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振寰

鎖定
陳振寰,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語言文化與中外關係研究所研究員。
本    名
陳振寰
和年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4年
外文名
Chen Zhenhuan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陳振寰人物經歷

一九五六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0年北京大學漢語史副博士研究生畢業。現任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語言文化與中外關係研究所研究員。 [1] 

陳振寰研究方向

多年從事古代漢語、音韻學、古典文學、詩律學和書法教學與研究。

陳振寰主要貢獻

《音韻學》《韻學源流評註》《詩詞典格律與欣賞》《詩詞常識》《陳和年書印集》等十餘種專著及數十篇論文。

陳振寰主要作品

《詩經》本稱《詩》,列為儒家經典後稱《詩經》。它編成於春秋時代,收錄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共305首。相傳周王室派專人收集民間詩歌,是為“采詩”,因而輯集成詩集。據《史記》等書記載,認為《詩經》系孔子刪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説。《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雅》有《大雅》《小雅》,《頌》有《周頌》《魯頌》《商頌》。產生地域為今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及湖北等地。其中《國風》大都是民歌,《雅》多為宴會樂歌,《頌》多為祀神祭祖之詩。詩篇的形式以四言為主,普遍運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詩經》的優秀詩篇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美,音節自然和諧,極富藝術感染力,因而為歷代所推崇。漢代傳《詩經》者有魯、齊、韓、毛四家,魯、齊、韓三家為“今文詩學”,西漢時立有博士,魏晉後逐漸衰亡。《詩》為古文詩學,盛行於東漢以後,魏晉後通行的《詩經》就是《毛詩》。此後對《詩經》的傳習研究代不乏人,很多學者傾注精力,為《詩經》這門學問做出了貢獻,更使《詩經》對中國文學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筆者深愛民族文化,也深愛這真金美玉的《詩經》,結合多年對《詩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既汲取古今研究者的成果,又獨立思考,聯繫古今民俗、語言等,注意挖掘詩中較含隱又給人以啓示的東西,以有新見,這樣寫成了此書。
參考資料
  • 1.    陳建初,吳澤順主編,中國語言學人名大辭典,嶽麓書社,1997.07,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