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夢家

鎖定
陳夢家(1911年4月19日—1966年9月3日),筆名陳漫哉,浙江上虞人,生於南京,中國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 [7] 
曾於南京中央大學、北平燕京大學學習法律、古文字學等。後留校任教,主講古文字學、《尚書》通論等課程。 [6]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其詩重視表現“自我”,注重音韻和諧及整體勻稱,善於吸收格律詩特點寫自由詩,對新月派的形成和發展影響較大。
陳夢家在甲骨學、殷周銅器斷代及銘文研究、漢簡和古代文獻的綜合研究方面有卓越貢獻。著有《殷虛卜辭綜述》《西周銅器斷代》《漢簡綴述》《尚書通論》《西周年代考》《六國紀年》等。 [7]  著有詩集《夢家詩集》《不開花的春》《鐵馬集》《在前線》《夢家詩存》及其他學術研究等多種專著,是後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詩人和重要成員。
中文名
陳夢家
別    名
陳漫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上虞
出生日期
1911年4月19日 [1] 
逝世日期
1966年9月3日
畢業院校
南京中央大學
職    業
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
主要成就
新月派”代表詩人
出生地
南京
代表作品
《那一晚》《往日》和《泰山與塞外的浩歌》等
性    別

陳夢家人物生平

1911年4月19日陳夢家生於南京的一個牧師家庭中,兄弟姐妹共有十個,陳夢家排行第七。 [2-3] 
1916年,陳夢家在南京四根杆子禮拜堂附設的小學讀書。
1919年,父親遭仇敵誣陷,被趕離了神學院,舉家遷居上海,他改進聖保羅小學。
1920年春,他隨其三姐陳郇磐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學。
1927年夏,陳夢家高中尚未畢業,就考入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中央大學”)法律系。在這時,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學任教的聞一多徐志摩。陳夢家常去聽課,受到各種多樣的語言薰陶,他的早期創作和生活道路不難發現兩位老師給他帶來的影響。
1929年夏,安徽桐城方苞後裔方瑋德進中央大學外文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夢家結為詩友。
1930年前後,他與方令孺方瑋德商議,擬繼當年《晨報副刊》的《詩刊》後,再辦一個《詩刊》。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編、陳夢家擔負實際編輯工作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撰稿人除聞一多、徐志摩、饒孟侃、梁鎮、沈祖牟等前期新月詩人和南京詩人羣成員外,還有林徽音、卞之琳孫毓棠曹葆華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詩人,標誌後期新月詩派的正式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陳夢家已成為新月詩派的一員主將。
1930年初,陳夢家寫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詩,描繪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陰森的畫面。
《夢家詩集》 《夢家詩集》
1930年1月,年僅19歲的陳夢家在《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卷7期上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同月,陳夢家的第一部詩集《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書很快銷售一空。1931年7月,《夢家詩集》增選後再版發行。
1931年,陳夢家所作的中篇小説《不開花的春天》,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1931年夏,陳夢家畢業於中央大學,獲得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移住市郊蘭家莊。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
1931年9月,徐志摩將《詩刊》交予陳夢家主編。11月19日,徐志摩亡故,他在徐志摩逝世後的第四天,創作了新詩《致一傷感者》。
1932年1月,陳夢家編完了老師徐志摩的遺稿《雲遊》集,整理了自己1931年7月到1932年1月的詩稿,結集為《鐵馬集》,便毅然停辦了後期新月詩派的刊物《詩刊》,結束了交織着迷惘與痛苦的學生時代。 [4] 
1932年10月22日,陳夢家應邀在北平青年會南廳發表題為《秋天談詩》的講演。在講演時,陳夢家大聲呼籲:“讓我們個人的感情漸漸溶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化作這大羣人哀泣的聲音,不只是哀泣,還有那種在哀泣中一聲復興的願望。”
1932年2月13日,陳夢家等親臨淞滬前線,搶救傷患。寫下了詩篇——《在薀藻浜的戰場上》,季家橋前線用民歌的風格寫下《老人》一詩。2月下旬,陳夢家從淞滬前線返回上海。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任聞先生的助教,並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4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為《陳夢家作詩在前線》。
1933年初,陳夢家決心自行出榆關到前線參加抗日宣傳工作。1月15日,陳夢家離北平經古北口奔赴塞外。並作《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詩篇。
1933年9月,他到安徽蕪湖任廣益中學的國文教員,住在獅子山青陽廬。在蕪湖陳夢家創作了長詩《往日》與《泰山與塞外的浩歌》。
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同月,陳夢家赴北平為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
1935年8月,陳夢家從他歷年所作的100餘首詩中精選出23首,結集為《夢家存詩》,以作為其“七年寫詩的結賬”。他在詩集的《自序》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得失,傾訴了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
陳夢家(左一)與夫人趙蘿蕤及內弟趙景德合影 陳夢家(左一)與夫人趙蘿蕤及內弟趙景德合影
1936年9月,陳夢家獲碩士學位,留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全力專注於中國古文字學、古史學的研究。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陳夢家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4年秋,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嶽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1947年夏,曾歷遊英、法、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在國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毅力,備嘗艱辛,致力於收集流散於歐美的我國銅器資料。
1947年秋,他自美國啓程迴歸祖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
陳夢家趙蘿蕤夫婦(20世紀50年代初) 陳夢家趙蘿蕤夫婦(20世紀50年代初)
1952年,轉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併兼任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
1957年,陳夢家先生被錯劃成右派,但陳夢家仍在工作室裏埋頭工作,並將故宮的九百張銅器拓片與夏商周“三代”的著錄一一核對。
1966年9月3日,“文化大革命”中不忍屈辱,陳夢家自縊,年僅55歲。
1978年12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京舉行了陳夢家先生追悼會,對他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陳夢家主要影響

