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文東

(全國人大代表)

鎖定
陳文東,男,高中文化。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國人大代表 [1] 
中文名
陳文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7年6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出生地
福建南安
性    別
挨家挨户聽民聲:樂於做人民羣眾的代言人
目光中流露出普通農民的質樸和淳厚,言談中滲透着對百姓脱貧致富的關切和企盼。陳文東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幹練、睿智而富有責任感。“作為人大代表,要實實在在為民辦點實事,為地方經濟發展做點實際工作。”這是陳文東對人大代表的認識定位,也是對自己的目標要求。
2000年,在大家的期盼下,下海經商小有所成的陳文東臨危受命,走馬上任湖珠村支書,先後被推選為縣、鎮人大代表。上任之際,一個個棘手的問題接連擺上他的案頭:連接各自然村的25公里村道, 晴塵雨泥;橫亙村主幹道的溪坂大橋,年久失修;217萬元村級債務,100多個村民輪番上村部討債……面對鄉親們焦急疑慮的目光,陳文東坦誠向村民們承諾:“我是鄉親們選出來的代表,我一定要為湖珠找到出路,讓湖珠發生大變樣!”
然而,湖珠的出路在哪裏?陳文東一點也不輕鬆。他帶着問題,挨家挨户串門,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老幹部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把脈”湖珠發展方向。“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湖珠村曾提出‘一人發展一頭豬’的目標,從長遠看,這一產業很有潛力,現在何不鼓勵羣眾‘重操舊業’?”“全村470多名村民外出經商、務工,每年能為家裏帶來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這不失為一條村民致富的好路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湖珠就是全省造林綠化面積大、林木管理好的一面旗幟,現在不能拋荒,要繼續發揮這一優勢……”老村支書洪清芳和村民們的一番言語,讓陳文東豁然開朗,原本繁雜的頭緒,在村民的一個個建言中逐漸明晰起來。
走田頭,入農户,與村民交心,成了陳文東代表的工作習慣,在連續幾個月走訪中,陳文東找到了湖珠村發展的“法寶”:山上造林、山下養豬、勞力轉移、能人辦廠。這一湖珠經濟發展的“方向標”,很快地在實踐中產生良好的效應。回想創業之初,陳文東深有體會地説:“經濟發展思路要有前瞻性,應適用於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要有廣泛性,能夠代表人民羣眾的心聲,符合百姓的利益。”
想方設法促民富:善於做經濟發展的領路人
發展思路找到了,該怎麼走呢?陳文東這樣説:“人大代表的責任與使命,促使我想方設法帶領羣眾脱貧致富。” 針對湖珠村的實際情況,在苦苦地探索中,他又找到了發展的“秘訣”:湖珠發展的主旋律是就業、創業、增收,辦法就是因地制宜、繼承傳統、吸引民資、盤活資源。
與泥巴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陳文東深知,農民“死”守着土地掙不了多少錢,而實現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實施勞動力轉移。經充分考慮後,在鎮人大會議上,他鄭重提出:“精簡農民,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民就業。”
湖珠村山多林廣,許多湖珠人世代傳承並掌握着精湛的木工手藝。改革開放後,就陸續有一批湖珠人憑着木工手藝,外出打工謀生,並闖出了一番天地。作為早期赴廈門打工的葉玉德,因木工業有所成,在廈門擁有4間店面經營建材生意,年盈利上百萬元。當時,陳文東就敏鋭地意識到: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增加羣眾收入的有效途徑。因此,他以葉玉德等一批業有所成的外出務工的典型代表為基點,奔走在廈門、泉州、廣東、湖珠等地,極力輸出湖珠青年勞動力。目前,僅在廈門江頭台灣街一帶,就聚集湖珠人創辦的以建材為主的規模公司、商場60多家,年盈利2000多萬元,務工湖珠人800多名,佔全村勞動力的60%,台灣街被廈門人形象地稱為“湖珠街”。
隨着年輕勞力轉移問題的迎刃而解,留守山村的四十歲以上大齡勞力出路迫在眉睫。陳文東多次深入羣眾徵求意見,在縣人代會上提出:“要有政策傾斜,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因地制宜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在陳文東代表的牽線搭橋下,目前回湖珠村創辦以木材加工為主的企業達12家,僅這些企業就解決村內大齡勞動力350多人。“先把年輕人送出去磨練,積累經驗和財富後,再鼓勵他們回村創辦企業。這既可充分利用湖珠林地多的優勢,又能解決大齡勞動力就業問題。”談起這些,陳文東自豪地説。
