺忘中成長。
不做主流作家
我永遠都不是一個主流作家,一直是處於邊緣狀態。多年來,我一直被説為這個主義、那個流派,其實這些都是評論家的事,我會堅持並發展自己的寫作方式。
寫作是個人的事情,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獨立的創作風格以及個性姿態,按照性別、年齡段將某一羣落的作家捆綁在一起,我覺得未免簡單化,甚至荒唐。對此“一鍋燴”我忍受了很多年,也沉默了很多年。現我不得不説,我根本不願身置這樣的文壇,更不願做出任何迴應和參與,對此做出任何解釋和回答都是對自己的降低。至於是否會寫作我會順應自己的情感和天性。
圖書市場爛“菜”成堆
坦白地説,我不相信暢銷書、排行榜一類的事物。缺失了精英文化的大眾娛樂是否意味着真正的文化繁榮?出版界如何兼顧市場效益和藝術?這些都是需要好好反思的。當然有各方面的。作為作家來説,不能像雞下蛋那樣不停地寫,還有許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如此。
我覺得中國寫作者的問題不是寫得太少而是寫得太多了。
久未露面的女作家陳染,由三聯書店推出了其最新短篇小説集《離異的人》。繼1999年出版《聲聲斷斷》和《不可言説》之後,已經久未寫出新長篇的她,否認自己寫作能力正在“退化”。她表示,自己對於寫作只是少了幾分偏執,多了理性成熟。

陳染自我評價

文學心靈自傳不是個人隱私:一個好的作家作品,都會有“心靈自傳”的成分,無論他書寫社會人生什麼樣的話題,都會包含他自己的價值觀、思想、情感和愛憎。深邃的思想、情感與“個人隱私”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有思想的讀者都是可以區分的。任何一個好作家的寫作,無論小説還是散文,都是立足“個人”的,時代、國家等宏大概念,都是通過有血有肉的“個人”來體現的。大散文、大境界也是如此。文學中所謂的“我”即是一個個體,一個存在。沒有個人,妄談“人民”?一位前輩作家曾在《誰是“人民羣眾”》一文中呼籲:“嗚呼人民羣眾,多少好事假汝之名以行!”而過去的那種所謂代表着“羣體”的“大我”的臉譜,那種千人一面、雷同複製的陳舊的模式過於簡單化,過於匠氣。我更喜歡血肉飽滿的作品。
出書:作家寫書不是雞下蛋:一個作家不能像雞下蛋那樣不停地寫,我懷疑一個像機器一樣不停地生產文字的人能否寫出精品。馬爾克斯在寫作《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的時候,大約已經有八年停筆沒有寫作了。還有一些我喜歡的作家都是如此。我覺得中國寫作者的問題不是寫得太少而是寫得太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作品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作品
多了,以至於泥沙俱下,圖書市場浮躁膚淺得永遠像個大集市,爛“菜”成堆。現出版的這本《誰掠奪了我們的臉》是我的《僻居筆記》的第一本,然後會寫第二本,第三本……長篇也許會在某個間歇時間去寫吧。我現更喜歡散文這種接近生命本質的真性情的東西。我願意像一把誠實的椅子安詳地面對一張桌子那樣,安詳地生活和寫作。其實,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如此,暢銷書作家和嚴格意義上的作家,在多數情況下幾乎是兩種職業、兩類人,個別的交叉是有的,那當然是好事情。文學對我來説,首先是一種精神的滋養。
生活:相信真愛但不尋找也不拒絕:我願意相信人世間有真愛,而且的確有真愛。有一個成語叫做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越是珍貴的東西,越是不輕易去碰,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以我現的閲歷看,激情是不可靠的,年輕氣盛的豪言壯語、海誓山盟,肯定要打折扣,有比“激情”更深厚的情感,也更牢靠的情感,永遠激情萬丈未免天真。 我不尋找什麼,也不拒絕什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我順應自然。現愈發體會到“順應”這個詞的智慧,這裏的“順應”不是指對於外部的什麼力量的順應,而是順應由內而來的天性,我更願意做個“性情化”一點的人,自在地生活。謝謝這麼多年依然惦念我的讀者朋友。我在《誰掠奪了我們的臉》中提到,我要與這個浮華的世界“保持審慎而適度的隔膜,半顆心在這裏隱居,半顆心裸露給外邊的喧譁”。我覺得,一個作家要有一個安靜的心態,一個願意在角落裏沉湎深思的心態。這當然不是閉目塞聽,更不是拒絕社會。我要求自己對一切新鮮事物心懷敏覺,但不盲目隨從,更不跟着浮躁喧譁。永遠懷着探詢、學習和質疑的獨立姿態在時代的任何潮流中認準自己的位置。我在這本書裏曾説:氣定神閒,一門多麼了不得的藝術,我喜歡從容不迫地生活。我從不喜歡標榜自己是個什麼主義者,但是,一直以來,我非常誠懇地願意自己是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動物保護主義者,並且,我有幸成為環境和動物保護的資深會員。我的職業雖與此無關,但作為人類一分子,我認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天職。

