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曉蘭

(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

鎖定
陳曉蘭,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現任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陳曉蘭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上海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研究生
職    業
教師
職    務
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學術代表作
《經典與理論——上海大學學術演講錄II》
性    別
研究領域
比較文學
出版作品
《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
職    稱
教授

陳曉蘭個人簡介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

陳曉蘭職務任免

2023年9月,上海市比較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會員大會,選舉陳曉蘭為副會長。 [1] 

陳曉蘭研究領域

比較文學(中外文學關係,城市文化與文學,性別與文學)。

陳曉蘭出版專著

《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
《文學中的巴黎與上海——以左拉和茅盾為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城市意象——英國文學中的城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主編:
《詩與思——上海大學中文系學術演講錄》(學林出版社,2007),
《經典與理論——上海大學學術演講錄II》(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代表論文:
“兩個蘇聯” ——20世紀30年代旅蘇遊記中的蘇聯 (《文學評論》2009-3),
性別、藝術與權力——耶利內克小説、戲劇主題( 《 外國文學評論》2008年第2期),
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説中的廢墟意象(《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第4期),
左拉小説中的巴黎生態與空間表現(《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4期),
女性主義批評的經驗論(《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2期),
聖經中的城市 ( 《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第4期),
原始與現代:上海的雙重面貌——20世紀早期中西作家對上海的不同想象( 《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1期),
郁達夫小説中的日本女人(《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1期),
從左拉〈金錢〉到茅盾〈子夜〉看文學接受中的變形(《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4期),
徘徊在理論與現實之間——20世紀20年代中國旅蘇遊記中的蘇聯( 《蘭州大學學報》2008第3期) 當代中國海外遊記中的西方表述(《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2期) ,
現代中國瘋狂觀念的衍變(《上海文學》2005年12期),
大街和女人——中國現代派小説中的都市女人(《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第5期)等。
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