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奇猷

鎖定
陳奇猷,著名學者,主要從事《韓非子》、《呂氏春秋》研究。1917年生於廣東韶關2006年10月3日逝世於上海。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曾任上海震旦大學文理學院、光華大學、誠明文學院教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約編審。 [1] 
中文名
陳奇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06年
畢業院校
北京輔仁大學
出生地
廣東韶關
性    別
職    稱
教授

陳奇猷個人簡介

韓非子集釋 韓非子集釋
陳奇猷(you)先生,我們尊稱他為“奇老”,他的一生是與《韓非子》、《呂氏春秋》這兩部中國古代典籍聯繫在一起的。他1917年出生於廣東韶關。父親是前清的秀才,以教書為生,曾教他以四書五經,為他後來研究先秦諸子打下了紮實的古文基礎。入中學後,他喜好數理,尤致力於幾何之學,為後來自學天文曆法打下了數理基礎。1936年,他考入北京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1940年大學畢業,升入輔仁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深造。194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曾在京管理韶州會館(見《廣東會館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此後,執教滬上,歷任上海震旦大學文理學院、光華大學、誠明文學院等院校教授。1952年院校調整後不再執教,以為出版社審稿為業,曾任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約編審。

陳奇猷影響人物

陳先生在大學求學期間,多得名師指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孫蜀丞(人和)先生。孫先生告訴他:“治學莫若註釋古籍。註釋古籍最宜於促使學業增進。經、子二部,注經者多,注子者少。若選注若干種諸子,既可增進學業,又有益於文壇。
”陳奇猷領教後,即選定《韓非子》《呂氏春秋》《莊子》《淮南子》四部子書為之註釋。自此起他即蒐集有關四書的資料。歷數年之久,大致已備,於是先整理《韓非子》。校釋諸子,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先以版本及類書引文校對,然後徵集前儒校説,皆條列於原文之下,再作出自己的判斷。他整理註釋《韓非子》,嚴格遵循下列幾項原則:“要充分了解韓非的思想體系;儘可能以本書注本書;韓非是法家,當以法家注法家,絕不能以儒家思想強加給韓非。至於訓詁、通假、補字補句、刪改誤文等等,不但要合於文法,通於文義,更重要的是符合韓非的思想。”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詳加考校,稿經四易,定名為《韓非子集釋》,於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又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1984年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了陳先生的又一部鉅著《呂氏春秋校釋》。兩書出版後,獲得海內外學者的極大好評。作者的老師孫楷第(子書)有《讀韓非子札記》,予他很大的啓發,給他來信稱讚道:“兄沈潛嗜學,力追古人,實乃東南之秀。前讀所釋《韓非子》,已甚佩服驚異,以為是近時人所不能企及之著作。
今又為《呂覽》校釋,徵引書至百二十餘家,較五十年前許維遹《集釋》引書多近一倍,蒐羅宏富,對前人釋事釋義之作,可謂網羅無遺。而又參伍考稽,誤者正之,晦者顯之。識斷之精,校勘之勤,足以抗衡前哲,為《呂氏春秋》功臣。實是五十年來第一流著作。弟謂史此書出版,意味着乾嘉以來中國校勘學之復興。不但為中國學術界、中華民族增光,亦可為近世學者之典範。”

陳奇猷主要成就

儘管取得了很大成就,奇老並不滿足。他仍治學不倦,並關注新資料的發現,新成果的吸收。在兩書出版後的幾十年間,他一直從事兩書的修訂工作。在他的老友王元化先生建議下,兩書的修訂本分別定名為《韓非子新校注》《呂氏春秋新校釋》,收入由王先生倡議策劃的《中華要籍集釋叢書》,分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0年、2002年出版。
兩書修訂本較之初版本,不僅篇幅大增,兩書字數合計達235萬字之巨;而且註釋更為精到,資料更為豐富,認識也趨深化。如他重讀《韓非子集釋》,發現其中最大錯誤是同意清人陳澧對韓非“仁、義、禮”之説的觀點,即認為“韓非解仁、義、禮三字義則純乎儒者之言,精邃無匹”,從而影響了對韓非思想的正確認識。
他認為,韓非之思想確是如司馬遷所説:“歸本於黃老”,是據老子“小國寡民”之理想社會引導出其法治之理想社會,借《老子》之文發揮其法治理論。執此韓非思想體系以注韓文,多數問題皆得迎刃而解。
為此,他對《韓非子集釋》進行了重大修改。除了認識的深化之外,修改中主要吸收了《韓非子集釋》出版後數十年間發現的不少新資料,如新出土的《老子》《黃帝四經》《馬王堆帛書戰國策》《包山竹簡》等。

陳奇猷定名

雖然奇老青年時代立下的註釋四部子書的宏願僅完成一半;但是作為一個學者,有兩部能傳之於後世的大書,已經令人欽佩不已了。除了兩部大書之外,數十年來,陳先生髮表的論文尚有數十篇之多,大多為先秦諸子研究,其中不乏獨得之見。奇老的這些論文和他創作的詩詞,他生前已抄錄成冊,定名為《晚翠園論學雜著》,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將是對這位一生治學的老學者的最好的紀念

陳奇猷個人生平

我初次知道陳奇猷的名字,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那時,奇老所撰《韓非子集釋》與古人所撰《柳河東集》《王文公文集》等書,作為“法家著作”大量印行,達十萬部之多,以致我產生了這樣一個印象,以為奇老也是一個歷史人物。八十年代中期,我來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才得知奇老竟然只是一位剛過古稀之年、精神矍鑠的老學者。我有幸負責他這兩部大書修訂本的出版工作,因此與他聯繫頗多。隨着交往的深入,對他的生平及治學情況也有了大概的瞭解。奇老富有才藝,談吐詼諧。他擅書法,喜詩詞,大概是家居寂寞的緣故,他最喜歡的還是來編輯室與青年編輯聊天,談世相、敍掌故。有一次,他一本正經地對我們説:王羲之的《蘭亭詩序》中“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諸句,可以有另一種讀法,即將“夫人”兩字連讀。我們照此讀後才恍然大悟,忍俊不禁。

陳奇猷負面評價

上海古籍的《中華要籍集釋叢書》中,另一種韓非子著作《韓非子校疏》中,作者張覺則將陳先生批駁的體無完膚,説他的《集釋》校讎不清,最不能原諒的就是抄襲他人的著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看看這本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