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巽倩

鎖定
陳巽倩(1864-1927),名枏,字守拙,一字夢生,號巽倩,以號行,世居嘉定南翔鎮,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民國初年,出任嘉定縣軍政分府總司令。又在齊盧之戰後為南翔災後重建積極奔走,出力尤大。他熱心於鄉邦文獻,曾任《嘉定縣續志》總纂修,又重印《南翔鎮志》,是嘉定縣乃至上海地區有名的耆老。然而,在1927年,他又被認定為“土豪劣紳”,成為革命的對象,最終被正法。 [2] 
別    名
陳枏
守拙
巽倩
出生日期
1864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本    名
陳巽倩
性    別
籍    貫
江蘇
職    業
書法家

陳巽倩人物生平

陳枏同治甲戌(1874)赴州試,作春陰詩,有“楊柳樓台煙漠漠”句,主試謂“詩有畫意”,置前列。其會試硃卷履歷中也説江蘇學政林天齡以其“詩古”而取入學。進入嘉定當湖書院學習後,各種科舉考課,陳壽圖、周保珪、陸增祥等老師皆將其取其為第一。不久,又以報捐的方式獲得增貢生的資格。一度求學於京城前願學堂,劉廷枚閲其文社課卷,取為第一。入國子監,祭酒盛昱、丁立榦,監司王祖光等人也取其為第一。在京城,又參加各種字社、文社、詩社的考課,徐郙陸寶忠陸潤庠等將其拔為第一。曾入北京金台書院,該書院的學生以京師以及各省準備參加會試、殿試的舉人和貢生為主,在書院甄別考試中陳枏也獲得第二、三名的成績。
光緒十九年(1893),陳巽倩應順天鄉試,考中第十九名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參加會試,考中第二百十二名,經殿試,為二甲第十九名進士,是這一年太倉州及下屬四縣惟一的進士。朝考後,列一等第十三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是科會試,其房師為翰林院編修陳曾佑,對其甚為推賞,曾寫信給在天津的朋友託其對陳巽倩加以照顧。
陳巽倩在翰林院編修任上之事蹟不詳。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生“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他回到上海。未幾,被革去翰林院編修之職。
1911年9月16日,嘉定縣自治公所宣佈獨立。18日,滬軍都督陳其美指揮長楊長汾來嘉定鎮撫,在嘉定設軍政分府辦事處,併發六言韻示,用驛馬傳遞各鄉自治公所,推舉陳巽倩任軍政府分府總司令,掌握嘉定地區軍政大權。
陳巽倩以防務為當務之急,一上任即在鄉民中選募勇丁數十名,於20日開至嘉定縣城,暫駐縣署二門內,即日訓練成軍。原來計劃召集至100名,先招60名,以舊縣署東西兩廊各科書吏房為駐所,每日操練。總體而言,這支隊伍軍紀嚴明,為非常時期的嘉定地方治安做了很多工作。
同月28日夜半,監獄內多名牢犯忽然脱械越獄,幸虧軍政分府的新軍及時發現,悉數擒獲。新軍由陳巽倩召募,所以大多系南翔鎮東南陳家行一帶之人,素習拳術武藝者居多,體力頗精壯。新軍的召募,除了維護地方治安外,更重要的是練成後參加北伐軍,推翻清廷。因為清廷遜位,無需用兵,又因為民政長許蘇民與前司法長和副司法長及財政副長在工作中意見不合,兩人分別向江蘇、上海都督請示此事。最後,江蘇都督莊藴寬認為嘉定縣地非衝要,主張撤消軍政分府,所來的新軍改為團防,司令改稱團長,均受民政長節制。民政長許蘇民遂將新軍解散,重募團丁,陳巽倩也因此不再擔任軍政分府的總司令。