陳夢家漢字學

考古著作 考古著作
他在語言文字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集中在他對甲骨文殷周銅器銘文、漢簡和古代文獻的綜合研究方面。他對甲骨文的研究一開始比較注重文字的分析和尋求卜辭中的禮俗。後從青銅器斷代研究中得到啓示,從斷代入手全面研究卜辭。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為《殷墟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該書是甲骨學史上少見的較早的大型綜合性研究著作。全書70多萬字,共分20章。從語言文字學角度看,其中的“文字”“文法”兩章最為重要。在“文字”一章中,他概述了以前諸甲骨學家對甲骨文的考釋方法,同時他還對漢字的起源及構造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並密切聯繫漢語特點開查漢字的構造。在“文法”一章中,他提出卜辭是研究中國語法史的最早材料,可以從中開始尋求漢語語法發展的規律。該書對研究古代史地、語言文字和考古學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他在銅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西周銅器斷代》(分6期連載於1955年~1956年的《考古學報》上)。其中詳細記述了不同時代的各類銅器98件。每件都記錄了全篇銘文的釋文,並加以詳盡的詮釋,有的甚至是逐字逐句地討論。所以其中包括許多考釋文字、詞語,探求語法規則及語義的資料。這對研究上古漢語漢語史很有參考價值。
他對漢簡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於《武威漢簡》(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漢簡綴述》(中華書局,1980年)兩本書中。此外他還有專着:《老子今釋》(重慶商務印書館,1945年)、《海外中國銅器圖錄考釋第一集》(北京圖書館、商務印書館,1946年)、《尚書通論》(商務印書館,1957年)、《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科學出版社,1962年);論文:《釋底漁》(《考古社社刊》1936年第4期)、《釋“國”“文”》(《國文月刊》1941年第11期)、《關於上古音系的討論》(《清華學報》1941年第13卷第2期)、《殷代銅器》(《考古學報》1954年第7期)、《慎重一點“改革”漢字》(《文匯報》1957年5月17日)、《蔡器三記》(《考古》1963年第3期)等等,以及一些已經整理出版和一些將要整理出版的遺作,如《西周銅器斷代》的後半部等。

