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德昌

(2018“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鎖定
陳德昌,男,生前是廣西梧州市萬秀區夏郢鎮儒巖村村民。
2018年,被評為“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1] 
中文名
陳德昌
性    別

陳德昌人物事蹟

生前兩救落水者 身後捐獻器官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陳德昌生前,勇救2名落水兒童;死後,捐出器官讓3名患者獲得新生。雖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但他以大愛精神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2018年3月14日凌晨,身體一向健康的陳德昌在家突然感覺身體右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被家人送往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醫生診斷為腦出血。15日,經醫院搶救無效達到腦死亡狀態。家屬在經過一系列艱難的思想鬥爭後,最終在16日作出了同意器官捐獻的決定。當日下午,陳德昌捐獻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給3名器官衰竭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
生前兩救落水者
3月17日,家人為陳德昌舉行追悼會。得知陳德昌離世的消息,村民們紛紛趕來為他憑弔送行。在送行的人羣中,有親戚,有朋友,有鄰居。其中兩名青年尤為動情,他們是當年被陳德昌救起的溺水兒童陳孔養和梁梓葵。
25歲小夥陳孔養一早從賀州市昭平縣趕回村裏為陳德昌送行。“如果沒有他,我早就被淹死了。”陳孔養回憶,那年,只有八九歲的他與一羣小夥伴到村頭渡口玩水,他攀上一艘靠在岸邊的渡船,不料,船隻突然啓動,慌亂中,他不慎落水。正當他在水中拼命掙扎快要窒息時,一隻大手穩穩地將他托出水面,並將他推回岸邊。“當時我已經喝了一肚子水,等我緩過來才發現,是路過的陳德昌救了我。”陳孔養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依舊十分動容。此後,陳孔養便與陳德昌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當父親告訴我他突然離世的消息,我反覆確認了幾遍,到現在依然很難接受。”陳孔養感慨地説。
同樣被陳德昌救過的還有17歲的梁梓葵。那年她只有四五歲,在江邊游泳時不慎遇險,被陳德昌救起。想到自己的救命恩人英年早逝,這名花季少女哭得十分傷心。
對於陳德昌的早逝,村民無一不感到惋惜,在大家的記憶裏,他一直和善助人。陳德昌的發小陳惠説:“平時他很樂於助人,經常送魚給別人,村裏有人起房子他總是能幫則幫,且從不收錢。看到村 裏上學讀書的孩子,他會不時給他們買學習用品。他還經常介紹工作給村裏想外出打工的年輕人。”
陳德昌病重之時,村裏的保潔員李武蒼老人雖然每月只有700元工資,卻捐出了200元給他治病。“德昌是個忠厚老實人,他平時很照顧我,經常給我送魚,中秋節還給我送月餅。我一個79歲的老人要帶兩個孫子,生活很艱難,得知他病重,我特別想救他,可惜他還是走了。”李武蒼惋惜地説。
身後捐器官造福多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全家人悲痛之餘,作出了一個令人敬佩的決定:將陳德昌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
在陳德昌被確認腦死亡後,醫生向他的家屬提及器官捐獻的事宜。農村喪葬習俗讓不少家屬對此建議表示反對,而陳德昌的父親陳海樹卻有着不同看法。
陳海樹説:“我兒子死亡時還年輕,他的部分器官還挺好,捐獻出去不僅能拯救他人,而且兒子生命也能得以延續,於是我就毅然作出了這個決定。”
起初,陳海樹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同和理解。當時他召集家人在醫院樓下開了一個簡短的家庭會,大家舉手表決是否進行器官捐獻。投票結果並不意外,三人棄權,三人反對,只有陳海樹一人同意。
陳德昌的姐姐陳錦霞説,她覺得白髮人送黑髮人本就是一件很悲痛的事情,固有的傳統觀念,讓她始終下不了決心同意捐獻弟弟的器官。此外,她還擔心家裏的母親也無法接受捐贈器官這件事。
考慮到家人的心情,陳海樹曾打過“退堂鼓”。後來,在與梧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溝通後,他決定先回家向妻子坦白兒子的病情,再商量捐獻事宜。得知兒子去世後,陳德昌的母親一個人悶在屋子裏,久久不願出來。經過陳海樹一番勸説,一家人最終理解並支持了這個捐贈器官的決定。“人死後就只剩一抔黃土了,但是捐獻器官至少還能讓我們一家有個念想,就是有人替我的兒子還好好活在這個 世上。”接受採訪時,陳海樹強忍悲痛地説。
3月16日上午,得知陳德昌心率不穩,情況開始變差,家人含淚同意儘快進行器官捐獻。當日下午,在梧州市紅十字會的見證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移植研究院醫生為陳德昌完成了大愛之舉——器官捐獻,而他也成為了梧州市第153位器官捐獻者。
3月18日,陳德昌獻出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已使3名患者重獲新生。其中,其肝臟移植到貴港一名40歲患肝癌的男性身上,患者於17日順利完成手術,生命體徵平穩,已能交流自如;其左腎移植到貴州一名42歲患尿毒症的男性身上,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其右腎移植到廣東汕頭一名58歲患尿毒症的男性身上,患者手術順利,恢復良好。 [1] 

陳德昌人物榮譽

2018年5月,被評為“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