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學平

(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

鎖定
陳學平(1919 - ),園藝學家,食品加工專家。在20世紀40年代起創辦了浙江大學農學院食品加工實驗室,培養了一大批食品科技工作 [1]  者。20世紀70年代,提出“優質的農產加工品來自於優質的加工原料”,開創中國果蔬加工原料學研究先河,並在桃、柑橘罐藏原料選育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創建了浙江早期的罐頭廠和浙江大學食品科技系。
中文名
陳學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9年

陳學平人物經歷

1919年10月28日 出生於浙江省嘉興縣。1926-1932年 在浙江嘉興縣韭溪小學學習;
1932-1937年 在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學習;
1938-1939年 在浙江省臨時聯合高級中學學習;
1939-1943年 在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
1943-1944年 任湖南冷水灘燃料廠技佐;
1944-1945年 在貴州湄潭中央茶場工作;
1945-1987年 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農化系、食品科技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7年 離休。

陳學平工作經歷

果蔬加工 果蔬加工
陳學平,1919年10月28日出生於浙江嘉興,7歲進入嘉興縣韭溪小學 學習。從小喜愛文體活動,喜歡作畫和其他藝術。1932年人嘉興秀州中學讀書,1937年,進入浙江省臨時聯合中學讀高中。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在校期間,他深得著名園藝學家吳耕民教授的喜愛與器重,學習成績優秀,各方面表現突出。1943年畢業後,一度在湖南冷水灘燃料廠任技佐。不久即回母校執教,並配合中國著名農產品貯藏加工專家熊同和教授進行農產品貯藏加工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學平一直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農化系、食品科技系執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20世紀50年代中國農產品加工業基礎薄弱,陳學平為改變這種局面深入工廠、作坊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提高民間的農副產品加工工藝,向工人和技術人員傳授新技術,並收集材料、編寫講義、帶學生進工廠實習,為浙江的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加工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材。
1958年,陳學平到黃岩縣農村蹲點和勞動鍛鍊,當地領導請他作為技術負責人籌辦浙江黃岩罐頭廠。一年之後,罐頭廠辦成,陳學平相繼為廠裏開發出糖水桔子、糖水桃子等系列罐頭產品,為廠裏培養出技術人員之後才回到學校。
20世紀60-70年代,陳學平從辦廠的實際經驗中受到啓發,認為農產品加工的質量問題主要在於中國缺乏適合於加工的專用品種。為此,他着手選育適於加工的柑橘品種,經過10多年的努力,選育出一批優良的柑橘罐藏品種和品系。同時,他還參加了桃罐藏良種選育,並進行了楊梅、枇杷等一系列果蔬種類的加工適應性調查。為浙江的食品工業特別是罐頭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的出口創匯作出積極貢獻。特別是罐藏桃品種的選育,他提出“黃肉—不溶質—粘核”的選育目標避免了當時罐藏桃品種選育漫無目標的盲目現象,很快使桃罐頭的生產得到發展。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期,1985-1990年,陳學平參與了農業部“八五”重點科研項目“主要果蔬汁(醬)加工技術研究”的專題,並作為一個子項的主持人,組織相關學科人員開展研究,開發出了一系列主產果蔬汁(醬)的加工工藝,並使部分產品投入生產。為後來中國的果蔬汁的快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同時,陳學平還積極參與了浙江農業大學食品科技系的籌建工作,擔任籌備主任,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制訂了食品系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計劃。併兼任農產品貯藏加工教研室主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浙江省食品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食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杭州市食品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在教材建設方面,參加編寫了《果蔬貯藏加工學》、《果品貯藏加工學》,主編了《果蔬產品加工工藝學》,還參與編寫出版了《果品加工》等專著。參加撰寫了《中國蔬菜栽培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有關條目的撰寫工作,為《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果樹卷》的果蔬貯藏加工分支主編及撰稿人。
由於他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突出貢獻,他於1992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陳學平主講課程

陳學平主講過農產品加工學、農產品綜合利用、果蔬貯藏加工學、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專題、果蔬加工原料學等課程,並培養了14名碩士研究生。

