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

鎖定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為北宋蘇軾創作於蕭縣朱陳村的七言絕句詩。前一首詩首聯回顧《朱陳村嫁娶圖》產生的過程,以及蘇軾對《朱陳村嫁娶圖》的推崇;次聯詠歎古時朱陳村兩姓自由婚嫁,表現對當今封建門閥制度的痛恨。後一首詩首聯從自己的生活回憶片斷落筆,讚美朱陳村昔日的安定生活;次聯詩意由過去引入現在,揭露朱陳村蕭條破殘的現狀。這兩首詩在寫法上各有特點,前者照顧題面,勾勒畫中之景;後者則在畫外做文章,題畫而不泥於畫,兩首詩又自成對比,情感自出。 [1-2] 
作品名稱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東坡全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作品原文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1
其一
何年顧陸丹青手2,畫作《朱陳嫁娶圖》3
聞道一村惟兩姓4,不將門户買崔盧5
其二
我是朱陳舊使君6,勸農曾入杏花村7
而今風物那堪畫8,縣吏催錢夜打門9 [3]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作品註釋

1.陳季常:人名。名慥,字季常,號方山子,別號龍丘居士,四川眉山人,乃北宋隱士。其父陳希亮名公弼。成語“河東獅吼”的典故即出自陳季常和其妻子柳月娥的事蹟。作者也在那兒作籤書判官,遂與季常相識。後陳氏移家洛陽,作者至黃州後,季常數從之遊。蓄:收藏。《朱陳村嫁娶圖》:五代十國時前蜀人趙德元根據白居易《朱陳村詩》的內容繪成,表現朱陳村人安居樂業、嫁娶不講門第、沒有貧賤懸隔等淳樸敦厚的民俗。
2.顧陸:顧愷之、陸探徽,均晉代有名的畫家,二人都善繪人物。丹青手:指畫師。
3.畫作:創作,繪出。
4.聞道:聽説。惟兩姓:只有兩姓。
5.不將:不把,不用。門户:猶門第。買:購買,買進。引申謂用金錢或其他手段取得。崔盧:是指崔姓和盧姓,是南朝時梁朝和陳朝的高門貴族。這裏泛指名門大族。
6.朱陳:是指朱陳村。舊:以往,原先。使君:唐宋時對州郡長官的別稱。蘇軾曾在熙寧十年(1077年)到元豐二年(公元1079)做過三年徐州知州。此詩作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時已離開徐州,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故云“舊使君”。
7.勸農:勉勵農民耕作,誘導民情。古代地方官春耕時下鄉鼓勵人民從事農業勞動。杏花村:據説在朱陳村附近。這裏未必是實指,而是比喻朱陳村春天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況,應是徐州地區農村的代稱。坐實其地,反失詩意。
8.而今:今日,如今。”風物:一個地方特有的風光。哪堪:哪可,哪能。堪,可,能。
9.縣吏:縣上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催錢:索錢,追逼錢財。夜打門:指深夜不寧。 [1]  [4]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白話譯文

其一
趙德元何時有了顧愷之與陸探微這樣的好手筆,畫出《朱陳嫁娶圖》這幅畫作,可謂形神兼備。
聽説這一個村子只有兩種姓氏,世世代代互為婚姻,從不向高門大户攀親。
其二
我是這村昔日的長官,曾為了督促農事走進這個村子。
可惜如今的風情物產都不如以前了,苛捐雜税讓縣衙的官吏深夜還來打門催討,再沒有了往日的寧靜。 [3]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創作背景

此二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元豐三年,蘇軾從御史台獄中獲釋之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團練副使。他由京師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赴黃州任上,途經岐亭(鎮名,在湖北省麻城市西南),偶遇故人陳季常。詩人作客陳季常寓所,見其所收藏的古畫《朱陳村嫁娶圖》,觸景生情,便寫下此二首七絕題畫詩。 [1]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作品鑑賞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文學賞析

