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建軍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原教授)

鎖定
陳建軍,浙江大學教授、博導,1955年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四川省南充市,中共黨員。1992年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和國立新瀉大學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8年受浙江大學的邀請回國任教。2020年7月22日凌晨,陳建軍教授突發腦溢血;2020年9月16日陳建軍於浙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65歲。陳建軍教授生前系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系首任系主任(2012-2016年)。 [1] 
中文名
陳建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55年8月1日 [1] 
逝世日期
2020年9月16日 [1] 
學位/學歷
博士 [1] 
專業方向
區域與城市經濟 、產業經濟與集聚經濟 、國際經濟發展
職    務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系首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1] 
學術代表作
《中國高速增長地區的經濟發展—關於江浙模式的研究》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 
《產業區域轉移與東擴西進戰略:理論和實證分析》中華書局,2002年 [1] 
《國際經濟學自學指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 
《 亞洲經濟發展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 
《產業轉移、要素流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1] 
主要成就
國內最早提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著名學者之一。 [1] 
職    稱
教授

陳建軍社會職務

曾兼任温州大學商學院院長。國務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聯席會議)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杭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杭州都市圈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區域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長江經濟帶研究會(籌)副理事長,中國空間經濟學年會2012年度執行會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理事,浙江地方法規立法諮詢專家,浙江省高級經濟師協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區域與城市經濟》編委等。 [1] 

陳建軍學術交流

1.與韓國地域經濟協會、日本綜合研究所一起發起和舉辦的“中韓日國際地域經濟研討會”至今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為國際學者瞭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共同交流和探討區域經濟領域的國際學術問題提供了平台,也為我國區域經濟學走向國際化做出了努力。 [1] 
2.在國內學術交流方面,陳建軍教授是2012年中國空間經濟學年會的執行主席和主要發起人之一。 [1] 
3.作為會議的發起人和會議組委會主任參與舉辦了“2016中國城市管理學科發展年會”,並做主旨報告《中國大都市羣的產業-城市協同治理的一般分析和框架研究》。 [1] 

陳建軍研究方向

專業研究領域: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發展與管理、空間經濟學、亞洲經濟發展等。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大都市羣治理,產業區域轉移與產業集聚,亞洲經濟發展等學術領域的研究具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城市羣連綿帶的層次體系與協同發展研究》的首席專家,並多次負責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多次獲得浙江人民政府學術獎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學術獎。在現實問題研究方面,是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研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學者之一,也是杭州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思路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者。是杭州市“十五”規劃期間提出的建設“休閒旅遊的天堂、居住工作的天堂、學習創業的天堂”,即“學在杭州、遊在杭州、住在杭州、創業在杭州”的城市發展定位和戰略的主要研究和倡導者,也是杭州“十三五”規劃期間實施的“城市國際化戰略”和“擁江發展“戰略的倡導者和主要研究者。 [1] 

