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建憲

鎖定
陳建憲,男,漢族,湖北省麻城市人,1954年6月生。1982年在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本科畢業,1988年在華中師大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大文學院副院長,華中師大民間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俗學專業碩士點指導組組長。
中文名
陳建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4年6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
職    稱
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

陳建憲人物簡介

陳建憲,男,1954年6月生,湖北省麻城市人。
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民間文學和民俗學專業博士和碩士指導組組長,中國神話學會副會長、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國際民間敍事研究會(ISFNR)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
1982年在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本科畢業,1988年在華中師大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90-1991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訪問學者,2005年在華中師大獲文學博士學位。 [1] 

陳建憲主要論著

著作:
1、獨著,《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出版,1994年。
2、獨著,《神話解讀--母題分析方法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
3、獨著,《玉皇大帝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和台北漢揚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4、獨著,《亂倫與禁忌》(署名楚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
5、獨著,《中國民俗通志·民間文學志》(上),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6、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文化學教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7、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民間文學教程》(與劉守華教授共同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8、參編教材,《民俗學概論》(鍾敬文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9、參編教材,《中外文學作品選》(王慶生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10、參編教材,段寶林主編《民間文學教程》第3章“民間故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11、副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鑑》(2001-2007各卷),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2010年。
12、獨譯,《中國文化象徵詞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
13、第一譯者,《世界民俗學》(與彭海斌合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7月。
14、第一譯者,《中西敍事文學比較研究》,華中師大出版社,1994年10月。
15、參譯,《世界神話百科全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
16、主編,《中國民間文化精品系列》叢書(多人合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共六本。
17、主編,《僧道小品》(4人合作),珠海出版社,1994年9月。
18、主編,《玉皇大帝的傳説》,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年。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再版。
19、主編,《天地玄黃――中國古代神話典籍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年。
20、主編,《中國神話故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8、主編,《國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
19、主編,《中國祭禮》(署名陳思),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20、主編,《中外神話傳説》,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
21、編著,《跨越時空的對話—中國祭禮》(與賈平合作),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獨著《神話解讀--母題分析方法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主要貢獻:神話學素以方法之學著稱,但針對神話本身特點而產生的專門方法--母題分析方法,雖在當代國際神話學界十分通行,在中國卻鮮為人知,甚少應用。有鑑於此,該書以史蒂斯·湯普森(Stith Thompsom)的《民間文學母題索引》為中心,結合國際國內的神話資料,對母題分類體系和母題分析方法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在此基礎上,作者對這種方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模式等等,結合中國神話材料進行了探索。在神話、神話母題的界定、母題方法的功用以及具體運用母題方法對盤古、九頭鳥、蛇女等中國神話進行分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創見。該書對母題分析方法的系統介紹與開掘,為研究者提供了一種新工具,對中國神話學學科體系的形成與規範,具有相當的理論價值。此書2001年榮獲中國民間文學理論著作"山花獎"二等獎(政府獎)。 [2] 

陳建憲譯著

《世界民俗學》(第一譯者,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
中西敍事文學比較研究》(第一譯者,華中師大出版社,1994年)