進入民國後,陳巽倩又擔任南翔商團會長,兼任南翔、黃渡、紀王、方泰的商團聯合組成的商團聯合會副會長。那時的商團與現在的商會功能定位並不一致,它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政府維持地方治安,因此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
由於出身翰林,陳巽倩在當時是上海和周邊地區比較有知名度的滿清遺老。1916年,洋人哈同與姬覺彌、羅迦陵已聲振海上,權傾一時。他打着尊崇和推廣“倉聖”的名義,在哈同花園內成立了“廣倉學會”,接着又設立了“廣倉萬年耆老會”、“廣倉學宭”、“廣倉學文會”、“廣倉學古物陳列會”等,陳巽倩也參與其中,並且是“廣倉耆老”之一,1917年9月出版的《廣倉學會雜誌》創刊號“耆老攝影”專題裏還刊登了陳巽倩的照片,與他同為耆老會成員的還有馮煦左孝同朱福詵繆荃孫伊立勳吳昌碩等人,曾被譽為“中國最佳國文手”的嘉定人蔡爾康則出現在第二期。《倉聖萬年耆老會記》對這個網羅到二百五十位遺老宿儒的團體的第一次聚會有詳細記述,將此會吹捧為“千古未有之盛會”。哈同花園一時成了“復古的中心”,連康有為、章太炎等學者甚至岑春煊等軍閥都與其有密切關係。
五四運動期間,上海兩江公學組織救國十人團兩團,陳巽倩即為第二團團員,帶頭抵制日貨。然而,沒過多久,他卻又做了一件不適時宜的事情。運動期間,上海市工商界全體罷市,周邊地區如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地也相繼輟業。然而,離上海較近的嘉定和南翔,卻連日大鬧龍舟,慶祝昇平。發起此舉者,據傳是前清已革翰林陳巽倩。“一般無知愚民,隨聲附和,興高采烈”。在革命的時代,如此不適時宜地“復古”,就更容易引起民眾尤其是革命者的懷疑和反感了。
民國十六年(1927)4月6日晚上,國民黨南翔第四區黨部率南翔鎮商團闖入陳家,將陳巽倩抓走,並從他家裏搜到一些軍閥軍官的名片。他們將陳巽倩連夜解押至縣黨部,又轉解押至縣公署羈押。當時一同被捕的還有他的一個義子和一個兒子,不過他們後來先後被釋放。
第二天,縣執行委員會將陳巽倩交嘉定縣懲辦土豪劣紳委員會懲辦,主張“嚴行懲辦、以儆兇頑”。該委員會主要由國民黨嘉定縣黨部執委張來方,國民黨嘉定縣黨部執委廖家礽陸默深、朱樹仁、張吉人等發起,張來方任主席。懲辦委員會議決槍斃陳巽倩,函覆縣執委會核辦,後復由各級黨部執行委聯席會議中30餘位委員複議,一致贊成槍斃陳巽倩。
當日下午三時,由縣執委會向縣知事刑樹南將陳巽倩提解出來,由黨員、民眾及保衞團、警察等,押解到嘉定縣城西門外高僧橋北堍,沿途高呼他的罪狀,主要有三:陳枏是嘉定最大的反革命者;陳枏假造鈔票,擾亂金融;陳枏搶壓沙田,真是大盜。根據張來方、金之傑給吳稚暉、鈕錫生信裏的記錄,當時去槍決現場沿途高呼的罪狀,最能給他們印象的口號是反革命、搶沙田、亂金融,又有“大吃白食”、“大白螞蟻”、“包打官司”、“欺凌孤寡”等等的罪名,不過他們竟然也記不清楚了。
陳巽倩被槍決後,他的朋友為其喊冤或悼念的人甚多。最具代表的是南翔人姚文棟,他曾向沈其光鈔示其挽巽倩之詩,沈其光《瓶粟齋詩話》錄有二首,其一:“木天清望古稀年, 翥鳳才名四遠傳。牛嚼牡丹同百草,奇聞一世盡譁然。”其二:“特科曠代最難逢,桃李陰成春正濃。環堵蕭然還似昔,傳聞就義極從容。”又云:“時生徒極盛,餘晤南翔人,雲先生被難時,神色自若,身洞六槍而殞。”
陳巽倩死後,其妻王氏亦屢訟於官,案件幾經波折,直到該年11月30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了批文:
江蘇省政府呈復嘉定陳王氏等訴匪徒糾眾槍斃陳巽倩一案,飭據司法廳查復。該陳巽倩劣跡多端,併發行《老南翔報》宣傳反革命,被捕槍決,應如何辦理等,轉請核示。由呈悉既據查明陳巽倩有犯罪行為致幹刑,該陳王氏所訴各情應予不理。 [2] 