陳建軍研究成果

陳建軍教授早年留學於日本,獲博士學位後歸國,長期致力於從國際視野出發研究中國現實經濟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經濟理論在中國的實際應用與發展。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空間經濟學與產業轉移、區域一體化、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城市發展與管理等學科。陳建軍教授對長三角地區城市網絡的經濟發展與一體化發展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跟蹤研究,在這一領域是國內外最早提出和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的學者之一,同時也是國內最早進行產業轉移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的學者之一,其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一直保持着高引用率。先後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中國經濟史研究》,《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經濟地理》,《中國農村觀察》,《環日本海研究年報》(日本)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總計達到5743次(CNKI:2020年03月17日)。 [2] 
此外,陳建軍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就專注於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研究工作,是國內最早提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著名學者之一,同時積極為各級政府建言獻策,獲得省部級批示、獎勵幾十項。陳建軍教授近年來還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發改委、國家教育部、日本綜合研究所、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政府等相關部門的重大招標項目20餘項。主要創新成果體現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領域,為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在東亞地區處於領先水平。在理論應用於實踐方面, 陳建軍教授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浙江經濟發展的研究方面有突出的貢獻,受到浙江省黨和政府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多次獲得批示。其執筆了浙江省第一個經濟發展年度報告(即現在的“浙江經濟發展藍皮書”),也是國內較早進行中國現階段產業區域轉移實證和理論研究的學者,並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了以內生髮展動力為主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江浙模式”的概念;在其和其他學者的共同參與下,浙江省決策層在2003年5月提出了“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2019年,圍繞“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這一主題,陳建軍教授獲得省領導三次批示,充分顯示了陳建軍教授在浙江發展與長三角一體化領域研究的前瞻性和持續性。除為浙江省和長三角的發展貢獻研究成果之外,陳建軍教授還為杭州城市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是杭州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思路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者,是杭州市“十五”規劃期間提出的建設“休閒旅遊的天堂、居住工作的天堂、學習創業的天堂”,即“學在杭州、遊在杭州、住在杭州、創業在杭州”的城市發展定位和戰略的主要研究和倡導者,也是杭州“十三五”規劃期間實施的“城市國際化戰略”和“擁江發展“戰略的倡導者和主要研究者,為杭州城市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 
1.陳建軍;陳國亮;黃潔. 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222個城市的經驗證據. 管理世界.2009(04)
2.陳建軍. 中國現階段產業區域轉移的實證研究——結合浙江105家企業的問卷調查報告的分析. 管理世界.2002(06)
3.陳建軍. 中國現階段的產業區域轉移及其動力機制. 中國工業經濟.2002(08)
4.陳建軍.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同構及產業定位. 中國工業經濟.2004(02)
5.陳建軍;胡晨光. 產業集聚的集聚效應——以長江三角洲次區域為例的理論和實證分析. 管理世界.2008(06)
6.陳建軍;陳菁菁.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協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個城市和地區為例. 中國工業經濟.2011(06)
7.陳建軍,肖晨明. 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貿易互補性比較研究. 世界經濟研究.2004(08)
8.陳國亮;陳建軍. 產業關聯、空間地理與二三產業共同集聚——來自中國212個城市的經驗考察. 管理世界.2012(04)
9.陳建軍. 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的演變.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
10.陳建軍;葛寶琴. 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效應及影響因素分析. 當代經濟管理.2008(09)
11.陳建軍;黃潔;陳國亮. 產業集聚間分工和地區競爭優勢——來自長三角微觀數據的實證. 中國工業經濟.2009(03)
12.陳建軍. “東擴西進”與浙江產業區域轉移的戰略選擇. 浙江社會科學.2002(01)
13.陳建軍,葉煒宇. 關於向浙江省內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的研究.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04)
14.陳建軍,姚先國. 論上海和浙江的區域經濟關係——一個關於“中心—邊緣”理論和“極化—擴散”效應的實證研究. 中國工業經濟.2003(05)
15.陳建軍,姚先國. 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經濟關係研究——以浙滬經濟關係為例. 管理世界.2003(05)
16.陳建軍;崔春梅;陳菁菁. 集聚經濟、空間連續性與企業區位選擇——基於中國265個設區城市數據的實證研究. 管理世界.2011(06)
17.陳建軍;楊飛. 人力資本異質性與區域產業升級:基於前沿文獻的討論.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5)
18.陳建軍;黃潔. 集聚視角下中國的產業、城市和區域——國內空間經濟學最新進展綜述.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4)
19.陳建軍;鄭廣建;劉月. 高速鐵路對長江三角洲空間聯繫格局演化的影響. 經濟地理.2014(08)