在走好“勞動力轉移”這一關鍵棋子之餘,陳文東又“十指彈鋼琴”,循着“多維”發展思路,積極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建議縣鎮兩級政府出台措施,傾力培育種養殖大户,在農村形成“人人有崗位,家家有產業”的發展態勢。如今,全村生豬年出欄達4萬多頭,養殖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户達200多户。而作為全市林權改革試點村之一的湖珠村,全村種植速豐林1.25萬畝,其中種植面積上50畝的林農,就達80多户,僅這一項林農年收入就達800多萬元。
“敢為人先,敢説、敢做、敢於承擔責任。”這是陳文東當選為人大代表時,大家對他的評價。在當選縣、鎮人大代表期間,陳文東就地質災害點搬遷、道路建設、鄉鎮主導產業、城鎮建設、民營企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和建議,羣眾反映的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心繫羣眾解民憂:甘於做服務百姓的貼心人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要時刻把羣眾的利益牢記在心上,在發展之後,着手解決百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他們分享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上任以來,陳文東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為民服務之上,竭盡全力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
在當選為巖溪鎮人大代表時,陳文東就提出:“要加大投資力度,打通鎮村道路,疏通農村經濟發展的‘命脈’。”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他,深知路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以前的湖珠村山高路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名副其實的“望天路”。説起這段路,回村辦廠的陳樹發深有感觸:“運回的辦廠設備,因路橋不通,只好”大卸八塊“,像螞蟻搬家一樣,用小型農用車來回搬卸分載,真是苦啊……”
湖珠要發展,修路要先行。面對村民們的訴苦,陳文東心裏暗暗下着決心。
然而,要修路造橋,資金哪裏來?鉅額的資金缺口猶如一塊大石頭壓在他心上,陳文東代表“厚”着臉皮到鎮裏、縣裏、市裏、省裏跑項目、要資金。有時為節約開支和爭取時間,累了在車上打個盹,餓了隨便找點東西吃一下。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他“跑”出來的項目就達四五十個之多,籌集資金600多萬元。他還總結出了一套項目運作的經驗:吃透“兩頭”,即摸清村裏的需要和了解上級的政策,明確項目導向和熟悉項目運作渠道。
“作為農民代表,考慮問題要立足農村,站在農民的角度,積極為羣眾謀取利益。”在他的帶領下,一系列惠民項目工作在湖珠逐漸鋪開,昔日偏僻落後的湖珠村悄然地發生着改變:2004年、2005年累計投入資金400多萬元,實現了聯接巖溪鎮區7公里道路硬化,建成了通往48個自然村的10公里等級水泥路;2005年,投資58萬元,完成了溪坂大橋改造工程,解開了卡在湖珠發展咽喉上的“結”;2006年,投資54萬元完成自來水進村入户;2007年,投資100萬元修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裏又決定投資70萬元,新建一棟學生宿舍樓……
人民代表人民選,當好代表為人民,心繫羣眾辦實事,銘記責任常履職。陳文東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消息不脛而走,村民高興地奔走相告:“這既是他的榮譽,也是我們村的驕傲!”作為新當選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陳文東對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驕傲,更為能代表廣大農民履行當家作主的權力而自豪。兩會上,談起湖珠村的發展,陳文東感慨萬千地説:“這都得益於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得益於黨和政府支農惠農的好政策,我粗略統計一下,近年來國家涉農政策8項減18項免!”如今,陳文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繼續做好村裏的工作,搞好自身的經濟發展,還要參加各級人大的會議和工作。然而,他始終沒有忘記代表的職責與份量。目前,他正為提出村民自治組織法修訂和林權改革中取消林業金費等方面的建議做準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