陳建憲論文

1.“從信息革命看資料工作的緊迫性”,9千字,載《民間文學論壇》1984年 第3期,獲該刊首屆民間文學論文“銀河獎”二等獎。
2.“蛇神、蛇妖、蛇女”,12千字,載《民間文藝季刊》1987年第1期。
3.“從淫蕩的蛇妖到愛與美的化身”,7、5千字,載《華中師大學報》1987 年第2期。後選入《中外比較文學研究》第二輯,台灣學生書店,1992年出版。
4.“女人與蛇——東西方蛇女故事比較研究”,11千字,載《民間文學論壇》1987年第 3期,獲該刊第二屆民間文學論文“銀河獎”優秀獎。
5.“民間故事與宗教文化”,18千字,載《民間文藝季刊》1988年第4期。 獲該刊首屆“飛鷹獎”優秀論文獎。
6.“中西方性觀念之比較”,4千字(與陳振家合作),載《黃金時代》1988年第4期。
7.“九頭鳥——楚文化的精魂”,6千字,載《藝術與時代》1988年第5期。 後選入《楚藝術研究》(湖北美術出版社,1991年)和《中國民俗趣談》(三 秦出版社,1994年)。
8.“生命的贊禮——中外棄嬰傳説賞析”,4千字,載《山茶》,1988年第5期。
9.“打破習慣,才能寫好習慣——評高考作文中的模式化現象”,2千字,載《語 文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10期。
10.“更新方法,擴展領域——西方民間文學、民俗學發展動態”,5千字,載《社會科學 動態》1990年第12期。
11.“宇宙卵與太極圖——盤古神話的中國‘根’”,11千字,載《民間文學論壇》1991年第4期。
12.“荊楚巫風與日本古俗”,10千字,載《江漢論壇》1991年第9期。選入《中日民俗的比較與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3.“到中國去尋根——日本的民俗研究動態”,5千字,載《社會科學動態》1991年第6期。
14.“引魂之舟——楚人物龍鳳帛畫與日本珍原古墳壁畫的比較研究”,5千字, 載《藝術與時代》1991年第10期。選入《楚文藝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2年。)
15.“論民俗與文化的關係”,12千字,載《民俗研究》1992年第4期。
16.“試論民俗的功能”,11千字,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增刊,1992年。 《新華文摘》摘要轉載。
17.“西方當代迷信研究動態”,5千字,載《社會科學動態》1992年第3期。
18.“魂鳥和羽人”,4、5千字,載《藝術與時代》1992年第10期。
19.“民間故事 文化瑰寶”,載《社會科學動態》,1993年第7-8期。
20.“略談神話之分類”,4千字,載《高師函授學刊》1993年第10期。
21.“民俗文化與民族凝聚力”,《廣東民俗文化研究》,1993年第1-2期合刊。
22.“民間文學與中學語文教學”,1、5千字,載《語文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7期。
23.“女人與土地——女媧泥土造人神話新解”,6千字,載《華中師大學報》, 199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1994年第5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1994年第6期摘要轉載。
24. “論中國天鵝仙女故事的類型”,10千字,載《民族文學研究》199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1994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5.“神話在當代的四種形態”,《高師函授學刊》.I995年第1期。
26.“試論神話的定義與形態”,0、45萬宇,《黃淮學刊》,I995年第4期。
27.“荒謬的推八字”,《湖北日報》I995年2月26日。
28.“九頭鳥:神靈還是妖怪一一兼論當代神話符號的歧解問題”,1萬字、載《楚俗研究》第2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5年”
29.“中國洪水神話的類型與分佈--對443篇異文的初步宏觀分析”,《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第3期;日譯本載《日中昔話傳承つ現在》,鈴木秀美譯,日本誠勉社, 1996年。
30.“垂死化身與人祭巫術一一盤古神話再探”,6千字,《華中師大學報》。I996年第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3期摘要轉載。
31.“神話的解剖”,3千字,《語文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10期。
32.“適應現代文化發展,改進民間文學教學”,(合作),5千字,《華中師大學報》,1996年第5期。
33.“論神話學的基本概念與方法”,6千字,《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34.“一座原生態神話的寶庫――《山海經》導讀”,《高師函授學刊》1997年第6期。
35.“精神還鄉的引魂之幡――20世紀中國神話學回眸”,《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36.《〈白水素女〉“偷窺”母題發微》,《民間文化》,1999年第1期。
37.《論比較神話學的母題概念》,《華中師大學報》2000年第1期。
38.《東西方“好心得報”母題比較研究》,《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2期。
39.神話的權力——從福柯理論看神話中的亂倫母題,《民間文化》,2001年第1期。
40. 論玉皇文化的起源、結構和功能,《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兩岸學者論玉皇文化》轉載(金文亨主編,海風出版社,2008年)。
41. 鳳凰是如何涅槃的——從廩君神話的復活看當代中國民間文學的歷史機遇,《文化視野與中國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光明日報》2001年9月19日《文化週刊》頭版報導了此文觀點並採訪了一些相關學者進行討論。
42.《話語狂歡下的生靈嘆息--從曉蘇〈苦笑記〉看民間性幽默藝術》,《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43.《神話的權力--從福柯理論看神話中的亂倫母題》,載《民間文化》學術專號,2001年第1期。
44.《武當山下民歌村》,《民間文化》,2002年第2期。
45.《中國多民族民間文學多元一體格局鳥瞰》,《民族文學研究》,2002年第3期。
46.《走向田野 迴歸文本----中國神話學理論建設反思之一》,《民俗研究》,2003年第4期
47.《論道教對中國神話的繼承與發展》,《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48.《略論民間文學研究中的幾個關係》,《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49.《多維視野中的西方洪水神話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50.《洪水神話:神話學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洪水神話的發現及其研究價值》,《長江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51.《一個失落的上古神話儀式----<天問>“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競地”解》,《先秦兩漢學術》第五期,台北,2006年。
52.《文化創新與母題重構》,《民間文化》,2006年第4期。
53.《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眼光保護與開發神話資源,拒絕‘偽’民俗現象》,《長江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54.《體驗民間文學 傳承民族記憶》,《文學教育》2007年第2期。
55.《中國洪水故事研究之研究》,日本山口大學《亞洲歷史與文化》,第十一輯,2007年
56.《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創意產業》,《文化遺產》,創刊號,2007年。
57.《漢族洪水神話之當代遺存及形態》(陳建憲、桑俊),《神話中原》,大象出版社,2008年。
58.《馬克思、恩格斯與文化人類學----馬克思<人類學筆記>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札記》,《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59.《春節:中華民族的時間元點與空間元點》,《華中學術》第一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3] 

