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釣眼

鎖定
陳釣眼(1250~1282年)(一名陳大舉,陳吊王,又稱陳吊眼),元初福建漢族、畲族起義軍首領,畲民福建漳州人, [2]  宋末雲霄縣南山保牛坑村人。
陳吊眼是宋元之交東南沿海山賊與地方政局集團,是當時閩粵沿海之交的軍事集團,"山賊",也是當地的豪強。 [3] 
陳吊眼從小與父親陳文桂、叔父陳桂龍、陳滿安在杜塘山巒間的“紅溪坂一帶從事農耕,家境貧困。據傳,他們原家住杜塘村,因家貧,備受村中族長、富户歧視。及陳吊眼長大成年,個性剛烈,膽大氣豪,不甘住村中受欺凌,勸説其父輩們舉家移居村南的山坳間“牛坑小村(遺址尚存)落户,墾植耕作。並以其不畏強暴,言行卓犖,胸懷大志,堅果沉毅而聞名邑中。
別    名
陳吊眼
所處時代
元初 [1] 
民族族羣
畲民 [2] 
出生日期
1250
逝世日期
1282年
本    名
陳釣眼

陳釣眼痛擊元兵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侵至贛、閩、粵諸省,浙、閩、粵各地軍民紛紛聯合抗敵。出於義憤,陳吊眼與其妹陳姑娘(佚名)鼓動並聚集邑中有忠肝義膽的青壯數百人,在牛坑村南3公里處的紅竹尖山揭竿起義,誓師抗元。義軍略事整訓,便開赴汀州一帶,協助南宋名臣文天祥、張世傑共同抗擊入侵之敵,轉戰於閩南、閩中一帶。後又聯合廣東大埔畲洞義軍許夫人等,與宋將謝洪永一起北進,圍攻佔踞於泉州的降元叛將蒲壽庚。但由於元兵增援,義軍攻泉三月未果,陳吊眼旋即策動閩北義士戴巽子、黃華、廖得勝等,率眾響應,與元兵苦戰於建寧、政和、邵武等郡縣,節節取勝。閩、粵的漢、畲義軍又合兵一處,北進浙江南部,痛擊敵寇,聲威大振。

陳釣眼鎮閩開國大王

由於元軍勢大,以陳吊眼為首的義軍覆被元兵反擊而敗退,兵返閩南、粵東堅持活動。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殘存官軍漸次敗亡,宰相陸秀夫與少帝趙蹈海死,宋朝滅亡。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這支抗元起義軍,已有五萬多人。是年中秋之夜,攻克被元兵侵佔的漳州城,殺了元招討使傅全、萬户府知事闞文興等,元廷震驚,隨後派兵反撲。義軍退出漳州,返回雲霄。此時的起義軍又迅速擴展,號稱十萬。至元十八年(1281年),眾義軍擁立陳吊眼為“鎮閩開國大王”,建元“昌泰”。元廷震動,立即派遣都元帥完者都率大軍進剿,大肆鎮壓。陳吊眼乃部署叔父陳桂龍駐守“九層畲”、猛士陳三官守水篆畲,羅半天、梅龍守長窖,陳大婦守客寮。自己則率主力堅鎮漳浦,其妹另領一支隊伍,守護紅竹尖根據地的門户“雲霄南山懸鐘鼻嶺”。元朝將領高興攻破十五寨。吊眼至行千壁嶺,高興進至半山,將陳吊眼誘殺。 [1] 

陳釣眼家喻户曉

此悲壯史事,不但有記載,而且在閩粵一帶家喻户曉。紅竹尖與萬夫嶺的摩崖石刻之處,皆保存完整,均已被公佈為雲霄縣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民眾還祀立陳吊眼兄妹塑像於紅竹尖山“天星寺”左“忠烈廟”中,供遊人瞻仰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