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學談

鎖定
陳學談,廣東省遂溪縣北月村人,生於清光緒七年(1881)十一月十八日,字天煥,小名妃漢。1966年1月病逝於香港。 [1] 
中文名
陳學談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66年1月
出生地
廣東省遂溪縣北月村

目錄

陳學談人物介紹

陳學談,廣東省遂溪縣北月村人,生於清光緒七年(1881)十一月十八日,字天煥,小名妃漢,有兄弟五人,排行老大、父陳家卓,母全氏,叔名陳家劭,世代家境殷實、,陳學談少時生性好鬥,加之父母嬌縱,養成紈絝子弟遊手好閒的惡習,被鄉人稱為“二世祖”。十五六歲,父亡,家產由其母及叔掌管,後因在外欠下賭債,被母叔宣佈脱離關係,陳學談無家可歸,只好寄宿海頭圩好友邱曙光家中。
1899年11月,廣州灣成為法國的在華租借地,陳的家鄉北月村劃入租借區域。法統治下的廣州灣,苛捐雜税繁多,民不聊生,界內流寇滋生。法國殖民者為維持他們的統治,下令租界內各鄉一律組織民團,實行聯防,配合殖民者的軍隊圍剿土匪。陳學淡被舉薦為海頭鄉團長,被編入團者十數人,聘請一個曾在西營當過百長的人教授軍事常識。當時,廣州灣內有三股勢力比較大的土匪,廣州灣外有兩股大土匪,陳學談先後施計將灣內灣外幾支土匪勢力平息下去,得到法殖民者的賞識和信任。1911年春,陳被提升為赤坎公局長兼赤西商團團長(赤坎、西營商團共有常備團兵40名)。藉此權勢的不斷上升,陳學談一面通過設賭局、走私、販毒等方式斂財;一方面聯絡當地豪紳,結納黨羽,開始培植個人勢力,組織了一個名為“嘉會莊”的名流俱樂部,後來演變成了販賣鴉片的三有公司。
1922年6月,陳炯明部製造炮擊觀音山事件,孫中山領導的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其後,陳炯明主政下的廣東鼓譟聯省自治,進行所謂民選縣長,陳學談出資資助原省議會議員同族陳耀明充當傀儡,取得遂溪縣長職位、在傀儡縣長的支持下,陳參與了陳炯明部下黃強的南路剿匪,實際上,剿捕的對象大多數是投靠孫中山部下黃明堂尚未來得及轉移的人員、陳耀明去世後,陳學談一度署理縣長一職。1923年南路八屬司令鄧本殷委任陳學談為雷州善後處處長,加少將軍銜,並命令他組織編制一個旅的地方武裝,武器自備由於鄧本殷內部人員的派系爭奪,陳的武裝力量不久便被繳械遣散。為了彌補軍械被繳的損失,陳套用廣東銀毫的模型,開爐私鑄,發行地方貨幣“新八屬”,使來自廣兩及廣州灣附近的小商販深受其害。
陳長期擔任赤坎公局、總公局局長職務,是法殖民者推行“以華制華”策略的實際執行人。陳幫助法殖民者大肆推銷鴉片,成為廣州灣的鴉片買辦商人,經由他的手轉發給各牌户。他控制的三有公司以製作煙膏有名,產品遠銷港澳、南洋,甚至檀香山。租借地以及與此毗連的內地也是毒品氾濫,陳因此積聚了大量財富。此後,他在廣州灣內開設賭館,投資地產,在廣州灣近海佔據絕大部分鹽田,購買良田、興建宅院。在香港也購買有洋樓,越南西貢投資有產業等,成為廣州灣的顯赫要人。
發達後的陳學談,亦熱心於本地的公益事業。如倡議築堤預防海潮,款項由陳墊支,鼓動當地百姓出工,築堤長度達3公里。此外,先後創辦60多間小學,出資創辦益智、培才、巾正、四維等多間中學和高等機械專科學校等。與許愛周等本地富商聯合籌資興建寸金橋公共醫院,改善灣內外中國人醫療衞生條件;在其智囊中也吸收—些高材生,留學生等,以彌補其文化的不足。
日本佔領廣州灣後,陳學談充任廣州灣自治區主任,命其手下戴朝恩(渾號鐵膽)在遂溪組織武裝部隊,自稱“抗日聯防隊”,實則藉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後活動第四戰區司令L官張發奎頒發委任印信,駐紮廉江石嶺圩,軍餉自籌自給。他利川“自治區”權力制訂“自治區條例”,嚴格控制廣州灣物資出境,封鎖西營、赤坎出入內地的路口,使中共南路的敵後抗日鬥爭受到嚴重挫折。
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學談憑藉與軍統的關係,躲過了廣州灣接收大員鄧龍光的搜查,廣州灣同歸中同後,陳曾出資遣送越籍職員十兵及越僑回國,隨後避走香港寓居,其漢奸案也未獲南京閩民黨中央高等法院認定圍民黨召開偽國大時期,陳學談一度運動成為湛江市的“國大”代表,但好景不長,隨着國民黨在大陸軍事鬥爭的失敗,陳再往香港隱居。1966年1月病逝於香港。 [1] 
參考資料
  • 1.    龍鳴,景東昇主編,廣州灣史料彙編 第1輯,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12,第313-3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