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稷南

鎖定
羅稷南(1898-1971),原名陳華強,號小航,出生於雲南省順寧(今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15歲考入大理二中,並以優異成績選送到北京大學攻讀哲學。1919年,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畢業回雲南後,在雲南東陸大學任教兼省立一中國文、英文教員。在教學中,他不顧國民黨當局的反對,堅持向學生講授愛國的革命理論,宣傳“五四”民主科學精神。因宣傳馬克思主義,被國民黨當局監視,被迫離昆轉福建任廈門大學校長。大革命時期,投筆從戎參加北伐。1933年11月,作為十九路軍組織的福建人民政府代表赴江西蘇區簽訂抗日反蔣協定,受到毛澤東接見。抗日戰爭勝利後,與馬敍倫、鄭振鐸、周建人、許廣平等進步人士一起,積極參加愛國進步活動,參加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主辦《民主月刊》,編輯出版《有產者》。1946年開始從事翻譯工作。先後翻譯了蘇聯高爾基的《幼年時代》《和列寧相處的日子》《沒落》《旁觀者》《燎原》,俄國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德國梅林的《馬克思傳》,阿特麗的《日本在中國的賭博》等20多部名著,共800餘萬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但他長期定居上海,並擔任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上海市人民代表等職。“文革”期間,羅稷南受林彪、“四人幫”迫害,於1971年8月17日含恨逝世。上海文藝界於1979年12月15日舉行追悼大會為他平反昭雪。 [1-2] 
中文名
羅稷南
別    名
陳華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71年8月17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出生地
雲南省順寧縣(今屬臨滄市鳳慶縣)
性    別
小航

羅稷南人物生平

羅稷南原名陳強華,號小航,光緒二十四年(1898)出生在雲南省順寧(今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城一書香之家,祖籍南京,家族是明代漢族移民後裔,定居順寧已是第11代。 [3] 
羅稷南4歲即在私塾接受啓蒙教育。1908年,羅稷南進入順寧高等小學堂上小學。1914年,羅稷南小學畢業,同年以優秀成績考入雲南省立大理第二中學。 [3] 
1918年秋,羅稷南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大理中學。不久,他得到叔叔的資助,到北京求學,並考上了北京大學哲學系。 [3] 
羅稷南在北大曆經了震驚中外的“五·四”愛國運動,認識了中國的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如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人,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中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名共產主義知識分子。 [3] 
1923 年,羅稷南北大畢業後回到雲南,在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任教,併兼任昆明省立第一中學的國文及英語教員。時任省立第一中學校長吳繼祖、教務主任倪尤生、文史老師楚圖南等,都是北大、北師大的雲南學友,彼此志同道合,他們向家鄉青年學子宣傳“五四”科學、民主精神,立志在黑暗的雲南點燃革命的火種。 [3] 
當時,雲南的進步刊物《滇潮》順應歷史潮流,開始向讀者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已為許多進步青年所接受。羅稷南和省一中圖書館管理員李國柱(雲南早期中共黨員)等教員指導艾思奇、張克誠、畢昌傑等一些進步同學參加了《滇潮》的編輯工作,使《滇潮》成為二十世紀20 年代初,雲南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陣地。 [3] 
羅稷南性格開朗,説話幽默風趣,經常用課餘時間和同學談革命、談理想,揭露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罪行。他的言行在當時的雲南青年學生中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引起了雲南反動派的注意。 [3] 
1925年秋,羅稷南離開昆明轉到廈門大學任教。他以廈大為陣地,繼續宣傳革命思想和“五四”精神,培養進步青年,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進步文化教育工作。 [3]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任“19路軍”軍部秘書的羅稷南積極協助蔡廷鍇將軍等指揮抗日。因羅稷南與共產黨人有密切關係,蔡廷鍇命羅稷南作為“19路軍”和“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全權代表,到中央蘇區瑞金與紅軍簽訂共同反蔣抗日協定。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的毛澤東同志還設宴款待了羅稷南一行。雙方進行了愉快的會談,彼此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3] 
1934 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被蔣介石推翻,羅稷南轉到上海投入到文化戰線繼續鬥爭。從1934年到上海,直至1949 年迎來新中國成立的15年間,羅稷南一直以筆為武器,從事着進步的文化事業,他勤奮努力,筆耕不輟,戰鬥在文化戰線上。 [3] 
羅稷南翻譯、出版進步書籍。先後翻譯出版了蘇聯高爾基的《幼年時代》《和列寧相處的日子》《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沒落》《魔影》和英國狄更斯的《雙城記》等作品。 [3] 
1945 年,上海駱駝書店出版了羅稷南翻譯的德國梅林所著的《馬克思傳》,這是國內最早出版的一部馬克思傳記。 [3] 
1945年12月,他與許廣平周建人馬敍倫等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與千百萬民眾戰鬥在第二條戰線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爭取獨立、民主、自由和解放的鬥爭。 [3] 
羅稷南在上海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950年,羅稷南被黨中央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後來,他又調回上海,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他愛黨、愛國、愛人民,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 [3] 
1957年7月,毛主席視察上海,並和上海文化界人士進行了座談。羅稷南也在被邀請之列。“文革”中,羅稷南以 70 歲的高齡被送到遠離上海的“五七幹校”接受批鬥和“再教育”,直到身患重病,才被批准回上海治療。1971年8月17日,羅稷南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73歲。 [3] 

羅稷南後世紀念

1979年12月15日下午,上海文藝界在龍華革命公館大廳為羅稷南同志舉行了隆重追悼會,對羅稷南同志一生忠於黨、忠於祖國的高尚品格和勤奮上進、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