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建民

(歐洲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鎖定
陳建民,男,1964年3月出生,歐洲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1] 
陳建民於1985年在安徽工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90和1993年在復旦大學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歷任復旦大學教師、副教授、教授;2004年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2012年至2016年任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6年任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21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1] 
陳建民研究方向主要有大氣(環境)化學、大氣氣溶膠、大氣多相反應機理、雲-氣溶膠相互作用等。 [1] 
中文名
陳建民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性    別

陳建民人物經歷

陳建民 陳建民
1985年7月,陳建民於安徽工業大學化工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5年7月—1987年8月,任安徽工業大學化工系助教。
1990年7月,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
1993年7月,於復旦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1993年8月—1997年6月,任復旦大學化學系講師。
1995年5月,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10月—1996年3月,任復旦大學化學系系副主任。
1996年3月—1997年4月,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學院訪問副教授。
1998年5月-2004年4月,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副主任。
2000年12月,晉升為教授。
2004年5月—2009年11月,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
2012年3月,任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特聘教授。
2012年10月—2016年5月,任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16年6月,任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2021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1] 

陳建民主要成就

陳建民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建民發現礦塵-海鹽混合氣溶膠與COS反應具有強烈生成硫酸鹽氣溶膠的潛力, 首次認識到混合氣溶膠形成硫酸鹽表現出完成不同於單一組分的特性。
陳建民提出含硫污染氣體在礦塵表面形成硫酸鹽的反應機理,揭示出反應活性與晶型密切相關,顆粒物表面吸附氧及表面羥基形成硫酸鹽的催化氧化反應機理。
陳建民運用先進的大氣在線和離線觀測手段,在城市與農村重污染地區、高山、近海海面、長江航道等綜合觀測,揭示大氣細顆粒物爆發增長大氣化學機制、二次氣溶膠化學組分變化規律、吸濕性及硫酸鹽氣溶膠形成的競爭機理。
陳建民還發現農業秸稈燃燒、煙花燃放、船舶排放的黑碳/棕碳、PAHs等對空氣質量、人健康具有重要影響。 [1] 
  • 學術論著
截至2021年8月,陳建民已發表學術期刊論文440餘篇,其中在Chem. Rev.、Science、JACS、ACP、JGR、ES&T、等發表SCI論文370餘篇,被引用12232次,H-index 56,2020年被評為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交叉學科)。 [1] 
  • 承擔項目
截至2021年8月,陳建民已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專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與重點支持項目、重大儀器(自由申請)、重點項目和麪上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與重大項目、企事業委託等20餘項。 [1]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時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
大氣顆粒物與含硫化合物復相反應的研究
2004-2006
國家自然科學委基金重點項目
大氣氣溶膠多相反應對區域酸沉降的影響研究
2006-2009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
生物質燃燒氣溶膠吸濕性和光學性質變化研究
2007-2009
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
崇明生態島大氣污染特徵與演化
2009-2011
國家自然科學委基金面上項目
天然氣燃燒形成氣溶膠的反應活性及光輻射效應研究
2009-2011
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
上海大氣灰霾污染形成機制及光學特性變化特徵研究
2010-2012
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
大氣氣溶膠及其區域氣候效應
2010-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新生成黑炭演化為多組分大氣細顆粒物的形成機制研究
2011-2013
歐盟第七框架協議(FP7)項目課題
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Fate and Impact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2012-2016
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
上海大氣PM2.5污染形成及其對肺部疾病影響的機理機制研究
2012-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課題
大氣顆粒物界面過程與二次物種的形成
2012-2016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優先發展領域項目
含黑炭混合氣溶膠的形成機理及其對大氣能見度的影響研究
2012-2014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項目
大氣氣溶膠形成機制與環境影響
2013-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灰霾對霧形成機制的影響研究
2014-2017
美國唐仲英基金會項目
科學支撐立法控制大氣PM2.5研究
2014-20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自由申請)項目
大氣顆粒物關鍵化學組分與生物毒性在線分析聯用系統研製
2016-2020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細顆粒物爆發增長機制與調控原理
2016-20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
長三角代表性城市大氣細顆粒樣品的採集及其表徵與解析
2018-20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
大氣細顆粒物毒性組分甄別研究
2019-2021
資料來源: [2] 
  • 科研獎勵
陳建民先後獲得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9年上海技術發明二等獎,2009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推廣類二等獎,2010年第六屆發明創業獎,2011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項。 [1-2] 

陳建民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陳建民先後主講了《環境化學 A》《環境科學前沿》《環境化學前沿》《環境災害啓示》等本科生課程,以及《環境化學原理》《清潔生產》《綠色化學選讀》《環境催化》《大氣化學進展》《大氣氣溶膠》《研究生專業英語》等研究生課程。 [3] 
據2023年4月復旦大學官網顯示,陳建民現開設有本科生課程《環境災害啓示》《環境化學A》《大氣化學》三門和研究生課程《高等大氣化學》一門。 [2] 
  • 教學觀點
陳建民 陳建民
陳建民認為在高校教學始終是第一位的。他認為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是與青年學生共享知識的過程。他開設的課程都是新的、涉及前沿領域的,他覺得很有必要及時向青年學生講授。將最新的知識、理論介紹給學生,把科研領域最新的成果補充到教學中來,使教學跟上學科發展。 [4] 
  • 培養成果
陳建民主講的《環境化學A》課程被評為2007年度復旦大學精品課程,2008年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多位研究生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或三好學生。 [3] 
  • 教學獎勵
在教學獎勵方面,陳建民先後獲得2009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017年上海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1-2] 

陳建民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9年
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
2002年
上海市科技創業領軍人物
2009年
上海市育才獎
2010年
寶鋼優秀教師獎
2011年
中國環境學會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
2013年
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2015年
法國棕櫚教育騎士勳章
2015年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21年
歐洲科學院院士
資料來源: [2] 

陳建民社會任職

陳建民兼任中國環境學科學會大氣環境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全球大氣化學計劃委員會(IGAC)中國工作組成員;陸地生態系統-大氣過程綜合研究(iLEAPS)中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七屆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IUGG)中國委員會委員;《J. Geophys. Res.-Atmos.》副主編;《Sci. Total Environ.》副主編;《Heliyon Environment》副主編;《Aerosol Air Qual. Res.》編委;《J. Environ. Sci.》編委;《Adv. Environ. Res.》編委; 《地球環境學報》編委;《環境化學》編委;《中國環境科學》編委。 [2] 

陳建民人物評價

“陳建民在環境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歐洲科學院 評) [1] 
“陳建民同志在科技創業成功之後不驕不躁,帶領企業,與時俱進,開拓思路,不斷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力量。”(《華東科技》 評)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