20.陳建軍.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三次浪潮. 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03)
21.陳建軍. 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選擇.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
22.陳建軍;劉月;鄒苗苗. 產業協同集聚下的城市生產效率增進——基於融合創新與發展動力轉換背景.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
23.陳建軍. 浙江經濟:比較優勢和“走出去”戰略.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
24.陳建軍. 企業家、企業家資源分佈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浙江的實證分析.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
25.陳建軍. 關於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思考——以杭州為例. 浙江經濟.2008(17)
26.陳建軍;胡晨光. 長三角的產業集聚及其省區特徵、同構績效——一個基於長三角產業集聚演化的視角.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27.陳建軍;夏富軍. 垂直分工、產業集聚與專業化優勢——兼論長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優勢格局.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被引:38 , 下載:1041]
28.陳建軍;陳國亮. 集聚視角下的服務業發展與區位選擇:一個最新研究綜述.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5)
29.陳建軍;陳菁菁;黃潔. 空間結構調整:以加快城市化進程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廣東社會科學.2009(04)
30.劉霞;陳建軍. 產業集羣成長的組織間學習效應研究. 科研管理.2012(04)
31.陳建軍;胡晨光. 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投資與FDI流入關係的實證研究——一個時間趨勢設定下的VECM分析框架. 國際貿易問題.2007(11)
32.陳建軍;葛寶琴. 區域協調發展內生機制的理論研究——以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為基點.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3.陳建軍,肖晨明. 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貿易競爭性比較研究.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08)
34.陳建軍;葛寶琴. 城市化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 浙江學刊.2008(06)
35.陳建軍,呂猛. 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企業內地域分工——以長三角為例.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04)
36.陳建軍;崔春梅. 商務成本與產業結構變動的動態關係研究——基於我國三大地區間的經驗證明. 上海經濟研究.2010(10)
37.陳建軍,鄭瑤. 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羣商務成本比較研究——以杭、滬、嘉、甬、蘇為例. 上海經濟研究.2004(12)
38.陳建軍.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歷史進程與動力結構. 學術月刊.2008(08)
39.陳建軍.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問題與分析框架的構建.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05)
40.劉霞;陳建軍. 網絡聯結、組織間學習與產業集羣能力增進——基於浙江的實證研究. 科學學研究.2011(11)
41.王曉娟;陳建軍. 企業跨區域發展視角下的產業集羣轉型. 學術月刊.2006(10)
42.陳建軍;鄭廣建. 集聚視角下高速鐵路與城市發展. 江淮論壇.2014(02)
43.陳建軍;周斌. 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的整合研究.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44.陳建軍;張興平;丁正源.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創新中心的創出. 上海經濟研究.2007(04)
45.陳建軍;陳國亮. 集聚視角下的服務業發展與區位選擇:一個最新研究綜述.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2009(04)
46.陳建軍. 中國的轉軌經濟與江浙模式. 江海學刊.2000(06)
47.陳建軍;陳國亮. 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效應與展望.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48.陳建軍;劉月;陳懷錦. 市場潛能、協同集聚與地區工資收入——來自中國151個城市的經驗考察.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
49.陳建軍;崔春梅. 基於不同發展路徑的FDI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以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為例. 國際貿易問題.2009(12)
50.陳建軍. 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及其選擇——兼以浙江為例的分析. 浙江社會科學.2006(03)
51.陳建軍,林亮. 關於温州發展模式形成的另一種解釋——從温州民營企業家羣體成長路徑角度的分析.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08)
52.陳建軍. 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 人民論壇.2014(15)
53.陳建軍;袁凱;陳國亮. 基於企業異質性的產業空間分佈演化新動力. 財貿研究.2013(04)
54.陳建軍;胡晨光. 浙江製造業發展的重點與思路——基於主導產業倒U型演進假説的分析. 統計研究.2008(06)
55.陳建軍. 長三角:從點軸發展走向網絡發展——兼論杭寧發展帶的建設. 浙江社會科學.2005(04)
56.陳建軍. 蘇南和浙南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 中國農村觀察.2001(03)
57.陳建軍;陳菁菁.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研究綜述——基於產業及空間層面的解釋. 社會科學戰線.2011(09)
58.陳建軍;王國正. 都市圈內涵與界定維度研究. 江西社會科學.2009(06)
59.陳建軍;周維正. 空間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土地經營策略、競爭機制和中國的城市層級體系——來自中國186個地級市的經驗證據. 中國土地科學.2016(03)
60.陳建軍. 長三角經濟合作模式:政府推動和企業主導. 浙江經濟.2004(17)
