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小龍

(廣州救撈局救助船隊船長)

鎖定
陳小龍,男,1969年11月15日生,大專學歷,1992年07月畢業於集美航海學院船舶駕駛專業,分配到原廣州救撈局一船隊工作,2003年07月,救撈體制改革後,分到南海救助局工作。現任救助船隊船長。參加工作16年來,他從見習三副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歷任三副、二副、大副、並於2000年任船長。陳小龍參加過32次救助拖航,成績顯著,他熱愛救撈,工作踏實,虛心好學,奮發向上。曾經多次獲得局、隊“先進生產工作者”、“安全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2004年、2005年榮獲交通部救撈系統“救撈標兵”和2004年度全國交通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稱號。由於救助成績優異,陳小龍船長帶領的“南海救159”輪榮獲2004年度全國交通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並於2005年被省直機關授予“青年文明號”稱號他個獲得了省直團工委授予的“青年崗位能手”光榮稱號,2007年榮獲交通部救撈系統“救撈勇士”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陳小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9年11月15日
畢業院校
集美航海學院
職    業
船舶駕駛專業
主要成就
2007年榮獲交通部救撈系統“救撈勇士”榮譽稱號
性    別
生平事蹟
陳小龍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虛心向船上的老同志學習,從細微的解接拖,到船上的維護保養,每項工作他都一絲不苟。在任船長以前,他主要在遠洋拖輪上工作。這些船主要航行於太平洋和大西洋,屬於全球航行的範圍。每次他都認真做好航行計劃,做好海圖的修改工作。有時,船舶在海上航行一個航次就是一個多月。在空閒的時間裏,很多同志喜歡打牌、聊天等,但陳小龍卻利用空閒時間來學習英語,學習海上救助打撈的基本技能。當時,船上的老同志都説,這個小夥子,能吃苦耐勞,肯鑽研,日後必成大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小龍堅持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他還擔任船舶黨支部支部委員,支持和組織船舶黨支部工作,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充分發揮到船舶黨支部在救助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2000年1月,陳小龍以全優的成績考取了甲類船長證書。同年4月,出任“永利2號”船長。上任伊始,他就把管理工作作為重點來抓,重視船舶的安全工作,同時,繼續保持虛心學的好作風,不恥下問,身先士卒,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帶領全體人員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受到羣眾的好評。2001年3月,組織上考慮到陳小龍才華出眾,安排他到“穗救201”輪任船長。他會同船上的其他班子成員,狠抓兩個文明建設,要求各個部門切實做好船舶的維護保養工作。嚴格按照SMS體系管理船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防範於未然。在管理上,陳小龍是出了名的鐵面漢子,不管是誰,只要違反了規定,他一律要嚴肅批評,並按規定進行處罰。陳小龍不但熟練掌握了航海業務,而且掌握了各種船舶的搜救和拖帶運輸的技能,如在大風浪中的解接拖,各種船舶、大型海上鑽井平台、浮吊、石油管架、大型駁船等的拖航。這些拖航,由於被拖物龐大,航速慢,很易產生偏蕩,要充分考慮風向,流向,還要考慮天氣。尤其是航行於南海的船舶,熱帶氣旋多,天氣變化無常,因此,海上拖帶遠比一般的單航危險得多,困難得多,對於船長的操船技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陳小龍任船長期間,憑着過硬的本領,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鉅的任務。2001年7月,“穗救201輪”拖帶兩門吊機進入廣州新沙港,創下了拖帶最高吊機過虎門大橋的記錄。海圖表明,過虎門大橋的最高高度是60米,但吊機的高度是62米。陳小龍經過深思熟慮,制定出科學周詳的拖航方案,提出了挑選最低潮、謹慎駕駛、實量高度、派船護航等措施,最後安全地通過了虎門大橋。
2002年2月,組織上又安排陳小龍任“德利”輪船長。同年7月,“德利”輪拖帶大連起重機廠生產的最大的兩門吊機從大連駛往廈門象嶼開發區。由於該吊機骨架龐大,高23米,寬度達117米,受風面積大,且裝載的駁船小,給拖航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性。與此同時,船組還要穿越漁船密集的舟山漁場等。困難難不倒身懷絕技的陳小龍。他精心設計了最安全的解接拖方案、航線和經濟航速,制定了應急措施。在他的指揮下,船組順利穿越漁船密集、島嶼眾多的複雜航區。當船組抵達廈門,駛過滄海大橋時,兩岸站滿了駐足觀看的人羣,他們都被這複雜的高難度拖航所折服。從2005年起,到2007年,陳小龍船長在“南海救168”輪訓練船上,擔任指導船長,負責新來船員和骨幹船員的訓練工作,為培養大批年青船長,為救助事業持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