陳夢家詩歌

  • 詩歌特色
陳夢家 陳夢家
陳夢家是新月派詩壇俊彥,他留下了激情四射的詩作,古文字界堪稱獨到的著述,還有滿堂稀世奇珍的明清傢俱。16歲考入中央大學,即開始寫詩。從20歲到23歲,陳夢家先後發表了《夢家詩集》、《鐵馬集》、《夢家詩選》等詩集。
陳夢家20歲時,編選了徐志摩、聞一多、饒孟侃林徽因卞之琳和他自己在內的18人的80首詩,是為《新月詩選》。40多年後,陳夢家的夫人趙蘿蕤談到《新月詩選》時説:陳夢家作為編者,為詩選寫了幾千字的序言,“他用還是相當稚嫩而近乎華麗的辭藻闡述了新月派有關詩歌的觀點。這部不到三百頁的集子選載了十八位詩人的作品,幾乎沒有例外都是篇幅不多的描寫愛情和景物的抒情詩,內容、風格都表現了極大程度的一致……”
  • 詩歌理論
首先,他認為詩就其本質來説,“是美的文學”,即“詩應當是可以觀賞的歌詠的思味的文學”,因此,“詩必須具有其獨具之形象與靈魂。”
其次,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可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在詩的形式上,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便因美觀的格式與和諧的音韻所生出的美感,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又指出:“詩的靈魂——就是詩的精神——應當較之外形的修飾更其切要。”詩在內容上“不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與感慨,更其要有哲學意味。”
第三,在風格上,突出地強調“詩,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韻,自然的感情”,要“哲學意味溶化在詩裏”。
陳夢家的新詩理論,糾正了前期新月詩派偏於強調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感的來臨是因於內心接受外物印象的擊應”;在詩美學與新詩藝術規律上,繼承了前期新月詩派“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於賡虞:《志摩的詩》)的主張,並作了更為深入有益的探討。但他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目的與創作動力問題上,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較之前期新月詩派用詩歌藝術表現“我們這民族這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詩刊〉並言》)的認識大大後退了一步。陳夢家的這種反功利主義藝術觀顯然是與他的老師徐志摩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後,在思想與創作上,徐志摩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徐志摩:《〈猛虎集〉自序》)雖然他對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有所不滿,卻同時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歸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態度》),寫下如《西窗》這樣的攻擊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歌。這正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十年內戰時期政治立場的反映。陳夢家當時身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與徐氏時相過從,頭腦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記,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後面亦步亦趨地宣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攻擊“所謂革命的新詩是變為無次序的無音韻的雜亂的煩囂的呼聲”(陳夢家:《詩的裝飾和靈魂》),這是有着深刻的社會原因個人因素的。

陳夢家收藏

陳夢家不僅在文學創作,學術研究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他本人還是一個明代傢俱收藏家。前不久去世的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俱收藏方面是一代翹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陳夢家先生之傢俱收藏比起王先生也並不遜色。王世襄先生在收藏之餘有兩部著作《明代傢俱研究》《明代傢俱珍賞》,奠定了他在這個領域裏面的地位。但是我們嘗試翻一下這兩本書,會發現裏面除了王先生的收藏之外,收錄最多的就是陳先生的傢俱收藏,不過因陳先生早逝,這些收藏標註為陳夢家夫人(即趙蘿蕤)所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張元代黃花梨圓後背交椅,這是現存最早的一張交椅,洵為寶貴。陳氏夫婦所藏現大多收藏於上海博物館。與王世襄先生所藏傢俱共同受人蔘觀。

陳夢家歷史評價

聞一多雖然認為他的這名弟子“過於名士派”,但也毫不掩飾他的欣賞:“一個有天分的人而肯用功夫,陳夢家要算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詩人陳夢家髮長齊肩,不同凡俗,仙仙然有出塵之致。寫詩為學,陳夢家都出類拔萃。同事評論他,“學問和口才都頗出眾”。
趙蘿蕤中肯地評價:“夢家是新月詩人中的一名健將和代表人物,他師事徐志摩和聞一多兩位先生,但他沒有徐志摩那樣精深的西方文學造詣,也絕沒有聞先生對祖國、對人民的強烈政治責任感。”

陳夢家軼事典故

陳夢家棄法從文

陳夢家在中央大學學的是法律,最後得了一張律師執照。但是他沒有當過一天律師,而是從16歲便開始寫詩,1931年出版了第一冊詩《夢家詩集》,並立即出了名。那時他還不到20歲。

