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少立

鎖定
陳少立,1950年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197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
中文名
陳少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0年
畢業院校
南京藝術學院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江蘇省

陳少立人物簡介

陳少立 陳少立
1950年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
197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江蘇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 [1] 

陳少立主要參展

《絲綢之路》 參加第五屆全國美展,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人民的慰問》 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發表於《江蘇畫刊》,《新華日報》,收編於《江蘇美術五十年》 。
陳少立油畫作品
陳少立油畫作品(12張)
《石塘小景》 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發表於《江蘇畫刊》,北京榮寶齋收購。
《祖沖之》 參加第一屆全國科普美展。發表於《美術》雜誌 。
《皖南小巷》 參加江蘇省美展,獲佳作獎。
《雷山苗女》 參加江蘇省美展,獲佳作獎。
《苗寨早集》 參加2001年江蘇省畫展,獲優秀獎。
《粉彩瓶花》 參加2005年江蘇省畫展,獲優秀獎。
《皖南小景》 參加“風景·風景全國小幅油畫展”(2006·上海),獲優秀獎。

陳少立陳少立藝術年表

主要參展及獲獎記錄
1979 油畫《絲綢之路》第五屆全國美展(北京)
油畫《祖沖之》第一屆全國科普美展(北京)
油畫《人民的慰問》第六屆全國美展(北京)
油畫《石塘小景》第七屆全國美展(南京)
1991 油畫《皖南小巷》慶祝建黨七十週年江蘇省美展 佳作獎(無錫)
1993 油畫《村口》等 大陸油畫家六人聯展(台北)
1995 油畫《庭院》等 中越油畫家邀請展(新加坡)
1999 油畫《黃玫瑰》等 中國當代油畫名家百人小幅畫展(天津)
2001 油畫《雷山苗女》慶祝建黨八十週年江蘇省美展優秀獎(南京)
油畫《苗寨早集》第三屆江蘇省油畫展 優秀獎(南京)
油畫《粉彩瓶花》第五屆江蘇省油畫展 優秀獎 (南京)
油畫《皖南小景》風景.風情全國小幅油畫展 優秀獎(上海)
油畫《明日之星》第六屆江蘇省油畫展 優秀獎 (南京)
油畫《白玫瑰》文化江南-長三角江南風情油畫邀請展(上海)
油畫《80後》2008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 金獎(南京)
油畫《加油!騰飛的中國》春天的故事-江蘇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美術書法大展 創作獎(南京)
油畫《年輕進行時》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武漢)
油畫《綠皮書》華東六省一市油畫作品展(濟南)
油畫《虎年大吉》第七屆江蘇省油畫展 優秀獎及鳳 凰優秀獎(南京)
油畫《新年好》人文江南-吾土吾民系列油畫展(杭州)
油畫《南京2014》英姿九十- 紀念建黨九十週年江浙滬名家美術作品展(上海)
油畫《夕陽》等 宏約深美-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美術作品展(北京)
油畫《烽火江南》江蘇省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精品工程(一期)作品展(南京)
油畫《假日》時代風華--江蘇省高校美術作品展 優秀 獎(南京)
油畫《年輕進行時》獲江蘇省首屆文華獎油畫提名獎
2014油畫《農忙》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週年江蘇省 美術作品展(南京)
油畫《林中》首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南京)
2015年 個展《靜與境---陳少立教授油畫新作展》六塵藝術館(南京)
油畫《烽火江南》豐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江蘇省美展(南京)
2016年 羣展《肆人行---陳少立、邢健健、魏魯安、莫雄繪畫作品展》國藝美術館(南京) [1] 

陳少立相關評論

內容摘要:當下我國美術界觀念盛行,藝術家把表達美術觀念和展示自己的獨創性,作為主要追求目標。關在畫室中閉門造車,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的現象比較普遍。有一部分藝術家開始反思這種局面,並走出畫室,面向自然,對景寫生。鮮活的對景寫生作品,給蒼白的當代藝術注入了一股豔麗的色彩。本文闡述了對景寫生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對景寫生作品所獨具的精神內涵和形式特點。
關鍵詞:對景寫生 照片 生活 大自然 臨場感 創造性 概括 簡練 生動
在我國油畫藝術發展的歷程中,有相當一段時間強調的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藝術家下鄉、下廠體驗生活是很普遍的現象。這時的寫生承擔着記錄生活及收集創作素材的重要任務,也創作出了許多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優秀油畫作品。但有一階段,在“藝術為政治服務”的思想指導下,又出現了認識生活簡單化的傾向,用一種簡單的政治概念和先行的主題,代替了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和真正理解,製造了一些“假、大、空”的油畫作品。改革開放後,這種現象得到了徹底糾正,藝術回到了它的本體追求。然而,當代美術創作又出現了另外一種傾向,那就是觀念盛行,每個人都試圖用各種極端的樣式來顯示自己的獨創性,關起門來,在畫室中藉助照片捉摸生活,製造想法,在畫布上表達觀念、圖式、技巧、材料等等。認為深入生活、對景寫生的創作方法是陳舊的、過時的創作方法。這種長期遠離生活,在畫室裏閉門造車的創作方式,也使得作品呈現出程式化、概念化、符號化、製作感過強、缺乏激情、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的問題,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些藝術家又背起畫箱,不辭勞苦地 “上山下鄉”,面向自然,對景寫生。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擺脱畫室的沉悶,認識生活的真實,體驗自然的清新,把真切的視覺感受和心靈的悸動,物化為藝術的形象,創造出真正反映生活的寫生作品,給蒼白的當代繪畫,注入了一股豔麗的色彩。本文將對景寫生作品視為一種創作的風格類型(不是為了基本功訓練或蒐集素材的寫生),闡述其獨特的形式特點和藝術魅力,肯定其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