陳學平主要貢獻

繼往開來,發展中國的果蔬加工教育事業
果蔬加工 果蔬加工
陳學平從20世紀40年代作為熊同和教授的助手開始,對中國果蔬加工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20世紀60年代,在全國統編教材《果蔬貯藏加工學》(南方本)的編寫中,他精心收 集材料,使中國民間大量的果蔬加工、利用的技術經驗得以在書中體現,同時作了理論上的概括提高。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全國農業院校統編教材《果品貯藏加工學》和《蔬菜貯藏加工學》中,他作為主要的撰稿人編寫了部分章節,尤其是《果品貯藏加工學》一書,協助李沛文主編,對全書定稿和統稿作出了大量勞動。
陳學平重視實驗室的建設,早在1947年夏季,他由浙江大學派往當時善後救濟總署下設的農業復興委員會食品加工培訓班學習罐頭食品製造技術,領回由美國戰後救濟委員會贈送的小型罐頭生產設備,籌建了浙江大學農學院農產品加工實驗室。
1982年始陳學平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兩次參與討論並制訂了全國農產品貯藏加工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併為各農業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培養了大量的師資人員,許多來浙江農業大學進修的教師都成為各地的骨幹。他結合當時的研究成果和生產實際,在全國首次開設了內容涉及到果蔬加工、果蔬栽培和選育種的邊緣學科的“果蔬加工原料學”課程。直至他近70高齡退休以後,還為研究生開設專業課程,真正做到活到老幹到老。
果蔬加工原料學的奠基人
果蔬加工 果蔬加工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出口創匯的商品限 於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其中又以水果蔬菜加工製品為大宗,正因為如此,全國各地創辦了大批的罐頭廠生產水果蔬菜罐頭出口。但由於中國農業本身還保持着小規模的分散經營,加工原料大多為鮮食品種,缺乏加工專用品種。陳學平早在創建黃岩罐頭廠時就認識到水果蔬菜加工必須要有與鮮食不同特性的加工專用種,提出“要生產出優質的加工品,必須選用優良的加工專用種”,並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將食品工業的工藝知識和農業科學的選育種技術結合起來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他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果蔬品種加工適應性研究。1963年,陳學平在“柑橘罐藏良種的選育研究”中,提出的柑橘加工專用種的“果形直徑要小於5釐米為好”,通過實踐,又提出果徑在5~7釐米,扁圓形,果形指數1.3,無核或少核,色澤橙紅”等重要指標。同時組織力量在浙江温州、寧波和黃岩等新老橘區進行篩選,通過10多年的努力,與高錫永副教授等合作,終於選育出“寧紅”、“海紅”、“石柑”等優良的柑橘加工罐藏品種和品系,建立了母本園,大力推廣,使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柑橘罐頭質量不斷提高,出口質量迅速上升,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浙江省仍是中國糖水橘子罐頭的主要生產省份之一。1985年,此項成果獲得了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農產加工技術史研究成績喜人
農產加工技術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對農產品加工歷史的考證不但可以增加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而且對於制定和提高新產品加工工藝都有重大的意義。陳學平在20世紀60 年代初,通過調查,已積累了大量的關於農產品加工技術史的第一手資料。結合一些文獻上的記載,他研究整理發表了《紹酒加工技術史》、《湖洲蒸穀米加工技術史》、《義烏紅糖加工技術史》和《南棗加工史》等系列論文。這些論文均對史料進行了詳盡的考證,並指出有的文獻和民間流傳中的一些失實舛誤。例如,在《紹酒加工技術史》一文中,他對紹興酒的歷史沿革作了詳細的論述,其中在宋代的部分,當時的一些權威人士認為,朱翼中的《北方酒經》中詳細敍述了中國製曲釀酒的方法,在紹酒的歷史中用“東浦最良酒”或“東浦產最良酒”來論證宋代紹酒的歷史。對此,他認真研讀了《北方酒經》,數出了這本書共有12484個字,但未發現有上述論述記載。針對當時日本加工專家山崎百治的“善釀酒是衝缸時用淋飯酒代水釀製而成”的觀點,陳學平在文中,反覆指出:“善釀酒是以攤飯法操作,衝缸時用陳加飯酒或元紅酒代水釀製而成”,從而糾正了國內外流傳的這一錯誤。
他在《湖州蒸穀米加工技術史》一文中,對民間流傳的蒸穀米是從戰國時越王勾踐以稻穀10萬石借與吳王,以説明其歷史的悠久作了大量的歷史考證,指出當時“越王所貸的糧食不是稻穀,而是粟米”,而且“所借數量也非十萬石,而是一萬石,歸還時是一萬一千石”,從而否定了蒸穀米的歷史與這一流傳有關。經過進一步考證,他還根據《夢梁錄》的記載,斷定在“宋代(1241-1274年)杭州、湖州已有蒸穀米,可能創制的年代則更為久遠”。
《義烏紅糖加工技術史》和《南棗加工史》亦同樣論證了一些流傳失實,並介紹了加工技術史的歷史沿革,指出了這些加工品的發展方向。

