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培臣

鎖定
陳培臣,男,漢族,1950年11月出生,廣東潮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1] 
中文名
陳培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潮州
出生日期
1950年11月
主要成就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代表作品
《蟹簍》
性    別

陳培臣人物經歷

13歲隨父走上學藝路
陳培臣的老家在潮州意溪。這裏,有遠近聞名的木雕村,也是“潮州木雕之鄉”。從清末的木雕大師張愚起,意溪蓮上鄉人中間走出了多位木雕大師,潮州木雕因此興旺。建國後,潮州木雕獲得的第一個國際大獎,是著名的木雕大師張鑑軒和陳舜羌捧回的。張鑑軒和陳舜羌都是意溪蓮上鄉人,前者是張愚的徒弟,陳舜羌則是張鑑軒的徒弟。
“師帶徒”,是傳統潮州木雕的學習方法。到了陳培臣這一代,他跟的師傅正是自己的父親、著名木雕大師陳舜羌。
陳培臣13歲離開家鄉,來到潮州城裏跟父親做學徒。
藝術造詣
一根原木雕出46只蝦蟹
潮州木雕,不得不説蝦蟹簍,這是木雕一絕。螃蟹龍蝦,在魚簍內外爬行,或爭或鬥,惟妙惟肖。最早的蝦蟹簍大致是在上世紀20年代出現的。1957年,陳培臣的父親陳舜羌和他的師傅張鑑軒創作了第一個立體通雕《蟹簍》,從莫斯科捧回來一個國際大獎。這被陳培臣看作了一次“變革”,蝦蟹簍從房屋樑上的裝飾品變成了四面可觀的藝術品。“反響,木雕界都知道。”陳培臣如此介紹。
從那以後,蝦蟹簍也成為了陳家的拳頭作品。1957年轟動木雕界的《蟹簍》,只是一個蟹簍和七八隻螃蟹構成的,後經木雕藝人們不斷改進。到了1998年,陳培臣大膽創作,利用一根高達2.2米的原木創作了一件《龍蝦蟹簍》。陳培臣在這根直徑0.8米的原木上雕出了兩個蟹簍,蟹簍之間用一根逼真的繩子相連。18只龍蝦、28只螃蟹遍佈蟹簍內外,甚至還有些螃蟹是用鉗子夾掛在繩子上。浪花、菊花更為這個作品增添了色彩。作品問世後,獲得了廣東省首屆工藝名家名作展金獎。

陳培臣人物成就

29歲進人民大會堂做木雕
陳培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帶徒弟,徒弟中也有自己的兒子陳樹東。自祖輩陳舜羌開始,陳氏潮州木雕兩次進入人民大會堂廣東廳,成為一段佳話。
第一次是在1979年,陳舜羌赴京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的雕飾裝修。當時,年僅29歲的陳培臣已經是一個技藝熟練的木雕師傅了,他也跟隨父親參與了廣東廳的雕飾創作。2000年的時候,《嶺南佳果》被廣東省人民政府選送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嶺南佳果》是一件雙面通雕作品,在高1.2米,寬1.2米,厚僅10釐米的木頭上雕出了芭蕉樹、木瓜樹、荔枝樹、菠蘿樹和飛鳥等等,非常有南國風情。

陳培臣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5日,擬入選廣東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合格檔次人員公示名單。 [2] 
2022年6月,廣東省2021年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評估結果為合格(公示)。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