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攖寧

鎖定
陳攖寧(1880—1969),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攖寧子,道號圓頓子,安徽懷寧人。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近代仙學”倡導者。
中文名
陳攖寧
別    名
陳元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懷寧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69年
主要成就
“近代仙學”倡導者
信    仰
道教
代表作品
《黃庭經講義》、《教理概論》

陳攖寧人物生平

陳攖寧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原籍安徽懷寧,世居安慶蘇家巷。幼承家學,熟讀儒典,精通諸子百家,學貫三教。10歲讀《神仙傳》,即萌生學仙之念。稍長,考中秀才。因患癆疾,從叔祖學醫,同時試做仙道工夫,逐漸恢復健康。1905年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學堂,兩年後癆疾復發而輟學。1908年起,為學習養生方法,離家四處求師,遇數位真師,得到一些丹法口訣,。1912至1914年,住在姊丈喬種珊家,日往上海白雲觀通讀《道藏》,遂探得道教丹術之底藴。為了有所比較,又去杭州海潮寺華嚴大學閲讀佛經。旋赴北京,尋訪高道。1916年由京返滬,與西醫師吳彝珠結婚,夫妻二人在上海民國路自設診所行醫。1922年至1932年,陳攖寧與同志數人在家中進行了數百次外丹試驗,終因軍閥混戰和日寇侵滬受到破壞,未獲最後成功。1933年,張竹銘醫師在滬創辦《揚善半月刊》,特闢“答讀者問專欄”,請陳攖寧主筆。陳攖寧利用這個陣地,大力提倡“仙學”,團結了眾多好道之士,使之成為當時全國研究仙道的中心。1937年8月,日寇進攻上海,《揚善半月刊》被迫停辦。1939年,張竹銘醫師又創辦了《仙道月報》,陳攖寧仍為主筆之一。1941年夏,該刊又因上海局勢險惡而停辦。此後,陳攖寧仍然堅持仙學研究,並傳授弟子。
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請陳攖寧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陳攖寧被邀請為籌備委員。1957年4月,中國道教協會正式成立,被選為第一屆副會長兼秘書長。1961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並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文革”期間,中國道協被迫停止工作,陳攖寧託病住在北京醫院。
1969年5月25日,陳攖寧因病逝世,享年89歲。

陳攖寧人物成就

陳攖寧近代“仙學”倡導者

先生少年立志學仙,研究並實踐丹道功夫。1916年起一邊行中醫,一邊繼續研習仙道修養法並從事著述。當時上海醫藥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於仙道月法並向先生請教。1933年起在《揚善半月刊》上倡導和推廣仙道養生法,對這份獨一無二的仙學刊物,無時或怠;對自己學得和悟得的修養方法和體驗,從不矜為獨得,對友人及學生從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學修養法者,常向先生請教,他均認真回答,而且把對多人關注問題的回答,公開發表於《揚善半月刊》上,使讀者鹹知。此舉破除了道教界歷來對仙道修養法秘而不宣的陳規陋習。《揚善半月刊》共發行99期。1939年,先生開始在《仙學月報》連續發表文章,繼續《揚善半月刊》的宗旨。1957年後,先生把主要精力用於讀書、著述,潛心治學並培養學生方面。

陳攖寧近現代中國道教的領袖人物

1956年秋,瀋陽太清宮方丈嶽崇岱等創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先生被邀為籌備委員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國道教徒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儘管先生因胃潰瘍卧病於杭州,未能出席這次會議,但由於其在道教界影響較大,深受敬重,仍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時年已77歲。1957年冬,先生來京,住中國道協所在地白雲觀。
1958年先生被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吸收為列席委員,1961年起任政協委員,同年當選為中國道協第二屆理事會會長。這時先生雖已年逾80,仍然精神矍爽,毫無倦怠之意。他鼓勵全國道教徒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展道教學術研究,培養後繼人才,在諸多方面都作出了顯著成績,中國道協的工作較以往大有聲色。
先生曾在全國政協講壇上呼籲開展對道教歷史及學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中國道協成立了研究室,由先生親自領導制定了研究計劃及培養道教知識分子計劃。先生親自指導研究人員收集、整理、分析、綜合道教文獻資料,編輯《歷代道教史資料》,編寫《中國道教史提綱》,提出“在教言教”,按道教本來面貌研究道教的方針。

陳攖寧主要著作

先生著作頗豐,涉及內容有丹道、史論等,共計有《黃庭經講義》、《教理概論》、《靜功總説》、《老子第五十章研究》、《靜功療養法》、《仙與三教之異同》等近3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