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文浩

(書法家)

鎖定
陳祥道。七十年代師從書法大師沙孟先生弟子金鑑才教授。
中文名
陳文浩
出生地
浙江省義烏市
出生日期
1947年
筆    名
文浩

陳文浩簡介

八十年代於浙江省書協第一期書法篆刻講習班時,受教於書法博士生到時章祖安馬世曉王冬齡金鑑才諸教授。書法楷書工歐、 行書,研習二王、涉及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小楷多習晉唐、趙孟頫 、文徵明等。集諸家而融會貫通,筆到法隨。作品曾六次入選中國書協舉辦之大展,並多次獲全國各項書畫比賽之大獎。作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洛陽博物館、中國萬博文化城、中南海畫冊氨基委員會等多家博物館收藏。2008年1月20日作品:蘇軾“前後赤壁賦”,范仲淹“岳陽樓記”小楷長卷作為國禮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並收藏。傳略入編《二十一世紀中國書畫藝術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纖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協刻字創作委員會副會長。

陳文浩作品

陳文浩風格:清峻淡雅 秀骨天成

學習書法是一條寂寞之道,需要學書者長期深入精進,用志不分。缺乏恆心與毅力,朝秦暮楚或爭功近利,皆難於深入堂奧,獲得大成。另一方面,凡真正熱愛書法對書藝情有獨鍾者,往往能捨棄他好,專心藝事,做到“樂之終身不厭”,方能有所建樹。在我結識的書家中,陳文浩就是一位對書藝“樂之終身不厭”的書家。
陳文浩的學書歷程與同時期的學者有所不同的是,他一直在晉唐書風中探求,對競相求怪的時尚書風持觀望態度,他審慎而冷靜地為自己選擇了一條穩紮穩打的學書之路,即植根於傳統,浸淫於魏晉書風之中,向“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方向發展。隨着藝術素養的日益增高,視野與見聞的不斷拓展,陳文浩將藝術追求定位於端莊、雋秀一路,並將典雅、飄逸的“中和”書風作為自己的追求。為此,他寫歐陽詢、褚遂良,寫《靈飛經》,寫《樂毅論》,寫《玉版十三行》等,強調技法在心法統攝下的整體性,從總體上展現着一種清逸散淡的情趣。在漫長的學書過程中,陳文浩堅信自我,穩紮穩打,堅持走寂寞之路,着意在氣息、韻致上下功夫,使書風向着端莊、簡約的方向發展。
陳文浩楷書取法是有思想的,他選擇了晉唐作為突破口,初唐楷書是由魏楷進入唐楷之間的過渡期,既有魏之天真爛漫,同時兼具唐風中規整嚴謹的一面,所以學楷取法初唐,不僅可以得唐之法,更可直追晉人之韻,這一點在陳文浩的書作中已可見端倪。他還花了很多時間去讀歷代法書,他認為讀帖所得尤勝於臨帖,通過對字的神、氣、韻、意的觀察,領略其中風采,藉以陶冶性情,從而觸發靈機,他更花了大量精力去從事書法理論的研究,從而上升為系統、縝密的境界,進而來正確指導創作。
在作品內容上,陳文浩書寫最多的是歷代名人的名篇佳構,如李白、杜甫等人的詩詞,王勃《滕王閣序》、蘇軾前後《赤壁賦》、范仲淹《岳陽樓記》、《金剛經》、《道德經》等,通篇一氣而成,洋洋灑灑,巍巍壯觀。陳文浩書法藝術的長處還在於善於思索。他認為,勤奮可積於法,悟者才嬗其變。縱觀陳文浩的小楷書法作品,法度謹嚴,用筆婉轉流通暢,點畫風姿綽約,眉目可人,筆勢含蓄多於直露,收斂多於舒揚,一因字形而隨勢生髮,筆到而法隨。清姚配中雲:“字有骨肉筋血,以氣充之,精神乃出。”陳文浩的作品以和風細雨式的優雅向人們訴説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其通篇滲透着文人氣息,自然流露出書法的文化內涵。
大凡成功的書家必然植根傳統,具備紮實的、多方面的基礎和素養。陳文浩對書法的美學本質已有比較深的理解和把握,技法也已相當純熟,其學書有這樣的發悟:再新的藝術觀念也不能替代嚴格的技法訓練。而技法訓練是一個沉寂枯燥的行為過程,應有充分的心境努力使自己沉入歷代經典作品之中,去感悟體驗用筆技巧的微妙變化,去復現線條的當下時空,光歐陽詢的九成宮貼就寫了十五年,可見其功之勤奮。陳文浩能在楷書研習探究之中,將技巧法度衍化為自我駕馭的基本能力,表現了對書藝基本規律的認知,足見其通達之才。
陳文浩近年來的書法成績斐然,楷書十數次入選全國書展並獲獎,作品被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等國外要員和大企業收藏,並得到啓功、沈鵬、歐陽中石、劉大為、劉巨德、杜大凱、李燕、呂雲所等名家的提攜和讚揚。尤其是其在刻字藝術上廣為稱道,作品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刻字藝術邀請展》、《全國首屆、二屆刻字書法展覽》、《中日刻字交流會》、《首屆國際可惜藝術作品交流展》等專業展覽。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 書概》説:“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觀陳文浩書作,清而純、靜而雅,沒有半點的市井之氣,卻有一種悠遠的情思;其作品,追求一種清雅之韻,着眼點已不是表現物象的質感,而是以筆墨和線條來表現美感和神韻,更多流露出濃濃的文人氣息。我想,這一方面,固然得益於他的文化學養,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他那質樸、淳厚的人品及其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

陳文浩作品展示

早期優秀作品
      近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