陳巽倩軼事典故

光緒三十三年(1907),陳巽倩曾受上海同濟德文醫工大學校之邀,執掌該校國文教務。入民國後,又曾執教於上海兩江公學,日講古文一二小時,而批改學生課卷之事,則大多委託給南社詩人朱鴛雛,鴛雛力能勝任,而陳巽倩對其讚賞尤加,自嘆不如。
陳巽倩在南翔鎮建有鳳翥樓,平生耽嗜泉石,培養名花不下數百種。民國五年(1916)秋,在南翔古猗園曾舉辦菊花會,即有相當一部分菊花來自陳家。其有妾能唱京劇,而陳巽倩能操胡琴。鄭逸梅先生收藏的一份戲單後,有陳巽倩題“摹擬入神”。又云:“化佛先生素擅皮簧,又為新劇大家,每一登場,扮演古今何等人物,無不形容畢肖,聲吻宛然,洵神乎其技矣。爰綴數語,以志欽佩。”
民國易景戴輯《萬病自療全書》中有生生子《闢“御女採補”之謬説》:“最近為市民槍斃之長沙葉德輝氏、南翔陳巽倩氏,皆奉‘御女採補術’為唯一康健長生之道者。”雖然有些誇張,但或許亦非捕風捉影。陳巽倩之友沈其光亦有同好,其家有姬侍四,其中有蔣氏素羽,小字鳳秋,最明豔,能音律,善歌舞。民國五年(1916)春,陳巽倩與沈其光邂逅於海上,和其《鳳兒詞》雲:“年十三餘嫁沈郎,妾家小住館娃鄉。姑蘇台畔春藍尾,曾記吹蕭引鳳皇。”又云:“鳳窼羣女盡織腰,最是含羞小鳳嬌。覿面有緣生百媚,人間咫尺即藍橋。”
陳巽倩年輕時為追求功名而北遊,常年在外。歸鄉後,始熱心於鄉邦文獻。乾隆時張承先纂輯《槎溪裏志》,乾隆四十七年(1782)成稿本,嘉慶間程攸熙改訂以《南翔鎮志》為名刊行,民國十二至十三年(1923-1924),陳巽倩據該書殘本和抄本重新校勘,並以鉛印本發行,過程頗有波折。
陳巽倩亦擅書法,晚年無日不臨《聖教序》,並在嘉定很多古蹟留下墨跡。比如秋霞圃碧梧軒,亦稱“山光潭影館”,咸豐庚申(1860)毀於兵燹,民國十一年(1922)重建時,置有三額,其一為陳巽倩所撰之“壺嶠長春”額,但此額又毀於抗日戰爭期間。他在秋霞圃屏山堂還書有對聯:“四季栽花,雅興名園通曲徑。十年樹木,能支大廈有奇才”,1986年由李研吾重題。又有法華鄉之“承恩堂”,為諸生胡忠耕讀之所,宣統己酉(1909)翻建時,由太史陳巽倩題額。 [2] 

陳巽倩親屬成員

其女陳君起,為女烈士,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陳巽倩代表作品

八言聯 八言聯
《書法八言聯》屏軸水墨珊瑚箋;尺寸202×41cm×2;款識:朗清仁兄大人察書 巽倩弟陳集聖教序;鈐印:陳枬(白文)乙未翰林(朱文);釋文:夢澤清遊或疑天上,廣陵遺曲還在人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