61.陳建軍;梁佳. 關於聯合開發區的研究:一般分析框架和管理模式.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5)
62.陳建軍. 論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及其目標特徵. 經濟地理.2002(06)
63.陳建軍. 日本的批發市場──案例和比較. 現代日本經濟.2001(03)
64.陳建軍;陳菁菁. 杭州市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研究. 中國名城.2009(02)
65.姚先國,倪雲虎,陳建軍. 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與浙江經濟發展. 浙江社會科學.2003(02)
66.陳建軍,鄭瑤. 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羣商務成本比較研究——以杭、滬、嘉、甬、蘇為例.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5(Z1)
67.陳建軍. 浙江產業轉型升級戰略重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政策環境的打造. 浙江經濟.2015(07)
68.陳建軍. 全局視野下的長三角協調發展機制研究.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8)
69.陳建軍;袁凱. 企業異質性視角下產業空間分佈的“二重性”:基於前沿文獻的討論.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
70.陳建軍;袁凱. 從經濟關聯走向知識關聯——產業空間分佈動力機制演化.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71.陳建軍;陳懷錦;劉月. 預期、集聚的動態演化與政策:基於文獻的討論.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72.陳建軍;黃潔. 浙江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思路. 浙江經濟.2007(02)
73.劉月;鄒苗苗;陳建軍. 空間經濟學視角下的產業協同集聚:一個文獻綜述. 江淮論壇.2017(03)
74.陳建軍;楊飛. 產業集羣價值鏈升級與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以浙江省塊狀經濟與工業大縣為例. 產業經濟評論.2014(05)
75.陳建軍;陳國亮;崔春梅;葛寶琴. “十二五”期間浙江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戰略研究. 江淮論壇.2010(02)
76.陳建軍. 豐盈的企業家資源與優良的制度環境——也談“浙江經濟發展為什麼這麼快”. 浙江經濟.2002(15)
77.陳建軍. 上海世博會: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助推器.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4)
78.陳建軍;周維正. 大城市周邊準生態敏感區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路徑研究——以杭州建德市為例. 江淮論壇.2015(02)
79.陳建軍. 城市治理和城市包容. 浙江社會科學.2015(12)
80.陳建軍;陳懷錦. 集聚的測度方法評述:基於前沿文獻的研究.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04)
81.陳建軍;陳懷錦;劉實;徐倩. 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的長三角大灣區研究:基於國內外比較的視角. 治理研究.2019(01)
82.陳建軍;龐琛;季曉芬. 紡織服裝企業跨區域發展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紡織學報.2016(05)
83.陳建軍. 長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浙江經濟的外資引進策略選擇. 浙江社會科學.2003(03)
84.陳建軍;呂猛.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企業內地域分工. 浙江經濟.2005(08)
85.陳菁菁;陳建軍. 企業異質性對企業再定位及地區生產率水平的影響——對集聚外部性、空間選擇效應和分類效應的細分研究.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02)
86.陳建軍;袁凱;陳國亮. 選擇效應:異質性視角下的企業區位決策. 江淮論壇.2013(04)
87.陳建軍. 長三角一體化:浙江的戰略目標和任務. 浙江經濟.2010(13)
88.邱德榮;陳建軍. 城市內部因素對中國城市人口規模擴張的影響.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89.陳建軍. 從結構協調到結構衝突——由日美製度結構演變看日本經濟危機的形成. 社會科學戰線.2002(05)
90.陳建軍;梁佳. 以“飛地經濟”破解發展瓶頸. 浙江經濟.2012(06)
91.陳建軍. 浙江的戰略空間和“湖州崛起”研究. 浙江經濟.2005(19)
92.陳建軍. 浙江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以第二產業部門為主要對象的研究. 浙江經濟.2001(09)
92.董昊煜;陳建軍. 中國經濟後進地區創新發展路徑研究——基於河北、浙江兩省的比較分析. 河北學刊.2015(03)
93.陳建軍;黃潔.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際經驗、發展模式與實現路徑. 學術月刊.2019(10)
94.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陳建軍. 策應上海 聯合江蘇 贏得未來——“十二五”浙江省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對策研究. 中國城市經濟.2010(02)
95.陳菁菁;陳建軍;朱煒欽. 都市空間維度下的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調發展研究——以杭州市為例. 生產力研究.2016(03)
96.陳建軍. 非均衡的區域發展戰略和差別化評價體系. 人民論壇.2009(12)
97.陳建軍;陳國亮. 打造杭州西部高速公路城市發展軸——關於杭州西部高速公路城市發展軸的研究. 浙江經濟.2008(05)
98.陳建軍. 推進長三角區域合作 發展杭州都市經濟圈. 杭州通訊(下半月).2007(08)
99.朱師鈞;陳建軍. 浙蘇互動加快“杭寧發展帶”建設. 浙江經濟.2005(03)
100.陳建軍. 不失時機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04)
101.楊平宇;陳建軍. 基於企業家視角的產業升級實現機制研究.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03)
102.陳建軍;邱德榮. 中間投入視角下的區域資源錯配研究——來自工業企業的微觀證據.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6)
103.楊平宇;陳建軍. 產業集聚、綠色發展與治理體系研究——基於浙南產業集聚區的調查. 經濟體制改革.2018(05)
104.陳建軍;陳菁菁;陳懷錦. 我國大都市羣產業—城市協同治理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5)
105.陳建軍. 杭州之濱 數字集聚——關於環杭州灣大灣區數字產業集聚發展的建議. 信息化建設.2018(10)
106.陳建軍. 多元化、國際化、知識經濟化:浙江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中國經濟快訊.2001(42) [5] 

