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幹臣

鎖定
陳幹臣(1896—1958年),男,廣東南海人。粵語説書藝人。1932年廣州電專學校廣播電台招考“講古”(説書)員,36歲的陳幹臣應徵獲選。抗日戰爭期間,陳幹臣曾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新中國成立後,陳幹臣的説書藝術得到重視,他常在電台和嶺南文物宮(即廣州現在的文化公園)等地為羣眾説書。曾被被選為廣州市河南區政協委員、廣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説書學會第一任會長。於1958年8月逝世。 [1-2] 
中文名
陳幹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廣東省南海縣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58年8月
主要成就
《百粵掌故》
代表作品
其代表節目有:《楊志賣刀》《易水送荊柯》等膾炙人口的故事

陳幹臣人物生平

陳幹臣,廣東南海人。少年時曾讀私塾。成年後,在陳李濟藥廠當掌櫃。民國21年(1932年),廣州電專學校廣播電台招考講故事員,36歲的陳幹臣應徵得選。他擅講歷史英雄人物的故事,由於他音色渾厚、詞藻典雅、感情真摯動人而備受歡迎。其代表節目有《楊志賣刀》《易水送荊軻》等。當時曾被陳濟棠用小汽車接到府中為其夫人莫秀英講古。1938年廣州淪陷,偽市府電台成為日軍的喉舌。日本人用高薪聘請陳幹臣説書,但他不願食祿而毅然拒絕。後離穗赴港,應邀在“ZEK“電台講古。1941年,香港淪陷,陳幹臣即離港赴惠州參加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幹臣回到廣州,在廣州的勝利電台重操舊業,取藝名“老陳”。“老陳講古”成為當時聽眾範圍最廣的節目。除講古外,陳幹臣還應當時國華報社社長劉公之邀請,以嶺南2000多年人傑地靈的史實,認真撰寫百粵掌故。1949年廣州解放後,陳幹臣在電台及嶺南文物宮(即現在的文化公園)等地為羣眾説書,深受歡迎。不久,被選為廣州市河南區政協委員、廣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説書學會第一任會長。當時香港麗的呼聲電台派人來請他去香港講古,被他婉言謝絕。朱光市長親切地稱他為“幹公”,並稱贊他是個“愛國説書藝人”。陳於臣為人正直,謙虛和藹,經常與同業切磋講古藝術。惜病魔過早奪去他的生命,於1958年8月逝世。 [2] 

陳幹臣主要作品

《楊志賣刀》《易水送荊軻》。 [2]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編,廣東省民間藝術傳 承人志,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12,第268頁
  • 2.    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 卷十九,廣州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53-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