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作民

(廣西鐘山籍革命烈士)

鎖定
陳作民(1918~1948),化名廖仁,廣西鐘山縣花山鄉榜冠村人。初中畢業後,考取廣西大學第一附中梧州高級中學。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讀書會”、“歌詠隊”以及聲援“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示威遊行、街頭宣傳等進步活動。與進步學生籌辦文化生活書社,並慷慨解囊購買油印機,送給黨組織印刷抗日文件、宣傳品,1937年秋,經組織介紹,化名廖仁,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陝北公學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學習結業後擔任總校第十隊政治助理員。1938年春,陳作民回到桂林,在中共廣西省地下黨負責人陳岸領導下工作。同年11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參加了廣西第三屆學生軍,任第一軍團第二大隊第十二中隊黨的負責人。曾先後回鐘山、賀縣、平樂等地,向學生、羣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動員鼓勵進步青年踴躍參軍,抗日救國。
中文名
陳作民
出生年份
1918年
祖    籍
鐘山縣
學    歷
高中
1939年,他受組織委派,回鐘山向開明人士陳惜華籌款1000元光洋交桂林黨組織作活動經費。1940年,黨組織在桂林觀音山六合路辦起了“健羣牛奶棚”。作為中共廣西省工委的秘密聯絡站,陳作民擔任省工委書記錢興的內線交通員,常在牛奶棚工作。秋天,他與張贊周在桂林介紹王家紀入黨。1941年秋,省工委的秘密聯絡站(牛奶棚)被敵人發覺後,陳作民回鐘山工作。他常與張贊周、王家紀等同志聯繫,廣泛結交進步青年。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後,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秘密地轉移到英家白沙井屯。陳作民為掩護省工委機關工作,先後接待安排從外地轉來的中共黨員有方成、吳福賢、鄧盛標、吳贊之、陳林祥、盧蒙堅等。1947年6月3日,陳作民參與了中共桂東地下黨負責人吳贊之召開的“六五”起義行動計劃的重要會議。 英家起義爆發後,國民黨縣政府對他有重大嫌疑。7月,經組織批准,他離家去香港找黨組織, 後來被安排到西江遊擊縱隊桂東獨立團。1948年4月,部隊挺進懷集。後因失利,在歸途中遭地主武裝伏擊,不幸被俘,慘遭殺害。 [1] 
參考資料