陳染個人影響

陳染1962年生於北京,上個世紀90年代以“個人化寫作”“邊緣寫作”成為中國文壇獨樹一幟的女作家。曾出版《陳染文叢系列》6卷本:《紙片兒》《與往事幹杯》《嘴唇裏的陽光》《另一隻耳朵的敲擊聲》《私人生活》《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以及長篇小説、中短篇小説、散文集、談話錄等多種著作。 陳染是當代知名青年女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內心獨白為特徵,是繼殘雪之後又一位女性主義作者。作品包括《無處告別》《與往事幹杯》《嘴唇上的陽光》《私人生活》等。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生活照片 當代著名女作家陳染生活照片
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發表詩、散文,以小説《世紀病》在文壇脱穎而出,被視為“純文學”、“先鋒小説”嚴肅文學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以後,代表作《與往事幹杯》《無處告別》《私人生活》等。她以強烈的女性意識,不懈的探索精神,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位獨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曾獲首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創作獎等。
《紙片兒》《嘴唇裏的陽光》《無處告別》《與往事幹杯》《獨語人》《在禁中守望》《潛性逸事》《站在無人的風口》,以及長篇小説《私人生活》和散文集《斷片殘簡》等。她的小説在英、美、德、日等國家以及港台地區均有出版和評介。根據她的小説《與往事幹杯》改編的同名電影,被選為國際婦女大會參展電影。《陳染文集》一、二、三、四卷於96年8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陳染人物評價

她的小説很少講故事,多是些感受的敍述,充滿了成長的焦慮與煩惱。她是一個孤獨的沉思者,她的筆觸永遠指向自己的內心。她不喧譁,不浮誇,不華麗,不虛榮,她超凡脱俗,遺世獨立。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毫無目的的獨自行走。於是,許多思想,許多念頭,許多靈感,便在她的腳步間冒出來,便成了一些悦人耳目的詞語、句子、文章、書。一個人踽踽獨行時紛至沓來的思緒將是最內心、最活躍、最精彩、最真實的。
她一直是恐懼和逃避人羣的,認為人羣是一個稠密的軟性殺手。她認為,對人羣的恐懼與逃避,來自主客觀兩個方面。主觀上:是一種拒絕平庸的姿態。客觀上:人與人之間是隔膜而難以溝通的。逃避人羣的結果無疑有兩種:自由、孤獨。然而,世界上沒有一種自由不是以孤獨為前提的。
現 在的陳染無疑是平和了,少了叛逆,多了豁達。但不變的是她獨特的文風,以及對世俗的永不妥協。為寫而寫,充滿銅臭的文壇,真該多些陳染一樣的真正意義上的作家,為藝術而寫,為心靈而寫,而不是為金錢而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