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君賓

鎖定
陳君賓,南朝陳皇族,鄱陽王陳伯山之子,唐朝初年官吏。武德初年,率襄國郡歸附唐高祖李淵,受封東陽公。後轉鄧州刺史,撫育流民,恢復產業,頗有政績。貞觀年間,卒於虔州刺史任上。《舊唐書》將其列入《良吏列傳》。 [1] 
君賓
所處時代
隋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建康
主要成就
太府少卿、少府少監,為當時良吏
本    名
陳君賓

陳君賓人物生平

陳君賓出身南朝陳朝皇族,是鄱陽王陳伯山的兒子。陳朝滅亡後,陳君賓在隋朝做官,位至襄國太守。
武德元年(618),陳君賓舉郡歸降唐高祖李淵,受封東陽公,拜邢州刺史。 [2]  武德四年(621),拜洺州刺史。
貞觀元年(627),陳君賓多次調職轉任鄧州刺史。當時州邑歷經喪亂以後,百姓流離失所。陳君賓善於撫育百姓,到任剛滿一月,百姓都回來復業。貞觀二年(628),天下各州都遭遇霜降和洪澇災害,只有陳君賓轄下的地界沒有受災。當年,鄧州糧食儲存很多,蒲州、虞州等地的百姓,都跑來乞食。
當年,陳君賓就被徵召入朝,升任太府少卿,轉任少府少監。貞觀九年(635),因犯法被除名。後來受到起用,擔任虔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1]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有記載。

陳君賓主要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勞鄧州刺史陳君賓詔》:
朕以隋末亂離,毒被海內;率土百姓,零落殆盡,州里蕭條,十不存一;寤寐思之,心焉若疚。是以日昃忘食,未明求衣,曉夜孜孜,惟以安養為慮。每見水旱降災,霜雹失所,撫躬責己,自慚德薄。恐貧乏之黎庶,不免飢餒;傾竭倉廩,普加賑恤。其有一人絕食,若朕奪之,分命庶僚,盡心匡救。去年,關內六州及蒲、虞、陝、鼎等復遭亢旱,禾稼不登,糧儲既少,遂令分房就食。比聞刺史以下及百姓等並識朕懷,逐糧户到,遞相安養,回還之日,各有贏糧。乃別齎布帛,以申贈遺,如此用意,嘉嘆良深。一則知水旱無常,彼此遞相拯贍,不慮凶年。二則知禮讓興行,輕財重義,四海士庶,皆為兄弟。變澆薄之風,敦仁慈之俗,政化如此,朕復何憂。其安置客口,官人支配得所,並令考司錄為功最。養户百姓,不吝財帛,已敕主者免今年調物。宜知此意,善相勸勉。

陳君賓親屬成員

祖父:陳蒨,陳文帝。
父親:陳伯山,南陳東揚州刺史、鄱陽郡王。
兄弟:陳君範,隋朝温縣縣令。陳君通,唐朝淄州刺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