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朝舉

(宋朝歷史人物)

鎖定
陳朝舉,生於宋紹興四年(1134),逝於宋嘉定六年(1213),據宋代東莞篁村白馬鄉李用文《正議大夫朝舉公暨夫人晏氏合傳》記載:“公諱孔碩,字朝舉,號野望,宋學士文忠公裔孫,晦庵朱先生之高第。舉進士,授正議大夫。配晏氏,慈惠謙和,封夫人。因金亂,遷廣之南雄……三子鹹遵庭訓,學富品醇,洵稱是父是子矣。晚由南雄入寶安,居歸德場湧口裏,有《喬》行世。餘交公最久,知公與夫人最悉,擇其懿行之大傳之,以備史官採焉”。逝於宋嘉定六年(1213),享壽79歲,剛好800年。 [2] 
所處時代
宋朝
出生日期
1134年
逝世日期
1213年
本    名
陳朝舉

目錄

深圳西部是講廣府方言的主要區域,在來自廣東南雄珠璣巷的不少姓氏中,寶安沙井一帶的陳氏支系最為著名。該支系始祖陳朝舉,對深圳西部的開發、人文的傳播,以及家族的繁衍遷徙,貢獻非凡 [2] 
據宋代東莞篁村白馬鄉李用文《正議大夫朝舉公暨夫人晏氏合傳》記載:“公諱孔碩,字朝舉,號野望,宋學士文忠公裔孫,晦庵朱先生之高第。舉進士,授正議大夫。配晏氏,慈惠謙和,封夫人。因金亂,遷廣之南雄……三子鹹遵庭訓,學富品醇,洵稱是父是子矣。晚由南雄入寶安,居歸德場湧口裏,有《喬》行世。餘交公最久,知公與夫人最悉,擇其懿行之大傳之,以備史官採焉”。 [1]  文忠公乃北宋理學家陳襄(1017-1080年)的諡號。朝舉乃陳襄和誥封一品夫人林氏之裔孫,宋理學大師朱熹(號晦庵)高第,淳熙年進士,著有《喬遷集》行世。清乾隆間陳秀嶽《重修初遷祖      野望公墓誌》載:晚年“立家(東)官歸德場湧口裏居焉。建錦浪樓於海濱,每天朗氣清,風起水湧,浪花雪白,煙景雲輝,父子兄弟,憑欄瞻眺,時切源河匯海之思。譜稱公於四時八節,未嘗不向東而泣”。歸德場湧口裏(今沙井步湧村)。夫人晏氏(1138-1207年),生子三:長康道、次康適、三康運。寶安松崗燕川康道房、沙井康運房奉朝舉為一世祖,而橫崗荷坳康適房奉朝舉為始祖、康適為一世祖(始遷歸善之祖)。 [2] 

陳朝舉墓地

陳朝舉卒後與夫人晏氏合葬於雲林墟(今沙井中學)側,地形“烏鴉落陽”。一説夫人晏氏葬於青衣山。在松崗街道燕川村建有朝舉陳公祠。陳朝舉墓與朝舉陳公祠均為寶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今橫崗荷坳等地陳氏,對始祖陳朝舉頂禮膜拜。民國五年重修的荷坳陳氏族譜內有《賀燕村陳氏三大房眾祠》詩:“手植樹三槐,崢嶸挺秀階。根深枝葉茂,綿發羨同儕。” [2] 

陳朝舉後裔分佈

陳朝舉三子及其後裔,分別在燕川、荷坳、沙井創建了三大房系的福祉,並輻射深、港、莞等地。數百年間陳氏人才輩出,較著名的有明代中順大夫、廣西慶遠知府陳琳,兩科副榜陳三銘,中舉授官國子監助教、升湖廣歸州知州的陳龍佑,武進士陳兆麟,中國最早的留德學生、牧師陳觀海,以及清代舉人陳宗熙、陳景輝、陳顯榮等。 [2] 
朝舉長子陳康道,諱遵,宋處士,湧口陳氏二世祖。他承父之訓,潛心理學,教育英才,朝廷昭用,婉辭之。好栽花,以灌園自憩,累舉孝廉不就,仿誠齋(當指楊萬里)作三徑,自詡園名“雲林別業”,號雲林居士。原沙井“雲林墟”應是紀念他的。陳康道居家相尚以禮,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元配彭氏孺人,內勤相公,和而有禮。生子二:子安、子廉。其孫陳榮宗自湧口遷墩頭鄉開基;其曾孫陳友直,自湧口遷往燕川開基。康道逝世後與彭氏合葬於白石下南山,墓石刻“陳公墓”三字,旁有“男子安、子廉立”六字,至清康熙丁亥年(1707)重修。後裔較著名的有明代慈善家、鄉賢陳讓,進士户部郎中陳向廷等。 [2] 
朝舉次子陳康適(1160-1185年),諱世昌,號監場。因金人亂,隨父自南雄珠璣巷遷東莞歸德(今沙井)鹽場,任鹽場官,淳熙初年,康適轉任歸善(今惠陽縣)鹽場官,遂落籍該縣淮賀村(今橫崗荷坳村一帶),成為淮賀村開基始祖,至今逾800年曆史。康適孝誠傳家,教子詩書,墾闢田園,擇地築宇,恬然居之,家聲大振。據史書載康適歷任宋鹽場官期間,政績顯赫,一生忠奉朝政,力行敬業。其十世裔孫廣西慶遠知府陳琳於明景泰四年(1453年)撰《詠康適公》詩:“基業始經營,監場樂惠城。田園初墾闢,始振大家聲。垂世皆儒雅,傳家盡孝誠。傷心兵燹後,無處問宗盟。”其十五世裔孫清郡庠生陳秉元和廿三世裔孫清監生陳協堯皆有《詠康適公》詩讚。康適卒後,元配歐氏親葬其夫,並立碑(今墓在橫崗荷坳村西欖冚山)。歐氏生子一:文彬,建家業於淮賀村。現康適子孫後裔數以萬計,聚居在橫崗街道荷坳、格坑、沙塘圍、麻地頭、黃閣坑、白灰圍,龍崗街道蒲蘆圍、仙人嶺、低山、車村、松元角、積穀田,以及惠州博羅縣九子塔、河源紫金縣下石和東莞茶山鎮竹邊圍、隴頭、崗頭等村,不少移居香港和海外。 [2] 
朝舉三子陳康運,宋孝廉,湧口陳氏二世祖,聰明勤學,除四書五經外,二十一史熟讀於心,雖舉孝廉,隱居不仕,晚年著有《云溪詩集》。元配鍾氏,封七品孺人,生子一:子良。子良生健庵、順庵二子。健庵無出,長房康道孫嗣宗三子友亮入繼,陳友亮從湧口轉居沙井,為沙井開基之祖。順庵攜二子遷居東莞茶山,為茶山立村之祖。康運逝世後與孺人鍾氏合葬白石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