其一
這首七絕以唱嘆有致的筆調,借古畫之意而抒今情,從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男婚女嫁之事,表現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主題。
首聯緊扣題面,睹物啓情。起句設問:“何年顧、陸丹青手”,以名震一時的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宋時畫家陸探微,來比況五代前蜀畫家趙德元。這裏的發問,絕非故作姿態,而是在於反襯《朱陳村嫁娶圖》此幅畫作更為顯豁,更具審美價值。次句緊承上句,歸入《朱陳村嫁娶圖》本題。畫面上的情景如何,詩人並未敍寫,只是一筆帶過,但擊節稱賞之情,卻溢於言表。此二句在詩法結構上運用設問句式,避免敍述平直,筆勢顯得峭拔。
次聯詩人騁其筆勢一氣而下,詠歎朱陳村兩姓,不受禮法的拘束,掃除陳腐風氣,自由婚嫁,嫁娶不講門第,沒有貴賤懸隔,民情風土是淳厚的。詩人把詩中的思想感情推向深處,最後點出全詩的主旨。封建社會禮法傳家的門閥世族之間,婚姻原是政治勢力的結合。“大姓”貴族人家的女兒,熟悉封建禮法,可以協助王者進行統治;王者必須結婚於名門望族,才能得到貴族階層的廣泛支持。而“大姓”貴族人家也可利用婚姻關係參與政治統治,求得富貴,獵取功名。詩人對封建門閥制度給予有力的譏刺,頓時使全詩閃爍出引人深思的思想光輝。結句除了點明詩旨,也暗寓詩人嚮往理想中的社會之美以及不願媚上取容的剛直性格。
此詩選取了與白居易《朱陳村詩》全然不同的下筆着墨之點。白詩為中國封建社會中以血族關係為基礎的“農村公社”描繪了一幅稀有的畫圖,而且“縣遠官事少”“有丁不人軍”云云,多是溢美之詞。而蘇詩卻一反陳套,別具機杼,開拓了畫意詩境,使人感到其比白詩的思想內涵更深化,更有力量,更耐人尋味。 [1] 
其二
這首七絕,通篇通過前後對比,描繪官府重賦苛税給今日朱陳村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形象地概括出新法的某些弊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面貌,突出地表現了蘇軾的社會政治詩的現實主義精神。
《朱陳村嫁娶圖》畫得生動逼真,詩人欣賞此畫恍然進入畫境,引起回憶和聯想。首聯以敍為主,上句點出自己的身份:一年以前曾在朱陳村所處的徐州地區為官,暗含有機會到當地農村去。下句緊承上句,更進一層,詩人曾下鄉勸農,體恤農耕,親自到過朱陳村。開頭二句寫出詩人對朱陳村有身臨其境的觀察和體會,這為下面的揭露批判和感慨,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次聯以議為主,揭露朱陳村官吏虐民的現狀。縣吏日夜催租索錢,農村蕭條破殘,此情此景再也不堪入畫。詩中選取的雖是一個小小鏡頭,卻能以小見大,十分典範,深刻揭示出今非昔比的痛苦變化。
蘇軾在地方任職,對新法推行過程中的流弊,有較清醒的認識,所以出於同情人民,關心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動機,揭出新法的某些流弊,美刺規諷,不僅可能而且應當。 [1] 
整體
此二首詩,其一,讚頌朱陳村古樸的婚俗。朱陳二姓,自古不與外界其他姓氏通婚,甚至也不攀高枝結親於崔、盧這樣的高門大户人家。不慕富貴的真摯與純樸,引起了東坡情感上的強烈認同感。其二,對比朱陳村今昔。昔日朱陳村自給自足,生活比較平靜安定;而今官府催逼賦税,百姓生活極端貧困痛苦。東坡對百姓的境遇深表同情,通過古今對比,指出古代的朱陳村風物可堪入畫,而今的朱陳村百姓賦税沉重;自己昔日任徐州太守時治下的朱陳村百姓安居樂業,一派昇平,而今的朱陳村百姓白天外出逃税,縣吏深夜敲門催租。此詩體現了東坡憂國憂民之沉痛心情。 [5]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水照:兩首詩的重心都在最後一句。看似冷冷拈出,實則無法掩飾作者內心的激越不平,頗有舉重若輕、以淡語見警策之妙。(《中國文學名篇鑑賞》) [6] 
現代古典文學家霍松林《 歷代好詩詮評》:“村”前加“杏花”二字,極言“風物”甚美堪入畫圖。“而今”的情況又怎麼樣呢?唉! 一切都變了。那些村子,“縣吏催錢夜打門”,驚得雞飛狗上牆,這樣的“風物”,哪堪入畫啊!題《朱陳村嫁娶圖》,從一個“圖”字生髮,以堪入畫與“那堪畫”作今昔對比,既批評了時政,又未脱題。構思命筆,何等靈妙! [7]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飄逸豪放,獨具風格。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東坡全集》150卷。 [8] 
參考資料
  • 1.    葛澤溥選評箋釋. 蘇軾題畫詩選評箋釋[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 ,104-109.
  • 2.    楊抱朴編著. 《蘇東坡集》詮釋與解讀[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 ,82.
  • 3.    (宋)蘇軾著. 國學枕邊書 東坡集上 插圖本[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4 ,57-58.
  • 4.    陳邇冬. 蘇東坡詩詞選.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07 :第50頁
  • 5.    饒曉明等著. 蘇東坡黃州名篇賞析[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4-5.
  • 6.    蕭滌非,劉乃昌主編. 中國文學名篇鑑賞 詩卷[M].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435,
  • 7.    霍松林著. 霍松林選集 第10卷 歷代好詩詮評[M].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0,418.
  • 8.    方笑一;戎默著. 故事詞中的中華美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