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宜瑜

(中國科學院院士、動物學家)

鎖定
陳宜瑜,1944年出生於福建仙遊,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6] 
陳宜瑜於1964年從廈門大學生物系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8年擔任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高級訪問學者;1989年至199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副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1年至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所長,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5年至200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2004年至2013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12] 
陳宜瑜主要從事鯉科和平鰭鰍科魚類分類研究 [1] 
中文名
陳宜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
出生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性    別

陳宜瑜人物經歷

陳宜瑜 院士
陳宜瑜 院士(5張)
1944年4月22日,陳宜瑜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 高中畢業於仙遊第一中學。
1959年,15歲時完成了高中學業,考入了廈門大學 [9] 
1964年,從廈門大學生物系畢業,之後被分配到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75年,首次進藏,沿着喜馬拉雅南北坡,從羊卓雍湖到亞東,到日喀則,再到希夏邦馬草原、樟木口岸。
1976年,第二次進藏,考察藏北羌塘無人區 [9] 
1981年,還參與了橫斷山的考察,從北到南跨越了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和瀾滄江。
1988年,擔任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高級訪問學者。
1989年—199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副所長 [5]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1年—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所長,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5年—200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3] 
2004年1月—2013年2月,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14] 

陳宜瑜主要成就

陳宜瑜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根據2022年3月中國科學院網站顯示,陳宜瑜對鯉科和平鰭鰍科魚類進行系統的分類研究,發現了5個新屬30多個新種,對鯉亞目科間和平鰭鰍科科下類羣提出了新的分類系統,被中國國內外同行所引用通過對裂腹魚類的起源和演化的分析,探討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時代、幅度和形式,證明青藏高原在第三紀晚期以後曾經歷過3次急劇上升和相對穩定的交替階段,並推測了3次隆升的幅度提出了可用於解釋雲貴高原某些湖泊區系起源的同域成種的進化模式,及邊域快速成種的實例進行了漁業—環境優化對策分析和一系列科學試驗示範,在洪湖建立了兼顧調蓄、漁業、灌溉的養殖新模式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21年7月,陳宜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主編和參加編寫專著16部 [9]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1年7月,陳宜瑜先後有11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或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9]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1年
西藏北部新第三紀鯉科魚類化石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技術改進獎三等獎(主要參加者)
1982年
中國鯉科魚類志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參加者)
1985年
二灘水庫電站建設可行性論證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參加者)
1986年
鯉亞目魚類系統發育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要參加者)
1986年
青藏高原科學綜合考察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主要參加者)
1986年
鯉亞目魚類系統發育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87年
湖北省科技規劃背景材料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參加者)
1990年
中國魚類系統檢索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要參加者)
1991年
洪湖水體生物生產力綜合開發及湖泊優化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要參加者)
1994年
中國淡水魚類原色圖集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要參加者)
1994年
青藏高原魚類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要參加者) [15] 

陳宜瑜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陳宜瑜認為,系統完整的科學道德和行為規範教育的缺失,是引發科研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當然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科研評價體系和監督懲處機制,但更需要加強科研誠信和科研行為規範教育 [8] 

陳宜瑜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10年2月
2009年愛丁堡公爵環保獎章(The Duke of Edinburgh Conservation Medal)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 [16] 

陳宜瑜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8年3月—1993年3月
1992年10月
1993年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委員 [9] 
1997年9月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04年—2014年
中國動物學會第十五屆、第十六屆理事會理事長 [2] 
2004年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中方主席 [11] 
2008年3月—2013年3月
2012年6月

國際地圈一生物圈計劃(IGBP)中國委員會主席

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DIVERSITA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主任

中共湖北省委候補委員



中國科學》《動物學報》《生態學報》《水生生物學報》等學術刊物編委 [9] 
2023年5月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榮譽會士 [17] 

陳宜瑜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陳宜瑜的父親陳鴻藻矢志繼承祖父陳德器的事業,致力醫學,成為當地名醫,先後擔任過縣醫院副院長、縣衞生局長 [9] 

陳宜瑜人物評價

陳宜瑜長期從事自然保護事業,他近年來在中國推動流域綜合管理和生態系統管理做出了貢獻 [7] (時任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詹姆斯・利普評)
陳宜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資源環境保護、流域綜合管理和生態系統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並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環境保護事業方面的貢獻也得到了中國國內外科學界和WWF等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 [11] (中國科學院評)
陳宜瑜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研工作者,還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 [9] 廈門大學校友總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