陳夢家銅器編錄

陳夢家與夫人趙蘿蕤 陳夢家與夫人趙蘿蕤
1944年秋,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金嶽霖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古文字學。選讀他這門課的美國學生寥寥無幾,只四五人,但正像他初到紐約答一家小報的記者問時説的,他到美國來主要是要編一部全美所藏中國銅器圖錄。在美國3年中,他就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從第二年開始他遍訪美國藏有青銅器的人家、博物館、古董商,然後回到芝加哥大學的辦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資料,打出清樣。多數私人收藏家都是富貴之家。否則誰買得起一件、兩件,乃至數件精美絕倫、價值昂貴的中國青銅器呢?夢家是無所顧忌的,只要是有器之家,他是必然要叩門的。他和所有藏家、古董商、博物館幾乎都有通信關係,並留有信件的存底。他勝利地完成了他盡全力想要完成的工作。
在美國的3年中,除編寫龐大的流美銅器圖錄外,他還用英文撰寫並發表了《中國銅器的藝術風格》、《周代的偉大》等文章,並和芝加哥藝術館的凱萊合編了《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
回到清華的第一年,他為學校購買了許多祖國文物,併成立了“文物陳列室”。1952年院系調整,他由清華轉到科學院考古所工作。1956年他用《殷墟卜辭綜述》的稿費錢糧衚衕買了一所房子。從此他一個人佔有了一間很大的寢室兼書房,在裏面擺下了兩張畫桌。這一大一小兩畫桌拼在一起成了他的書桌,上面堆滿了各種需要不時翻閲的圖籍、稿本、文具和一盞枱燈。夢家勤奮治學有着很好的物質條件。他身體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十小時到十二小時。他肩上曾長過一個脂肪瘤,有幾個拔掉了齲齒留下的空隙沒有填補上。但是他終於把瘤子割除了,牙也修配好。在這兩件事辦完後,我笑對他説:“現在你是個完人了”。

陳夢家傢俱收藏

陳夢家在燕京大學結識了小他三歲的同好王世襄。陳夢家和王世襄都收藏明清傢俱,兩人樂此不疲,傾囊以求。建國前後,兩人在北京常有來往。2008年,94歲的王世襄回憶,當年他到陳家,陳夢家趕緊把新買的傢俱或漆器拿給他看。王世襄説:“你買的這個太便宜了,歸我了。”王世襄買到新奇的物什,陳夢家也纏着他要。“文革”前,王世襄見陳夢家放在家裏的明清傢俱都用繩兒仔細地攔着,笑道:“好,你這兒比博物館還博物館。”
陳夢家幾乎用他的全部收入購買明代傢俱。這些傢俱已如他所願,全部歸了國家。

陳夢家研史忘寢

他的興趣很廣,但是他的主攻方向仍毫無疑問是古史、古文字和古籍的研究。1964年,家裏有了電視機。他幾乎天天晚上看電視。看到晚上9點半、10點、10點半,我睡覺去了,他才開始工作。有時醒過來,午夜已過,還能從門縫裏看到一條蛋黃色的燈光,還能聽到滴答——滴答——他擱筆的聲音。不知什麼時候房間才完全黑了。但是他還是每天早起按時上班,傍晚按時下班。他在所裏、家裏各有一套比較完備的常用書,在兩處都能有效地工作。在30年的時間裏,他在佔有詳盡資料的前提下,寫了許多文章,看了許多書,編了各種圖錄,還留下了一本完成、未發表的大約二百萬字的遺稿和未整理完畢的其他資料。考古所的同志們常常想念他,併為了整理他的遺稿作了不少工作

陳夢家人際關係

陳夢家生活觀

陳夢家喜歡朋友,對朋友從不苛求。他愛戴老人,如徐森玉容庚、于思泊、商承祚諸先生;也親近青年,對他們無所不談。他很喜歡去看望朋友,海闊天空地暢談一切。他喜歡遊山玩水,雖然這樣的閒暇和機會不多。他在家裏因忙於工作,沒有什麼體力勞動,但需要勞動的時候,他不怕髒,不怕累,而且興高采烈。他不大喜歡活動量較小的、單獨的休息方法,不喜歡種花,不喜歡照相(他有一個可以拍攝文物和書籍的照相機),不喜歡聽音樂。但是他喜歡看戲(各種形式的),喜歡寫這方面的評論文章和泛論文藝的小文,如發表在《人民日報》副刊的《論人情》等,據説這些文章很受讀者歡迎。不過他新詩作得很少。他寫過《甘地》一詩,寫過幾首詠景物的小詩,曾在《詩刊》上發表。他喜歡和郭小川艾青等同志交朋友。

陳夢家婚姻

趙蘿蕤與陳夢家攝於燕京大學(1935年) 趙蘿蕤與陳夢家攝於燕京大學(1935年)
1932年夏天,聞一多與陳夢家相繼離開青島去北平。臨行前師生登上泰山,敞襟臨風,飽覽祖國山川的秀色,這在陳夢家的心裏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一多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夢家也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劉廷芳推薦,到該院學習。後為院長趙紫宸所望重,並與其愛女趙蘿蕤女士締結良姻,成為終生的知友與伴侶。

陳夢家相關報道

2022年12月3日消息,陳夢家父親百年前的遺著手稿,將首次公開亮相。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