陳建憲隨筆

1.“從龍到蛇”,2千字,《人民日報》,1987年7月21日。
2.“世界殘忍的殺嬰風俗”,0、8千字,《武漢晚報》,1988年8月7日。
3.“話説‘滾蛋’”,1、8千字,《中國文化報》,1989年8月9日。
4.“有趣的雞蛋”,1千字,《武漢晚報》,1989年8月14日。從此篇起, 下列各篇均為《武漢晚報》“民俗趣談”專欄文章。每篇1千字左右。
5.“麻瘋病與烏蛇酒”,《武漢晚報》1989年8月21日。
6.“愛情巫術——結髮”,《武漢晚報》1989年8月28日。
7.“月亮之節”,《武漢晚報》1989年9月4日。
8.“頭髮的自由圈”,《武漢晚報》1989年9月11日。
9.“談天説地”,《武漢晚報》1989年9月18日。
10.“話説推八字”,《武漢晚報》1989年9月25日。
11.“吞噬女嬰的精靈”,《武漢晚報》1989年10月9日。
12.“哭動喜神來”,《武漢晚報》1989年10月16日。
13.“太陽與人”,《武漢晚報》1989年10月23日。
14.“説吃”,《武漢晚報》1989年10月30日。
15.“又哭又笑的葬禮”,《武漢晚報》1989年11月6日。
16.“取名小議”,《武漢晚報》1989年11月13日。
17.“維納斯與月下老人”,《武漢晚報》1989年11月20日。
18.“打噴嚏的吉凶禍福”,《武漢晚報》1989年11月27日。
19.“從廁神説起”,《武漢晚報》1989年12月4日。
20.“戒指的含意”,《武漢晚報》1989年12月11日。
21.“樹崇拜漫話”,《武漢晚報》1989年12月18日。
22.“禁忌面面觀”,《武漢晚報》1989年12月25日。
23.“元旦話‘一’”,《武漢晚報》1990年1月1日。
24.“商標與民俗”,《武漢晚報》1990年1月5日。
25.“馬年説馬”,《武漢晚報》1990年1月15日。
26.“神馬與馬神”,《武漢晚報》1990年1月28日。
27.“春天的神話”,《武漢晚報》1990年2月5日。
28.“假如沒有節日”,《武漢晚報》1990年2月12日。
29.“從倒帖的‘福’字説起”,《武漢晚報》1990年2月19日。
30.“春耕時節話春牛”,《武漢晚報》1990年2月26日。
31.“花朝話花魂”,《武漢晚報》1990年3月5日。
32.“中國的情人節”,《武漢晚報》1990年3月26日。
33.“説‘禮’”,《武漢晚報》1990年4月2日。
34.“洗澡趣話”,《武漢晚報》1990年4月9日。
35.“左右的象徵”,《武漢晚報》1990年4月16日。
36.“‘三’與中國文化”,《武漢晚報》1990年4月30日。
37.“天鵝仙女的故鄉”,《武漢晚報》1990年5月7日。
38.“圓夢”,《武漢晚報》1990年5月14日。
39.“血的崇拜與禁忌”,《武漢晚報》1990年5月21日。
40.“中西民俗之差異”,《武漢晚報》1990年5月28日。
41.“粽子,在端午”,《武漢晚報》1990年6月11日。
42.“千秋功罪説媒人”,《武漢晚報》1990年6月18日。
43.“從棄老國説起”,《武漢晚報》1990年7月2日。
44.“蠶馬與桑林”,《武漢晚報》1990年7月9日。
45.“荒謬的推八字”,《湖北日報》1995年2月26日。
46.“漢罵”一二,《武漢晚報》,1996年12月14日。
47.打球與打仗,《武漢晚報》,1996年11月16日。
48.賀年片的變遷,《武漢晚報》,1997年1月24日。
49.穿西服跳喪,《武漢晚報》,1997年5月16日。
50.割眼皮及其他,《武漢晚報》,1997年4月11日。
51.也談故事稱“葷”,《武漢晚報》,1997年2月12日。
