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信材

鎖定
陳信材(1899—1967),字福庭,又名陳柱,湛江市廉江縣良垌鄉白甲港村人。曾任廣東省內河航運管理局局長。 [1] 
中文名
陳信材
別    名
陳柱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湛江市廉江縣良垌鄉白甲港村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目錄

陳信材人物生平

陳信材幼時勤奮好學,喜歡吟詩作對,又寫得一手好字。十六歲時就任小學教師。在大革命洪流的影響下,民國11年(1922年),投軍從戎,投考廣東學兵營,不久,被派到廣州講武堂學習。結業後到國民革命軍服役,歷任司務長、連長、代理營長等職。民國13年冬,在廣州與中共黨員黃學增相識。民國14年10月,陳信材辭去軍職,與黃學增一起回南路,擔任吳川縣國民黨改組委員會主任和吳川縣農民協會籌備處主任,積極開展農民運動。同年12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次年3月,中共吳川縣支部成立,陳信材任支部書記。1926年春,陳信材、李士芬等發動和組織振文48個鄉農民代表500多人,先後到梅菉和縣政府所在地黃坡請願、示威遊行,迫使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下令取消“三捐”(蒜頭捐、蒜串捐、殼灰捐)。是年5月,吳川縣農民協會成立,陳信材任委員長,兼任農民自衞軍負責人。
民國16年(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陳信材安排同志們撤退隱蔽後退到廣州灣。是年7月,南路農民革命委員會(後改為肅清反革命委員會廣東分會南路支會)在廣州灣成立,陳信材任副主任兼軍事組長,繼續負責指揮梅菉、吳川武裝鬥爭。1928年春,中共南路特委成立,陳信材任委員。是年底,特委機關遭破壞,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繫,陳信材曾到香港尋找黨組織。但因環境複雜,尋找不着,返回廣州灣,與彭中英一起到硇洲島以經商作掩護,組織漁民成立漁業工會,開展反漁霸鬥爭,工會會員達1200多人。廣州灣法當局下令解散工會,並通緝陳信材等人。陳信材撤離硇洲島。
民國26年(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陳信材與彭中英曾到武漢找周恩來,後按照上級指示,返回南路與張炎一道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民國27年6月,陳信材在梅菉創辦《南聲日報》,自任主編,大力宣傳共產黨抗日主張,動員民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是年冬,張炎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專員,兼廣東省第十一區遊擊司令。陳信材被委任為高級參議。張炎採納了陳信材的意見,組成300多人的鄉村工作團,分赴各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信材任吳川抗日救亡鄉村工作隊隊長。民國29年,張炎被迫下台後,陳信材回到吳川,籌集資金興辦半北村遺風小學和白甲港村新民小學,安排中共黨員任教,作為黨的聯絡點,繼續開展抗日活動。民國32年4月,吳川縣抗日聯防區成立,陳信材任副主任。民33年,陳信協助張炎組織抗日武裝起義。張炎被殺害後,陳信材按黨組織的安排,從事經濟工作,籌集經費,支援抗日戰爭。民國34年(1945年),陳信材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敵工科科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陳俏材被派到香港華南分局統戰部、財委等處工作。民國37年(1948年)冬,他曾先後三次秘密護送留港的民主人士回大陸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陳信材任粵桂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第二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陳信材回到廣州。1950年5月,出任海南戰役善後委員會副主任。海南島解放後,調任廣州港務局副局長、廣東省內河航運管理局長、港務監督副監督長,廣東省政協委員會委員。他任勞任怨,為廣東航運事業做出貢獻。1967年7月25日,陳信材在廣州逝,享年68歲。 [1] 
參考資料
  • 1.    陳斌;何文昱;周鎮宏;徐少華,湛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湛江市志 下/第三十九篇人物;中華書局;2004年06月;第2285-22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