陳學平主要論著

1 熊同和,陳學平。果蔬貯藏加工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602 陳學平。湖洲蒸穀米加工技術史。浙江農史研究集刊,第一冊,1965
3 陳學平。紹酒加工技術史。浙江農史研究集刊,第一冊,1965
4 陳學平。義烏紅糖加工技術史。浙江家史研究集刊,第一冊,1965
5 陳學平。不同類型桃品種的罐藏性。科技情報,1973(3)
6 陳學平等。果蔬貯藏加工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
7 陳學平,董紹華。南棗加工史。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81,7(3)
8 陳學平,董紹華。蘋果輻射保鮮室温貯藏試驗報告。全國供銷社科技,1981(8)
9 陳學平,董紹華。寬皮橘塗料保鮮貯藏效果。杭州科技,1981(3)
10 陳學平,董紹華。蘋果的塑料袋貯藏條件。杭州科技,1981。4
11 陳學平譯。獼猴桃的新穎加工品——果丹皮。國外農學——果樹,1981(7)
12 陳學平等。熱帶亞熱帶果蔬採後生理、處理及利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
13 陳學平,董紹華。早大種楊梅的罐藏適應性。中國果品研究,1982 (1)
14 陳學平。談食品工業中的果蔬加工問題。食品開發,1985(1)
15 陳學平。吳耕民,中國現代農學家傳(金善寶主編),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16 陳學平。蘆筍的加工。浙江農業,1986(4)
17 陳學平。淺淡葡萄制汁。杭州食品科技,1986(1)
18 陳學平等。中國蔬菜栽培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
19 陳學平,葉興乾。測定類胡蘿蔔素含量作為辨別真假柑橘汁糖漿的一個指標。杭州食品科技,1987(1)
20 陳學平,葉興乾。果品加工。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21 陳學平,董紹華。温州蜜柑、甜橙、菠蘿混合果汁加工技術研究,農業科技管理,1992(增刊)
22 陳學平,董紹華。番茄、蓮藕、蘆筍複合菜汁加工技術研究,農業科技管理,1992(增刊)
23 陳學平。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果樹卷。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
24 陳學平。果蔬產品加工工藝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95

陳學平人物性格

陳學平為人正直不阿,不肖“趨炎附勢”、“隨風搖擺”,默默無聞地工作。他淡泊名利、生性隨和,直至他的許多學生成為教授後,仍以一個副教授的身份與他們真誠合作。他的學術論文數量不多,但每一篇都經過精心考慮,或解決生產實際的重大問題,或糾正了一些失實,具有較大的社會和學術價值。
陳學平興趣廣泛,生平愛好音樂美術,尤喜崑曲、京劇、江南絲竹、金石篆刻,能熟練地演奏京胡、二胡、琵琶、三絃等樂器,更擅長京胡的演奏技巧。少年時得益於著名作曲家吳梅弟子錢南揚老師學度曲,自小京胡演奏水平嫺熟,在沒有曲譜的條件下反應極快,達到了專業的水平。曾為浙江大學國樂社和京劇團操琴吹笛,是當時浙江大學的著名琴師,時常組織參加各種演出。作為業餘昆京劇愛好者,陳學平具有極準的耳音,擅長記譜,能在演出或電影、電視等節目中記下整段演唱的曲譜。退休後就記錄下幾十本京崑曲譜,既提高了自己的京昆水平,亦供友人、票友們學習。由於年輕時曾從師蔣玄佁學習國畫,中學時就有作品刊登在正式出版校刊《秀州鍾》上,深受導師的喜愛,後來他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製作圖表和教學掛圖都是自己動手。陳學平還喜愛篆刻,從臨摹古印譜入手,反覆揣摩,終於自成一體。其作品古拙,不落俗套,風格以仿秦漢印為主,但亦有所變革,杭州西湖博物館為編名家印存,取其大量印章。加上他為人隨和,廣為校內外師生員工和友人治印,連在國外的校友、同事凡有所求亦隨時奉送,從不吝惜,故有大量各具特色的作品在浙江大學海內外朋友、老師、學生、同事、晚輩中珍藏。
參考資料
  • 1.    陳學平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引用日期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