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建明

(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

鎖定
陳建明,博士,研究員。1987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獲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獲昆蟲學碩士學位,同年分配到浙江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工作,2004年3月獲浙江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博士學位。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8、2006年分別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第一層次。現為杭州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浙江省農林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和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陳建明
性    別
職    業
教師
職    稱
研究員

陳建明簡介

1990年至今,主要從事作物(水稻)重大害蟲發生規律、災變機制與可持續控制技術研究,品種抗蟲性評價與抗性機理研究,昆蟲抗藥性監測與抗藥性機理以及抗藥性治理技術研究,水生蔬菜(茭白)有害生物控制技術與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生物農藥研製與應用。近十年來主持國際科學基金(IFS)、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專題、中國水稻科學發展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專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市級項目近30項。 [1] 

陳建明指標

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11項,其中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均為第二完成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四完成人)、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1項(第五完成人)、浙江省農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第三完成人)。主持申請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0項,作為骨幹參加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6項,獲得授權專利10項;主持申請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9項、作品著作權登記證書1項,作為骨幹申請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2項;合作審定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1個。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編(著)專著 2本、參編3本。

陳建明科員

植保工程室
陳建明(研究員) 張珏鋒(在讀碩士、研究實習員) [2] 

陳建明職稱

1. 研究員
2. 博士
3. 植保工程室主任 [1] 

陳建明學術兼職

中國計量學院碩士生導師
2. 浙江農林大學碩士生導師 [1] 
3. 杭州師範學院碩士生導師
4. 浙江省植物保護學會理事
5. 中國園藝學會水生蔬菜分會理事 [1] 

陳建明研究方向

1. 水稻品種抗(耐)蟲性監測與評價、水稻品種抗(耐)蟲性的組織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2. 稻飛蝨共生菌的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稻飛蝨共生菌與稻飛蝨抗藥性的關係研究 [3] 
3. 水稻重大害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研究
4. 水生蔬菜(茭白)重要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技術與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 [3] 

陳建明論著

1. 陳建明,何月平,張珏鋒,陳列忠. 夾竹桃葉乙醇提取物對斑馬魚的毒性評價.水生生物學報,2011,35(5):835-840 [4] 
2. 李娜, 陳建明*, 張珏鋒, 何月平, 陳列忠. 褐飛蝨共生菌抗感吡蟲啉菌株體內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較.植物保護學報,2011,38(3):259-264
3. 陶榮祥,陳建明,廖琴主編. 《水稻病蟲害田間手冊—病蟲害鑑別與抗性鑑定》.中國農業出版社(待出版),2006,: [4] 
4.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植物耐蟲性的研究方法.植物學通報,2005,22(4):449-455
5.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電子取食監測儀在植物抗蟲性研究中的應用.昆蟲知識,2005,42(5):485-490
6. 陳建明, 俞曉平, 程家安, 鄭許松, 徐紅星, 呂仲賢, 張珏鋒, 陳列忠. 植物耐蟲性的研究進展.昆蟲學報,2005,48(2):262-272 [4] 
7. 陳建明、俞曉平、程家安、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 水稻新品種(系)對褐飛蝨抗性的篩選及評價.中國水稻科學,2005,19(6):563-567
8. Lu Zhongxian, Yu Xiaoping, Chen Jianming, Zheng Xusong, Xu Hongxing, Zhang Juefeng, Chen Liezhong. Dynamics of yeast-like symbiot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virulence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to resistant rice varieties.J. Asia-Pacific Entomol.,2004,7(3):317-323
9. 陳建明,俞曉平,呂仲賢,陶林勇,鄭許松,徐紅星,程家安. 白背飛蝨在水稻抗蟲品種N22上的適應性研究.應用生態學報,2003,14(11):1939-1942 [4] 
10. 陳建明,俞曉平,程家安,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 不同水稻品種對褐飛蝨為害的耐性和補償作用評價.中國水稻科學,2003,17(3):265-269
11. 陳建明,俞曉平,陳俊偉,呂仲賢,程家安,陶林勇,鄭許松,徐紅星. 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變化與其抗白背飛蝨的關係.核農學報,2003,(6):423-427
12. 陳建明,俞曉平,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程家安,劉光傑. 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蝨的耐蟲性反應及稻株營養成分的變化.應用生態學報,2003,14(12):1956-1959
13. 陳建明,俞曉平,程家安,呂仲賢,徐紅星. 不同水稻品種受褐飛蝨危害後體內生理指標的變化.植物保護學報,2003,30(3):225-231
14. 陳建明,俞曉平,程家安,呂仲賢,鄭許松,徐紅星. 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的有效方法——電子取食監測儀的原理和應用技術.浙江農業學報,2002,14(4):237-243
15. Jianming Chen, Xiaoping Yu, Zhongxian Lu, Xusong Zheng, Hongxing Xu, Jiaan Cheng. Studies on tolerance and compensations of rice varieties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l) attacking.CRRN,2002,10(4): 9-10 [4] 
16. 呂仲賢、俞曉平、陳建明、鄭許松、徐紅星、陶林勇. 共生菌在褐飛蝨致害性變異中的作用.昆蟲學報,2001,44(2):197-204
17. 呂仲賢、俞曉平、陳建明、鄭許松、徐紅星. 共生菌對褐飛蝨生長髮育和生殖的影響.植物保護學報,2001,28(3):193-197
18. Xiaoping Yu, Zhongxian Lu, Guorui Wu, Linyong Tao, Jianmian Chen, Xusong Zheng, Hongxing Xu. The biotypes, wing-forms and the immigration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in Zhejiang Province.J. Asia-Pacific Entomol,2001,4(2):201-207
19. 陳建明,俞曉平,葛秀春,呂仲賢,程家安,顏紅嵐,劉光傑,鄭許松,陶林勇,孔令軍. 水稻植株防禦白背飛蝨為害的某些生理反應.中國水稻科學,2000,14(1):43-47 [4] 
20. 陳建明 俞曉平 呂仲賢 鄭許松 程家安. 除草劑和殺菌劑對褐飛蝨及其天敵的影響.植物保護學報,1999,26(2):196-199
21. Chen Jianming, Yu Xiaoping, Lu Zhongxian, Zheng Xusong and Cheng jiaan. Effects of agrochemicals on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and its predatory enemies.Entomologia Sinica,1999,6(2):155-163
22. 陳建明、俞曉平、呂仲賢、鄭許松. 稻田常用殺菌劑對褐飛蝨若蟲的殺傷作用.中國水稻科學,1998,12(3):155-158
23. 俞曉平主編,陳建明編委之一. 《中國無公害農業的發展策略和途徑》.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24. Huang Ciwei, Feng Bingcan, Chen Jianming. The forecasting models of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in Zhejiang province.CRRN,1995,5(2): [4] 
25. 陳建明、程家安、何俊華. 温度和食物對黑肩綠盲蝽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昆蟲學報,1994,37(1):63-70 [4] 

陳建明主要成果

1. “茭白主要病蟲害治理關鍵技術及無害化生產”獲2004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5] 
2. “生境多樣性對稻田天敵的保護作用及生境調節技術”獲2001年浙江省農業豐收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5] 
3. “雷公藤殺蟲活性物質的提取和分離方法”專利號:200310108822.3;於2005-10-15取得(第三完成人); [5] 

陳建明主要榮譽

1. 浙江省組織部、人事廳、科技廳 浙江省 “ 151人才工程” 第二層次人才稱號(1998年); [6] 
2. 浙江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科委,省教委,省計經委,省科協,省財政廳 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2006年); [6] 
3. 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優秀科技特派員(2006年);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