52.春節如何過得更有意思,《湖北日報》,1998年1月24日。
53.迷信是變性的精神慰藉,《武漢晚報》,1999年10月23日。
54.能看不能吃的“茶”,《武漢晚報》,1999年3月12日。
55.布里當的驢,《今日快報》,1999年3月5日。
56.隆重而講究的年飯,《今日快報》,2000年2月3日。
57.郎才郎貌,《武漢晚報》,1997年11月14日。
58.年飯桌上話團圓(法先),《武漢晚報》1997年2月21日。
59.我們現在如何做父親(陳思),《長江日報》,1999年7月31日。
60.無處可逃,《今日快報》,1999年12月18日。
61.50年隨想,《華師研究生報》,1999年10月10日。
62.湖北人與“九頭鳥”的一段文化公案,《民間文化》,2000年第4期。
63.“仙人墳”的背後,《民間文化》,2000年第1期。
64.吃的科學與吃的文化(陳一言),《美食新潮》,2000年1月25日。
65.“美眉”尋源,《化妝品報》,2001年1月12日。
66.元宵----古代婦女的狂歡節,《化妝品報》,2001年2月2日。
67.民俗學家眼中的“洋節”(訪談),《華中師大報》,2003年12月31日。
68.與時俱進重建春節文化(多人筆談),《長江日報》,2007年2月26日。
69.鍾敬文教授談讀書,《華中師大報》,2007年9月20日。
70.鼠憑什麼當生肖老大----鼠年趣話鼠文化,《和諧》2008年第1輯。
71.正確對待“韓醫申遺”,發展中國醫藥文化(陳建憲 王曼麗),《武漢宣傳》2006年第23期。
72.中西傳統文化比較(陳建憲 王曼麗),《武漢宣傳》2007年第3期。
73.《手錶》,《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12期。 [4] 
上一篇:萬娜
下一篇:崔四行
--【關閉】
社會兼職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獲獎情況
1、《神話解讀》獲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文藝理論著作"山花獎"二等獎(個人獎,2001年)。
2、《中國洪水神話的類型與分佈》獲湖北省社科成果三等獎(個人,2001年)。
3、參編教材《民俗學概論》獲國家圖書提名獎(集體獎,1999年)。
4、參編教材《民間文學導論》獲國家教委第三屆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集體獎,1996)。
5、獲湖北省文聯第三屆"文藝明星"(文藝理論)稱號(個人獎,1997年)。
6、《適應現代文化發展,改進民間文學教學》,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獎,1997年),等等。
1997年被評為華師範大學研究生先進指導教師。
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中外洪水神話形態之比較", 1993-1996,0.75萬元。
2、教育部"九五"規劃課題,"中國神話多元一體格局研究", 1998-2001,經費2.2萬元。
3、華中師大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文化學》多媒體教學研究。
4、企業贊助項目,《文化學概論》網絡課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