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定信

鎖定
陳定信(Ding-Shinn Chen,1943年7月6日—2020年6月24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新北市,肝病學家,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生前是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特聘講座教授、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講座教授。 [1]  [6] 
陳定信於1968年獲得台灣大學醫學學士學位;1969年—1972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1972年—1973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總住院醫師;1973年—1975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兼任講師及附設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1975年—1978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師及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1978年—1983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及主治醫師;1983年—2013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及主治醫師;1985年—1991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所長;1987年—2001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創始主任;2001年—2007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2020年6月24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76歲。 [1]  [4] 
陳定信畢生致力於肝炎防治研究。 [3] 
中文名
陳定信
外文名
Ding-Shinn Che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台灣省新北市鶯歌區
出生日期
1943年7月6日
逝世日期
2020年6月24日
畢業院校
台灣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2年當選為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1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陳定信人物生平

1943年7月6日,陳定信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新北市鶯歌區 [6]  [7] 
1961年—1968年,就讀於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
1969年—1972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72年—1973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總住院醫師。
1973年—1975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兼任講師及附設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1975年—1978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師及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1978年—1983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及主治醫師。
1983年—2013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及主治醫師。
1985年—1991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所長。
1987年—2001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2001年—2007年,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1] 
2006年,成為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兼講座教授。
2020年6月24日,因胰臟癌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病逝,享年76歲。 [4] 
陳定信

陳定信主要成就

陳定信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定信
陳定信(2張)
1973年,陳定信找到B型肝炎是導致台灣人肝細胞癌的證據,確認傳染途徑,此項研究成果促使台灣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肝炎防治計劃,讓台灣地區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地方,拯救百萬名年輕人免受B型肝炎後遺症的威脅。1996年,陳定信帶領其研究團隊發表根治慢性C型肝炎合併療法,此成果使超過3億名C型肝炎患者得以根治。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月,陳定信共發表了750篇原創文章,參與編輯了44本書的部分章節,出版了3本書。 [6] 
  • 科研項目
據2023年4月台灣大學圖書館官網顯示,陳定信共承擔科研項目(計劃)67項。 [8] 
部分科研項目
起始時間
項目名稱
2001年
肝細胞癌的基因治療
2002年
肝細胞癌的分子遺傳學研究
2004年
抑制丙型肝炎病毒解旋酶的化學物質的篩選和合成: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
2005年
抑制丙型肝炎病毒解旋酶——a結構的藥物設計的篩選與合成
2006年
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分子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自然病程及治療研究
2012年
根除乙型肝炎:關於進一步降低兒童HBsAg攜帶率以及乙型肝炎攜帶者疾病進展和抗病毒治療療效的研究
2014年
台灣乙型肝炎病毒相關家族性肝細胞癌的遺傳易感位點——全基因組方法(III)
2014年
通過動物模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亞病毒顆粒作為新的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及其相應的細胞模式識別受體
2019年
母嬰B肝感染綜合預防對策的執行與監測、疫苗世代的B型肝炎帶原率的評估及探討透析患者B、C型肝炎流行病學及感染風險因子與治療情形 [8] 

陳定信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陳定信
陳定信(2張)
截至2011年10月,陳定信教出的消化系醫師近百人。 [2] 
  • 治學措施
陳定信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任內,除了鼓勵老師多添加創新的內容,也修改考試規定。老師出題增加課外題目,上課內容只佔75%,25%是課外題目,鼓勵學生認真聽課,也要到圖書館去查閲期刊資料。 [5] 
  • 教育觀點
醫學教育必須重視病牀教學,要有實務經驗,不能只讀理論,不然滿腦子都是招式,遇到病人卻使不出來,這樣的醫學生就很慘。 [5] 

陳定信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6年
雅培研究獎(Abbott Laboratories Research Award)
1989年
中國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學術獎(醫科)
1992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3年
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大獎(Grand Award)
1994年
侯金堆傑出貢獻獎(基礎類)
2001年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2年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2005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6年
2007年
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科學獎(生命科學組)
2009年
歐洲肝臟學會國際肯定獎
2010年
第15屆日經亞洲獎
2011年
美國肝病學會傑出臨牀教育家/導師獎
2014年
中國醫藥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2014年
美國肝病學會會士
2015年
台灣肝臟學會導師獎
2015年
中國台灣地區衞生福利部門一等衞生福利專業獎章
2016年
入選歐洲肝病研究學會名人堂 [6] 
2018年
美國B型肝炎基金會布倫伯格獎
2018年
中國台灣地區二等景星勳章 [1] 

陳定信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5年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訪問學者(Visiting Fellow)
1979年—1980年
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訪問科學家(Visiting Scientist)
1991年—1998年
中國台灣“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顧問
1997年—2019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3] 
1998年—2010年
中國台灣“行政院”科技顧問
1999年、2007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 [3] 
2001年—2004年
中國台灣醫學會理事長
2004年—2006年
世界肝臟研究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理事長
2009年
中國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學術審議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0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委員
2010年—2018年
亞洲太平洋撲滅病毒性肝炎聯盟(Coalition to Eradicate Viral Hepatitis in Asia Pacific)主席
2010年—2019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3] 
2011年
中國台灣生物數據庫倫理委員會委員兼召集人 [1] 
-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副主編 [6] 

陳定信人物評價

陳定信院士是深受各界尊敬的醫師科學家。(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評) [3] 
陳定信 陳定信
陳定信院士是台灣地區推動B型肝炎防治的重要舵手,對台灣地區肝癌研究貢獻卓著。(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評) [4] 
作為一名成就卓著的醫師科學家,陳定信博士也被稱為偉大的教育家、幽默的講師、有愛心的醫生、熟練的管理者、深受喜愛的同事,以及學術界和科學界,特別是病毒性肝炎研究領域的熱心朋友(As a highly accomplished physician scientist, Dr. Chen is also known as a great educator, a humorous lecturer, a caring medical doctor, a skillful administrator, a well-liked colleague, and a warm friend to the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community, particularly to the research field of viral hepatitis.)(《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雜誌編輯部評) [6] 
陳定信博士為臨牀醫學科學家樹立了榜樣。他對科學的持續熱情和對患者的衷心關懷對他的朋友、同事和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肯定會延續到幾代人(Dr. Chen has established a role model for physician-scientists. His unceasing enthusiasm for science and heartfelt concerns for patients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his friends,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and will certainly perpetuate for many generations.)(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劉俊人、台灣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教授高嘉宏、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評)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