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川松

鎖定
陳川松(1953年8月-2021年12月10日 [1]  ),四川成都市彭州人,高中畢業後在青藏高原當工程兵,後考入貴州大學歷史系,專業後被推薦到深圳博物館,幹起了文物發掘收集工作。
2021年12月10日早7時12分,原深圳交響樂團團長陳川松同志因病在彭州逝世,享年68歲。 [1] 
中文名
陳川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彭州市 [1] 
出生日期
1953年8月
逝世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1] 
畢業院校
貴州大學
職    業
原深圳交響樂團團長 [1] 
主要成就
向海外觀眾,以及華人華僑展現了中國的交響樂團風采,獲得了廣泛好評 [1] 

陳川松人物履歷

陳川松同志1953年8月出生於四川省彭州市;
1972年12月至1979年08月參軍;
1979年09月至1983年07月就讀貴州大學,畢業後於1983年10月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轉業,任職於深圳市博物館,承擔管理工作;
1986年07月至1989年03月任職於深圳交響樂團,擔任副主任;
1989年03月——1994年03月任深圳大劇院辦公室主任,1994年03月起任副總經理;
1997年03月——1998年12月任深圳戲院總經理;
1998年12月至2015年08月任深圳交響樂團團長,享受正處級待遇;
2015年9月退休; [1] 

陳川松人物軼事

1998年,陳川松上任深圳交響樂團團長後,深交創新啓用“雙領導”管理體制,團長陳川松與時任樂團藝術總監張國勇各司所長,陳川松管行政與經營,張國勇主抓專業藝術,為深圳交響樂團的發展創造出“1+1>2”的能量與效果。在陳川松的嚴格要求下,深圳交響樂團逐漸在排練與演出中形成了鐵的紀律。此外,陳川松還與張國勇共同商議,率先全國音樂界引進外援,於1999年引進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樂團的首席小提琴等7名外援,將國外先進技術理念和豐富的演奏經驗引入樂團,起到了帶頭作用。 [1] 
2006年,深交響應深圳作為“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城市”實施的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制訂了全員聘任方案,對所有樂手的業務能力實施“拉幕”考核,依據打分成績決定是否能夠上崗以及排定首席、副首席等位置。在陳川松的帶領下,深圳交響樂團走向北京,並愈加頻繁地走出國門,如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古典音樂發源地的最高藝術殿堂。201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和平日舉辦以人類團結為主題的慶典,深交受邀前往法國巴黎演出原創交響樂《人文頌》,向海外觀眾,以及華人華僑展現了中國的交響樂團風采,獲得了廣泛好評。 [1] 

陳川松人物評價

陳川松同志在深圳交響樂團文化體制改革中大刀闊斧,敢於創新,積極開拓深圳交響樂團職業化發展道路,為深圳交響樂團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日,深圳交響樂團公眾號發佈的訃告中這樣寫道:“陳川松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好同志,失去了一位率先垂範的好領導、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長者。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精神永存,他那種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他的逝世不僅是他家人的不幸,也是我們大家的不幸! [1] 

陳川松人物逝世

2021年12月10日,陳川松去世,享年68歲。 [1] 
陳川松同志追悼會將於2021年12月13日上午11時在四川省彭州市殯儀館舉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