陳建軍獎勵榮譽

1.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產業區域轉移與東擴西進戰略》(第一完成人)2.浙江省第十屆哲學社會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中國高速增長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一完成人)3.浙江省教育廳2002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高速增長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一完成人)4.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高速增長的地域經濟發展——關於江浙模式的研究》(第一完成人)5.浙江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生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第一完成人)6.2008年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獎:《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歷史過程與動力結構》(第一完成人)7.第五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優秀成果獎:《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經濟關係研究》(第一完成人) [3] 

陳建軍研究生課程

《亞洲經濟發展》面向對象:全校所有本科生。本課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1.亞洲經濟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知識,國際知識常識。2.日本、韓國與台灣的經濟發展概論、條件、企業與對外經濟關係。3.東盟(ASEAN)4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經濟發展。課程採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4] 
《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面向對象: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本課程主要介紹本學科學術前沿的理論和文獻,激發研究生了解、運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和管理學的分析方法與技術,開拓視野,培養興趣,善於思考,關注並研究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問題。 [4] 

陳建軍工作研究項目

近五年來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的各類項目情況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時間
1
我國城市羣連綿帶的層級體系及協同發展研究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
2017~2022年
2
我國大都市羣產業空間分佈優勢格局形成的動力機制研究
國家自科基金項目
2017~2021年
3
基於產業鏈空間分佈離散化的區域協調發 展動力機制研究
國家自科基金項目
2012~2015年
4
基於空間連接和空間跨越的產業跨區域轉移機制創新
國家發改委
2014~2015年
5
“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下的長三角城市羣協調發展的問題、機制與路徑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4年
6
發展新常態下的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基於融合創新戰略的視角
長三角合作與發展基金
2015~2016年
7
2012年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報告
長三角合作與發展基金
2013年
8
發揮上海大虹橋CBD優勢,共同打造滬蘇浙“成長三角”
長三角合作與發展基金
2013年
9
“十三五”期間浙江省新型城鎮化化研究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5年
10
“十三五”浙江省產業聚集區規劃實施策略研究
浙江省發改委
2014年
11
各類開發區開展“工業強區”建設與水平評價問題研究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2013年 [5] 

陳建軍著作和教材

(1)《中國高速增長地區的經濟發展—關於江浙模式的研究》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產業區域轉移與東擴西進戰略:理論和實證分析》中華書局,2002年。
(3)《國際經濟學自學指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4)《 亞洲經濟發展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 《產業轉移、要素流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